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兆福
裴兆福,绰号裴小个子,1916年出生在一户贫苦农民家庭,永清县北冯家场村人,中共党员。
卢沟桥事变后,日军侵占永定河北岸地区。1937年8月,裴兆福辞别父母,到永清县城参加了抗日游击队,先后担任通讯班班长,独立一团团部传达长等职。1940年2月,裴兆福奉命带领一支由侦察排改编的武装工作队潜入敌占区,与永清、霸县的县区干部、地方武装联系,团结广大群众,开展抗日工作。他机智灵活,在永清县韩各庄村东刀劈两名日军骑兵。在霸县西场村北击毙两名日军,火烧日军汽车一辆。他带领武工队员拿据点、截汽车,使敌人闻名丧胆,不可终日。冀中十军分区司令部参谋长肖新槐说:“裴兆福的胆子比天还大。”
1940年12月2日,裴兆福探知永清县别古庄据点的伪军与驻赵百户营一带我分区29团交火,带队支援,被伪军击中右胯,伤势严重,遂进西山疗养。1942年,裴兆福伤愈,但腿已致残,不能随军行动。他化装下山,回到家乡。组织手枪队,巧妙地消灭日军,打击伪军。一天,裴兆福与原来的老武工队员杨锁、杨寿云等人设计杀敌。裴化装成一位重病阔商,杨锁扮作学徒,杨寿云和赵宝灵扮作裴兆福的亲戚。通过内线关系,在信安镇的日伪军炮楼底下,坐上了一辆东去的军用汽车。车厢里有5名日本兵,杨锁负责稳住日本兵,掌握行动时机,适时发出信号。半躺在车厢里的裴兆福等待信号进行射击,杨锁和杨寿云负责配合。在距堂二里伪据点不远处,杨锁装做抽烟,“哧”地一声把火柴划着了。顿时,几颗子弹飞出“病人”的枪膛,5个日本兵糊里糊涂地送了命。从此,“裴小个子又回来了”的消息,在当地百姓中传扬开来,永津路上日伪军又惶惶不安起来。数日后,在霸县尹华山附近,裴兆福又打死3个日本兵。1943年7月,他带领手枪队夺下霸县马坊据点,缴械伪军王德裕部一个小队30名伪军。后手枪队编入特务大队,裴兆福任大队长。继续在大清河北一带活动。
1943年秋,裴兆福率队在永清至后奕的公路上截击敌汽车,擒获叛徒蔡荫培。
1944年11月,裴兆福率队驻雄县板家窝村,与区小队一起遭七处来的日伪军合围。在激战中裴兆福负伤被俘,关进涿州监狱。日军以高官诱他投降,裴兆福宁死不屈。40天后与狱友掏墙越狱回到了抗日根据地。
抗战胜利后,裴兆福以经商作掩护,往返于天津至固安一带,他们把从国统区采买到的药品、物资运往解放区,为解放战争的胜利继续奋战。1946年11月,裴兆福因遭诬陷被错杀,时年30岁。后平反昭雪,并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唐殿明
唐殿明,永清县韩庄村人,1916年出生在一个普通农民家庭,1938年参加革命,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8年春,唐殿明参加了冀中人民自卫军北上抗日先锋队,编入骑兵营四连任排长。次年2月,骑兵营改编为三大队,他担任直属警卫排排长。1940年9月,任分区警备营五连连长。
唐殿明担任连长时,先后伏击了永清县警备队康德麟部、霸县伪军李宝伦、伪警察李瑞林部,屡屡获胜,缴获步枪30支,自行车26辆。
1941年1月,率部包围安次哈喇港伪据点,冲入岗楼,击毙伪军小队长,俘伪军17人,缴枪18支。同年春,唐殿明担任东进总队手枪大队大队长,他重义气,善结交,联合武装共同抗日。他率队在小五龙村活捉伪军26名,缴获步枪26支,收起义投诚“兴亚皇协军”陈丙祥中队20余人。唐部队迅速发展壮大起来,年底已有300余人。
1942年春,日伪合围扫荡,唐殿明部队化整为零,开展斗争。10月6日,他率队与分区45区队一部夜袭永清县城,缴获敌伪大批医疗器械和药品,焚县署,砸监狱,解救劳苦百姓,俘敌67人,缴获步枪51支。
唐殿明作战勇敢,身先士卒,在斗争中搅得敌人坐无宁日。当时,在永清县敌伪中间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缑(海楼)能打,李(大为)能转,就怕碰上唐(殿明)敢干”。唐殿明在反扫荡战斗中立下赫赫战功。
1942年10月,唐殿明率领二大队一起完成了夜袭永清县城的任务后,随总队部向东南转移,准备移驻大苇塘。1943年一天夜里,因汉奸告密,部队在东沽港被日伪军包围。经激烈战斗,唐殿明指挥部队冲出敌人的合围,清点部队时,发现少了部分战士,他毅然返回去接应,不幸中弹坠马牺牲,年仅27岁。第二天,军分区在大苇塘为唐殿明召开了追悼会,并授予他烈士称号。
周正明
周正明,永清县东李黄庄村人,1916年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38年参加革命并加入中国共产党。.
周正明从小家境贫寒,青少年时代在地主家扛活、当长工。他十八岁那年的一天,突然一伙土匪闯入他家,把父亲、弟弟和一个妹妹开枪杀害。1936年周正明与缑海楼、王禄祥一起拉起“杆子”,走上了绿林生涯。这支队伍后来发展到200余人,活动在永定河两岸和津西一带。
1938年春,朱占魁领导的人民自卫军北上抗日先锋队攻克永清,周正明率部属投奔朱部队,周被任命为八路军三纵队三营营长。后改为四大队,周仍任三营营长。周正明具有一定的军事指挥才能和治军方法,他领导的三营军纪严明,屡立战功,被军分区司令部誉为能征善战的过硬连队。
1938年10月上旬,军分区司令部率所属四大队、特务大队和骑兵营去安次县北寺垡一带开辟平南地区。某日凌晨,在驻地高辛庄,周正明率部与号称“五百精锐讨伐军”的长谷川旅团日军一部,展开肉搏战,我军共俘日军13名,缴获轻机枪7挺,掷弹筒7个,步枪80余支,取得了大清河北的第一次大胜利。
1939年4月,周正明三营随纵队完成张庄炸桥任务后,退守安次祁坨村,被日军600余人包围,他巧妙地与敌周旋,率部安全及时地撤出祁坨村。
1939年7月7日,冀中十地委党政军领导在韩台村召开“七七事变”两周年纪念大会,驻永清县城十余名日军奉命掘开永定河梁各庄大堤,妄图将我军阻拦在永定河北全部消灭。周正明得此消息主动请战。亲率三营官兵,用闪电战的方式全歼掘堤之敌。此后,周正明又率领三营在安次县穆家口,打退了数倍于我之敌的疯狂进攻,取得了胜利。
1939年8月,冀中五分区第四大队长王禄祥投敌叛变,作为其部属的三营营长周正明迅速报告分区领导,并毅然率部向叛军开火,叛军参谋于贵中弹滚落马下。周正明边打边撤,撤回军分区司令部驻地。
王禄祥叛变后,周正明接任四大队大队长,不久分区部队进行整编,周正明被派往抗大二分校学习,1940年5月回分区任二十九团三营营长。5月15日,分区二十九团得知敌人的一名重要军官由永清绕道牛驼奔固安,团长崔文炳、政委陈德仁把伏击敌酋的重任交给了周正明三营。翌日,周正明率队在后李迁务村后公路伏击日军小汽车,车内两名日军军官被击毙,活捉日本宪兵大尉金野德太郎(日本皇族昭和天皇的后代)。
1942年,周正明被调到二十七团二营任营长,同年6月12日,他率领二营参加了着名的掌史村突围战。1943年9月,周正明被派往延安中央党校学习,日本投降后回十分区工作。解放战争期间,周正明转战十分区,立下赫赫战功。
解放后,周正明同志历任解放军空军某部处长、副师长,沈阳军区某部副师长。1958年转业到四川省成都市某机械厂任副厂长、党委副书记。1972年离休回原籍永清县居住。1983年1月病逝于永清,享年67岁。
(作者简介:金象增,1934年出生,永清县委党史研究室原主任,1996年退休。 杨建勋,1935年出生,永清县委党史研究室退休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