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文化馆
精神文明建设简报 当前位置:首页 > 精神文明建设简报 > 正文
退出宽屏
嘉兴文明[2018]第5期
来源:嘉兴市文明办 责任编辑:沈思冲 时间:2018-05-02 14:39:52

  【志愿服务专题】

  1.南湖区扎实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提升城市文明内涵

  2.秀洲区拓展三大渠道构建区域志愿服务枢纽

  3.嘉善以“志愿+”打造新时代“全域志愿”之城

  4.平湖以“社工+志愿者”模式推动志愿服务常态化

  5.海盐县多举措深化志愿服务助力文明创建

  6.海宁市常态化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

  7.桐乡市“五个突出”深化党员志愿服务工作

  

  

  

   

  

  南湖区扎实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提升城市文明内涵 

  

  

  为了大力弘扬雷锋精神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南湖区通过全员参与、全域开展、全面推进的方式扎实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文明城市内涵。

  一、坚持常态服务,凝聚文明新力量。一是建强服务队伍。吸纳由党员、团员青年、机关干部、少先队员、文明单位等加入志愿者队伍,目前注册志愿者共计104702人,各类志愿服务队伍300余支。二是借助服务平台。依托青鸟社会服务发展中心、96345志愿服务者联盟、红船旁的志愿服务队和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志愿队等平台,积极开展志愿服务工作。三是拓展服务项目。常年开展邻里守望、平安巡防、文化咨询、垃圾分类、环保护绿、文明交通、敬老爱老、扶贫助困、公益植树、先锋助矫等志愿服务活动。在学雷锋活动月中,通过志愿汇平台发布活动370余场,参与的志愿者达 18900余人,总计服务时长约132300小时。

  二、坚持榜样示范,传递文明新主张。一是寻榜样。广泛开展身边志愿者好人选树活动,建立志愿服务“好人库”。2017年,志愿者朱水源被评为省、市道德模范,志愿者平幼泉被评为市年度最美志愿者,2名志愿者被评为区道德模范、1名志愿者获区道德模范提名奖。今年,2名志愿服务模范入选中国好人候选名单,2名志愿者入选浙江好人。二是学榜样。在中小学,通过主题班会和报告会,介绍雷锋事迹、讲述雷锋故事、学唱雷锋歌曲,激励中小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志愿服务。各镇、社区通过邀请专家开展雷锋事迹宣讲、展示雷锋故事作品、制作赠送雷锋版画拓印团扇(手帕)等活动,广泛宣传雷锋精神和“为人民服务”的无私奉献理念。三是颂榜样。举行优秀志愿者表彰、万朵鲜花送雷锋、“身边好人讲身边好事”等活动,借助报纸、广播、橱窗、微信等媒介,传播大爱故事、传递社会正能量。

  三、坚持品牌提升,引领文明新风尚。一是做强“红立方”品牌。坚持14年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让党员在服务群众中发挥作用,让群众在志愿服务中得到实惠,坚持不懈打造“红立方”党员志愿服务驿站。二是建起“团小二”品牌。团区委成立“小二团”志愿服务队,集合“镇小二”“河小二”“路小二”的各项服务,开展平安巡防、河道巡查、文明劝导、环境综合整治、优美庭院环境提升等志愿服务活动,助力五水共治、美丽乡村建设。三是延伸“红色代办”品牌。以“首创、奋斗、奉献”的“红船精神”为引领,创设“红色代办”志愿服务机制,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注入新的活力。(南湖区文明办)

  

  

  秀洲区拓展三大渠道构建区域志愿服务枢纽

    

  

  秀洲区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健全志愿服务制度,完善志愿服务网络,丰富志愿服务内容,拓展宣传、参与、服务三大渠道,着力推动全区志愿服务长效常态发展。

  一是拓展宣传渠道,浓厚志愿服务氛围。全新启用新城街道江南摩尔广场和新塍镇万隆广场两个志愿服务广场,将其打造成全区志愿者活动的固定场所,成为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志愿服务理念、推进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的新平台。用好“秀洲发布”政务微博、“看秀洲”微信,联动“青春秀洲”“平安秀洲”等政务载体,宣传志愿服务典型,报道志愿服务活动,发布志愿服务信息。积极培育志愿服务典型,举办2016-2017年度最美志愿者表彰大会,用身边人影响身边人,进一步浓厚志愿服务氛围。

  二是拓展参与渠道,壮大志愿服务队伍。有效依托“志愿汇”平台,加大志愿者注册、登记、活动发布力度。目前,全区共注册志愿者近9万人,注册组织350个,累计服务时长达23万小时。探索校地合作新模式,进一步加强与南洋职业技术学院的合作沟通,整合高校与社区服务资源,去年以来共联合开展活动30余次,累计参与学生志愿者1200余人。加强与本地各级文明单位对接协作,成立文明单位志愿者联盟,目前共有30余个单位加入联盟,成立文明单位志愿服务队100余支,每周定期开展文明劝导、平安巡防等志愿服务活动。

  三是拓展服务渠道,打造志愿服务品牌。发挥党员志愿服务新引领,以“一盏灯温暖一座城”为主题, 打造“一盏灯”红色驿站,以基层党组织为单位,着力打造党员志愿服务“一支部一项目一品牌”。深化“红马甲”品牌新内涵,不断拓宽红马甲志愿服务内容,由单一的平安巡防向参与矛盾纠纷化解、邻里守望、文明城市创建督查等系列活动延伸。激发农村志愿服务新活力,根据农村居民的多样化需求,以镇区内现有的社工组织和志愿服务组织为主体,通过专业社工指导和带动,引导广大志愿者参与社会服务,不断扩大“社区微动力”“店当家”“同心盟”等农村志愿服务项目品牌影响力,提升项目效果。(秀洲区文明办)

    

  

  嘉善以“志愿+”打造新时代“全域志愿”之城

     

  

  嘉善县坚持立足党政所需、志愿所能、群众所盼,积极打造“积善之嘉”志愿服务品牌,全面开启“志愿+”新模式,大力推动形成全域志愿的嘉善志愿服务工作特色。

  一、“志愿+平台”,推动志愿服务线上线下全覆盖。整合政府部门、群团组织、社工组织等志愿资源,在县城核心区域建立县志愿服务总站(善文化主题公园)和县社会组织培育中心(善人家公益街),实现需要帮助居民“有人找”,热心公益志愿者“有处去”,为全县的志愿服务工作开展提供支持和示范。依托“志愿汇”平台不断完善志愿服务招募注册、供需对接、激励反馈机制,发布《让志愿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公益宣传片,目前,全县已有注册志愿者13万余人,占户籍人口1/3,志愿服务组织572个,累计信用时数超过了30万小时。

  二、“志愿+品牌”,推动志愿服务上下联动全参与。推动志愿服务向乡村延伸,按照有组织机构、有活动场地、有志愿队伍、有服务项目、有志愿活动、有管理制度、有工作记录、有奖励反馈的“九有”标准,将志愿服务站建设纳入星级文化礼堂建设标准,规范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打造“十分钟”志愿服务圈。通过“积善之嘉”志愿服务品牌的引领,全县上下涌现出了如姚庄“志愿力MAX”、大云“红云志愿星期六”、陶庄“积善联盟”等特色志愿服务品牌,“爱在善医”荣获第三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五彩”扶贫基地鲜花义卖助残项目获2017浙江省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铜奖,“蓝天救援”受到省政府表彰,“阳光妈妈”入选“浙江好人榜”等等,着力提升了志愿服务工作的影响力。

  三、“志愿+项目”,推动志愿服务所供所求全匹配。以项目化形式启动贯穿全年的“善城驿站暖心行动”“首善孝老关爱行动”“善医先锋服务行动”等十二大志愿服务项目,全面开展“文明善城,志愿同行”“万朵鲜花送雷锋”等主题活动。在全县层面推广“固定地点+固定时间+固定项目”志愿服务模式,在医院、图书馆、养老机构、旅游景点等场所建立志愿者服务岗153个,形成了“绿丝带”“周六公益集市”“西塘景区志愿服务中心”等专业定制品牌服务项目68个。常态化开展“微志愿”系列活动,广泛征集普通群众的微心愿、小需求,由志愿组织或志愿者认领,帮助更多人针对性解决实际困难,推动人人共建共享全域志愿,有效打通志愿服务工作惠及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嘉善县文明办)

  

   

  

  平湖以“社工+志愿者”模式推动志愿服务常态化

      

  

  平湖市围绕志愿服务“一区一品”,通过“社工+志愿者”的模式进行积极探索创新,引入专业社工力量,破解志愿服务短板,实现“社工”和“志愿者”的优势互补。

  一、试点先行,逐步铺开。以城市社区做试点,在当湖街道北河溇社区成立小蜜蜂社工志愿服务站,引入社工专业力量,先后成立了“三点半学堂”“绿管家”“车管家”“饭管家”和“爱链”等志愿服务项目,由专业社工制订服务规程和志愿者需求,由社区负责招募志愿者,相关志愿者根据自身特长和兴趣,选择参与志愿服务项目。在日常运营过程中,专业社工负责志愿服务项目的引导和统筹等日常工作,志愿者定时到社区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发挥自身所长服务居民。在试点成功基础上,进一步总结经验,将“社工+志愿者”模式向凤凰、南市、启元等社区进行延伸,逐步铺开。

  二、一区一品,确保特色。在开展常规志愿服务的基础上,根据社区志愿服务资源优势、居民群众实际需求和社工专业方向等因素,经过反复征求意见,充分商讨酝酿,引入专业社工力量,在各社区开展特色志愿服务项目,实现“一区一品”,避免千篇一律,形成志愿服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现象。如凤凰社区根据新居民多的特点,建立小候鸟志愿服务驿站;启元社区结合独居老年人多的特点,开展爱心彩带志愿服务项目;南市社区结合书法特色社区,开展“墨香学堂”志愿服务项目。

  三、规范运作,坚持长效。由社区居委会牵头,对志愿服务项目服务内容、方式和日常活动开展进行监督与指导,做好社工与志愿者之间沟通的桥梁,实现良好沟通。运用“志愿汇”APP记录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时长,作为年终评优的依据之一。定期举办志愿服务和专业社工培训班,提高服务水平,从而提升志愿服务工作质量。年终,对在志愿服务工作中涌现出来的优秀社工和优秀志愿者分别给予表彰奖励,激发参加志愿服务的积极性。主动向上申报公益创投项目,帮助联系爱心企业,落实志愿服务项目的资金,确保志愿服务能够长期运作。(平湖市文明办)

  

 

海盐县多举措深化志愿服务助力文明创建

  

 

  海盐县围绕全国文明城市、浙江省文明县同创这一重点工作,将志愿服务与文明创建紧密结合起来,壮大志愿服务队伍,拓展志愿服务领域,创新志愿服务模式,做优志愿服务项目,致力把海盐打造成“文明志愿之城”。

  一、打造志愿方阵,壮大志愿服务队伍。一是拓展外延。借助文明创建将文明志愿者、青年志愿者、党员志愿者、团员志愿者、未成年人志愿者、巾帼志愿者、专业人士纳入志愿者队伍中来,实现志愿参与人员多元化。二是丰富内涵。充分利用学雷锋月、七一建党节等重要时间节点,结合文明创建,深化志愿服务内容,丰富志愿服务活动内涵。三是规范管理。借助“志愿汇海盐”志愿服务管理平台,将核心数据库和市民卡刷卡计时系统相结合,做好队伍建设、信息发布、服务刷卡、数据统计,对志愿者实现规范化管理。

  二、加强平台建设,拓展志愿服务领域。一是建好用好志愿服务总站。为加强协调和服务工作,成功在县城区网商大厦设置海盐县志愿服务总站,将成为全县志愿服务工作推进的“指挥部”。二是努力建设村镇志愿服务站点。推进志愿服务进农村,把志愿服务精神扎根农村,如沈荡镇、县经济开发区以推进志愿者服务站建设为抓手,广泛开展“邻里守望”等志愿服务活动,努力培育文明乡风。三是做精做优志愿驿站。通过“见缝插针”布点,在广场、景区等地打造一批精品志愿驿站,成为便民服务的重要阵地。

  三、围绕重点工作,做优志愿服务项目。一是大力倡导文明出行。推进“文明出行我先行”项目,组建文明出行志愿者队伍,开展文明劝导服务。举办“星级文明车”评选、“绿色出行助力创建”等系列志愿服务活动,倡议文明出行。二是全域推进志愿者助力文明创建。组织发动党员志愿者在内的志愿者队伍定期在城乡多点开展城乡环境整治、文明餐桌倡议、邻里守望志愿服务活动,刷新城乡颜值,刷新文明指数,传递积极正能量,

  四、注重特色培育,创新志愿服务模式。一是创新志愿者激励模式。如举办海盐首届志愿礼遇文创设计大赛,征集创新性和实用性志愿礼遇文化产品,让海盐志愿服务深入人心,为志愿者留下美好回忆。二是打造志愿服务特色品牌。充分结合文明单位工作特性,进一步拓展多领域的专业志愿服务品牌,重视服务对象的差异化需求,不断提升志愿服务的针对性、实效性,提升志愿服务质感,全方位服务城乡。(海盐县文明办)

    

  

  海宁市常态化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

    

  

  海宁市以“三五”学雷锋系列主题活动为抓手,进一步弘扬雷锋精神,让雷锋精神看得见、摸得着,礼遇好“活雷锋”,不断助力“文明城市创建再出发”,共同打造品质生活。

  一、宣传有力,让雷锋精神看得见。一是聚合力统筹志愿服务组织。下发系列活动文件,结合“三·五学雷锋日”“文明创建日”和“党员志愿服务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号召广大志愿者投身志愿服务。二是大范围弘扬志愿服务理念。通过嘉兴日报、FM96、《海宁新闻》、海宁日报等传统媒体和大潮网、志愿潮城、青春潮等新媒体广泛宣传雷锋精神和志愿服务理念,报道系列活动。举办2018年度“志愿潮城”大讲堂第一期《志愿服务项目建设和管理》,举办一季度志愿服务骨干座谈会,统一团队共识、共谋发展道路。三是多元化展示志愿服务团队。举办全市大型志愿者风采展示活动,拓宽特色志愿服务队宣传展示面,并发出特色志愿者招募倡议,掀起全市学雷锋系列活动高潮。

  二、服务得力,让雷锋精神摸得着。一是推进志愿服务项目化。启动全市第四批学雷锋志愿服务伙伴计划,以“微关爱”为主题,经初次评审后,立项精品项目26个。二是推进志愿服务生活化。围绕群众生产生活实际需求,常态化开展便民集市,设置“最多跑一次”“邻所隔壁帮帮忙”和“品质生活志愿服务”三个类别,提供小家电修理、免费理发、义卖、政策宣传等等服务内容。三是推进志愿服务需求对接。面向农村(社区)空巢失独老人、困难群众等征集一批容易做、看得到、见实效的“微心愿”,截至3月20日,共认领“微心愿”44个。

  三、礼遇给力,让“活雷锋”享受得到。“活雷锋”需要社会的认同和肯定。海宁全力打造志愿服务礼遇体系,打好组合拳。一是公开表彰先进。举办2017年度志愿服务先进表彰会,表彰了2017年度志愿服务工作先进集体、个人、项目和合作单位。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万朵鲜花送‘雷锋’活动”,由自行车协会志愿者担任送花使者,陆续为“活雷锋”送上鲜花。二是提升志愿者权益。在原有福利社的基础上,3月新增南关厢志愿商铺联盟专享折扣,并开启志愿者图书借阅权益尊享通道,在市图书馆单次借书量可增加至10本,并固定每月两次为志愿者定制HIFI体验专场,优先为志愿者提供预约服务。三是组织骨干活动。第一季为志愿者提供《厉害了,我的国》专场观影,开展“骑行·添绿”活动,组织骨干志愿者在植树节为长水塘生态湿地护岸植绿,维护海宁生态环境。(海宁市文明办)

    

  

  桐乡市“五个突出”深化党员志愿服务工作

    

  

  桐乡市着力深化党员志愿服务,全面推进“红色志愿之城”建设。截至目前,全市共有注册党员志愿者2.9万余名,2017年,累计开展环境整治、便民广场活动等各类志愿服务4400余次,参与党员志愿者11万余人次。

  一、突出全面覆盖,健全服务网络。在市、镇、村三级建立联动机制,切实加强党员志愿服务工作的组织领导。市级层面建立党群服务中心、党员志愿服务联席会议制度,成立由11个镇(街道)、19个单位(部门)组成的市党群服务中心和党员志愿服务总站。镇街层面成立11个党群志愿服务分站、867支区域化党员志愿服务队。村(社区)层面成立211个村(社区)百事服务团队,发放《服务联系卡》等方式,探索建立10分钟快速服务圈。

  二、突出线上线下,完善服务平台。线下选址新建市党群服务中心,推进党群服务中心与96345合署办公。建好标准型“红立方”26个、设立“幸福桐乡”志愿驿站10个,同时用好270余个村(社区)党员先锋站。2017年,党员先锋站内累计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900余场次,直接服务群众5万余人次。线上开发“桐乡红云”手机APP,开设“我服务”栏目,开展招募志愿者、活动预告、微心愿发布认领等服务。

  三、突出机制建设,增强服务动能。一是固定活动。确定每月最后一个周六为“红色星期六”党员志愿服务日,推动党员志愿服务常态化制度化。二是积分管理。依托“党建红云”平台和“桐乡红云”手机APP,向每名党员发放“共产党员先锋卡”(IC智能卡),进行刷卡或扫码积分,并设立最低标准。三是星级表彰。完善志愿者激励考核机制,每年对党员志愿服务组织和个人进行星级评比和表彰,全面激发党员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主动性。

  四、突出围绕中心,提升服务实效。聚焦服务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开展了“红袖章”万人大巡防、网格平安大宣讲、网络舆情大排查等系列党员志愿服务活动。在乌镇峰会期间,1072名“小梧桐”志愿者贴心服务了来自全世界1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600余位嘉宾。围绕美丽工程建设、码头堆场整治、低小散养猪户整治、绿化提升等七项重点工程,组织党员志愿者全面参与“党员干部大脚板、环境整治找短板”活动。

  五、突出项目运作,打造服务品牌。连续3年推进党员志愿服务领办项目工作。2017年“点亮微心愿,梦想改造家”党员志愿服务项目和“党员硕士团”助农增收志愿服务项目被确定为嘉兴市级领办项目。根据项目质量对青年“乌镇管家”等24个党员志愿服务项目分别给以一定的经费补助。通过项目化运作,有效提升了基层党员志愿服务的品牌化、特色化。(桐乡市文明办)

  

操作选项

字体大小

宽屏阅读

打印文本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