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岁的程光辉穿着一身白色粗布工装,将松木柴一块块地送入窑炉,静候炉火将泥坯变成瓷器。
几乎在同时,27岁的美国陶艺师贝卡·尔文对手中的陶泥有着同样的期待,灰泥在她的手里从“无型”变为“有型”。
同一座城市,不同的面孔,陶瓷成为通用语言。
22日,2019中国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闭幕。今年,来自中国、意大利、荷兰、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近千家企业和3500多名参展商为此而来。
参观者在观赏陶瓷壁画。新华社记者周密摄
作为世界瓷器发源地,景德镇的冶陶史可追溯至2000多年前。其中,官窑和御窑的角色让它的制瓷技术走向巅峰,出品的瓷器以制作精细、材料精纯、造型优雅闻名世界。
然而,20世纪90年代,在与海内外瓷业同行竞争中,景德镇一度失势,缺乏美感、大而无当的瓷花瓶被等被冠以景德镇之名“挥泪甩卖”,千年瓷都陷入低谷与彷徨。
经过二十多年的转型创新,景德镇正在归来。
最新的好消息是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获批成立。中国将在这里建成国家陶瓷文化保护传承创新基地、世界着名陶瓷文化旅游目的地,以及国际陶瓷文化交流合作交易中心。
在老厂区、老城区的改造声中,在人们创新、创业的热情当中,千年瓷都景德镇正在苏醒,迎接发展的希望之光。
陶瓷艺术家在摊位上展示自己的陶瓷作品。新华社记者周密摄
保护与坚守
在御窑厂遗址工作的讲解员付鸿松登上一处较高的山坡,俯瞰景德镇市中心。
“附近的明清和民国时期的老房子有的很破败,墙体都坍塌了。以后这里会恢复古朴的气质,变得更加美丽。”她说。
御窑厂是明、清两代专为宫廷烧造和供奉瓷器的皇家瓷厂,在近600年的时间里,代表了当时世界制瓷业的最高水平。
如今,在遗址周边13平方公里内,民居、瓷行、会馆等历史建筑正逐步修复,加上道路改造工程,总耗资约50亿元。在不远处的老房屋顶上,工人在清理杂物,为老城改造做准备。
一座博物馆即将在这里诞生。拱形窑炉的外形设计、用红褐色的古窑砖与仿古窑砖混合修葺的外墙,使它与不远处高耸的工业烟囱形成醒目的空间构图。
和很多中国城市一样,景德镇曾经为了开发房地产,拆除了部分老街区和废弃的工厂。现在,以御窑厂为中心的老城保护和利用项目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历史文化的实物遗存。
承接这一项目的景德镇陶瓷文化旅游发展集团曾将一处瓷厂旧址打造成景德镇新地标陶溪川,吸引陶艺青年创业创新,声名鹊起。
集团董事长刘子力说:“在物理空间保护的基础上,我们要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去。这是我们的灵魂。”
瓷博会期间,烧窑师傅们用木柴让一座明代葫芦窑的温度重新达到1300度。程光辉负责送柴火入炉。这场复烧仪式令他忙碌、兴奋。
柴窑的温度慢慢上来,忙的时候他每过三分钟就要添一次柴。
历史上,烧制瓷器使用柴火、煤炭。现代窑炉主要使用天然气。
“柴窑出来的东西,可遇不可求。哪怕是两件同样的坯,摆放同样的位置,(烧制)出来效果都不一样。”他说,“这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遗产,如果不复烧的话,很可能就断代了。柴火窑的烧制成功率低,但窑火不断这一点意义重大。”
对传统的坚守让景德镇保持了最完备的手工制瓷技艺体系。从2009年开始,景德镇相继复烧了10余个历代典型瓷窑,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保护。
56岁的御窑工艺传承人向元华说:“我们要在学习传统的基础上创新。下一步是如何做得更好,让传统的东西延伸放大,更多地进入普通人的生活。”
陶瓷艺术家在与顾客交流。新华社记者周密摄
传承与共享
刘子力说,景德镇最大的特点是传承从未中断。
“离开了传统,未来就没有根。但离开了未来,传统将难寻新意。最好的保护是让陶瓷融入人们的生活和文化自觉。”他如此陈述传统与创新的关系。
景德镇自古是一座移民城市,工匠来自四面八方,形成分工细致的手工业体系。今天,这里约有15万人在陶瓷业工作,接近城市人口的四分之一。每年,有3万多名外地来的“景漂”来学习交流,其中5000多人来自海外、俗称“洋景漂”。
景漂协会会长焦孟田在美国生活多年,选择景德镇作为创作基地,是想在这里“看最原始的东西”。
“高温颜色釉特别吸引我。现代陶瓷画作中,火烧出来的色彩非常有劲儿,比简单的油画更有冲击力。”他说。
为了吸引更多人才,景德镇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以期培育更多优秀的本土人才创新创业,吸引更多“景漂”“景归”,打造与世界对话的国际瓷都。
在景德镇市招才引智局工作的陈颖部长说:“人才是推动景德镇发展的重要因素,是试验区建设的发动机,所以我们在人才领域的工作力度空前。”
陶溪川拥有22栋别具风格的老厂房,其前身是国有的宇宙瓷厂。19日结束的陶溪川春秋大集吸引了200多位来自日本、捷克、德国、西班牙等国家和地区的陶瓷艺术家。2018年,陶溪川的营业收入达到1.01亿元,比前一年同比增长36%。
陶瓷艺术家在摊位上展示自己的陶瓷作品。新华社记者周密摄
交融与对话
17世纪,大量中国陶瓷抵达荷兰。荷兰代尔夫特的陶工们争相模仿中国景德镇青花制瓷技术。
景德镇瓷器作为“丝绸之路”的重要贸易商品,是人类文明互动的使者。
如今,景德镇迫切希望再次担此重任。街头不时出现“与世界对话”的标语。
今年来参加瓷博会的西蒙·冯·乌斯腾,是来自代尔夫特一家制瓷厂的首席画师。他说:“在景德镇,我看到中国同行们的技艺高超,令人叹服。”
他说,前些年代尔夫特有32家瓷厂,现在仅剩两家,手工制瓷同样面临代际传承的问题。他的同事大多都已上了岁数,刚入行的才25岁,他希望更多年轻人能学习瓷器绘画。
在距景德镇市区不到10公里的三宝村,脚下有溪流,推门可见山,陆续有世界各地的陶艺师来此驻场。最近,来自北卡罗来纳州的贝卡·尔文在此创作。
“我非常喜欢这里的环境,”忙碌了一天的她放下手头的工作,准备休息。“或许我会去喝杯咖啡,这里的咖啡店似乎还不够多。”她说。
澳大利亚陶艺师安妮·朗将自己的姓氏音译为“龙”。她完成了一座超现实主义的人体泥雕作品后,准备请景德镇的老师傅通过翻模工序,来复制更多件雕塑品。
她说,以前自己习惯了在工作室独自创作,“而景德镇注重集体的智慧,所有的工艺步骤都能找到人帮你完成,人们互相依赖。”
“对了,我需要问一下老师傅,上釉时应该画五爪龙还是三爪龙。”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