韩宝善:见证“中国速度”的老铁路人-讲文明树新风-中国文化馆·廊坊
中国文化馆】 |【河北文化馆】 | 【设为首页
韩宝善:见证“中国速度”的老铁路人
发表时间:2019-10-11   来源:廊坊文化馆

  火车,常常是一座城市兴起的起点。从黑乎乎的“闷罐子车”,到银光闪闪的“复兴号”;从时速五六十公里的“爬行”,到时速350公里的“贴地飞行”……铁路事业的发展,可以说是新中国70年巨变的一个缩影。韩宝善,正是这一切的见证者。

  退休后的韩宝善,不断看书学习,学会了上网查阅资料。每天他都要寻找合适的位置,拍摄廊坊风貌,用镜头记录下这座城市的日新月异,诉说这座城市发展的故事。如今,外出拍摄和整理资料成为了他退休生活的主要内容。

  现年77岁的韩宝善从小在铁路旁成长,火车的鸣笛声响彻了他的整个童年。幼时的记忆加上青年时代在铁路上工作的经历,令他对铁路饱含深厚的感情。1964年,韩宝善考入北京铁路局丰台工务段,1973年,他被抽调到工会当宣传干事。从此,他拿起相机和画笔,记录着有关火车的人和事。

  韩宝善退休前一直在铁路上从事宣传工作,一干就是30余年。多年来,他一直收集与廊坊老火车站相关的历史资料,用一张张照片和一幅幅绘画紧跟中国铁路发展的步伐,绘制了一部火车的变迁史,见证了几代铁路人的梦想。

  “京津走廊一线牵,百年铁路地翻天。银桥巨架连南北,复兴腾飞天地间。”这是韩宝善最近创作的一首反映铁路变迁的小诗,展现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高铁建设和铁路事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中国高铁从无到有,从‘追赶者’变成‘领跑者’。在高铁上寻找诗和远方,具有特殊的意义。”韩宝善说。

  “铁路宣传工作成了我一生的事业。特别是当我发现纪实摄影的重要价值后,便开始了铁路摄影,希望用自己的力量,为社会留下一部铁路发展的历史。”韩宝善介绍。1996年,他把手中的铁路素材收集起来,出了一本《北京铁路局丰台工务段百年》画册,同年,还出了一本《北京铁路局丰台工务段》段志。除了摄影,他还擅长用绘画记录廊坊老火车站的地标建筑。多年来,他已绘制了数十幅。

  翻开韩宝善拍摄的众多老照片,可以看到,从改革开放起航,途经当下新时代,列车由蒸汽机车、内燃机车变成电力机车,再到动车高铁的巨大变化。经过岁月的洗礼,这些黑白照片已经成为一代人珍贵的记忆。

  1994年8月23日,中国第一条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超长无缝线路铺设在管内京山上行线廊坊——安定间开工;1994年11月1日通车;2000年,由于火车提速,封闭线路,人们最后一次推着自行车从铁路中匆匆而过……这些场景被韩宝善永久地保存在照片中,成为了廊坊铁路发展中最难忘的记忆点。“原来的钢轨才42公斤,现在的都是60公斤。这些都是巨大的变化。”他感慨地说。

  数十年来,韩宝善积攒了大量宝贵的历史性文献资料。他说,70年来,中国铁路从时速50公里到350公里,从最初的“手比眼看,高声呼唤”变成了全自动系统控制。中国铁路越来越先进,人们出行越来越便捷,作为一名铁路人,自己感到格外自豪。

  “廊坊是火车拉来的城市,廊坊铁路只是祖国发展进程中的一个缩影,我珍爱这些老照片,也希望有更多人了解这段发展史,热爱廊坊这一片热土。”韩宝善说。(记者 刘磊)

责任编辑:黎光
相关报道
县级文化馆
地方文化馆
河北省廊坊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