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阳:新时代文明实践 助推乡村振兴-文明播报-湖南文化馆
您的位置:首页->文明播报  
浏阳:新时代文明实践 助推乡村振兴
  发表时间:2019-09-17   编辑:黄 藤   来源: 湖南文化馆
 

  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满足农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的战略之举。浏阳文家市镇结合时代特点,以建标立杆,示范带动的方式,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的阵地作用、聚力作用、辐射作用,精心绘制“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新图景,为全面乡村振兴增添新活力。

  乡村舞台唱梦想 让产业“强”起来

  每当夜幕降临,文家市镇秋收起义纪念馆广场、各村文化广场上都会有成群结队的人伴着动感欢快的音乐,踏着豪迈洒脱的舞步尽情舞动,把原本宁静的农村夜晚装点得热热闹闹,一个个深受村民喜爱的文艺节目在“乡村大舞台”上一一上演。

文家市村文明新风进万家文艺巡演。(文家市镇供图)

  “以前,大家几乎是各忙各的,村里的文化活动也很匮乏。现在,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成立了舞蹈组等文艺队伍。农闲时,大家就聚在一起唱歌、跳舞。”大成村村民刘海林说,逢年过节,这些文艺队伍就来给村民表演节目,使大家的精神文化生活愈加丰富。

  除了休闲娱乐、表演节目外,文家市镇“乡村大舞台”还成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把“乡村大舞台”打造成新媒介、新平台,让村民们自编自演文艺节目,宣传移风易俗、弘扬传统文化等,形象生动地展现现代文明的风采,也滋润了人们的心田。

  “文家市镇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红色旅游小镇,我们通过结合红色文化编排合唱、情景剧、舞台剧、快板等文艺方式,在唱响新时代文明实践主旋律的同时,为红色旅游发展注入文化活力。”文家市镇组织委员、宣传委员陈馨伊说道,“以‘乡村大舞台’为载体推出的系列文体活动,已经捧红了一个又一个‘草根明星’,吸引了广大群众的目光。前不久,由村民自编自导自演的大型红色历史舞台剧‘文家市决策’100余人参加演出,前来观看的观众上万人。”

  文明评比树典范 让环境“美”起来

  “这是三季度获评‘文明卫生家庭’的证书,请您收好!”8月28日,文家市镇环境整治办工作人员来到五神村,为获评“文明卫生家庭”的村民送上文明卫生家庭证书,并为他们分别挂上“文明卫生家庭”的牌子。

  “这个荣誉对我来说是一个鞭策。今后我将更加努力搞好环境卫生,从自己家庭做起,为广大村民做好榜样和表率。”获评此次文明卫生家庭的户主刘绍林高兴而又自豪地说。

志愿党员走家串户指导垃圾分类。(文家市镇供图)

  “通过一次次开展“文明卫生家庭”评选活动,在全镇营造了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掀起了美化村庄环境的热潮,不仅使城乡环境卫生明显改善,村民精神面貌也得到极大改观。”文家市镇相关负责人欣慰地说道,“下一步,我们将总结经验和做法,在辖区范围内全面铺开文明卫生企业、文明卫生学校、文明卫生乡村的评比,形成全民参与创文创卫工作的氛围。”

  此外,文家市镇还构建了“四员一中心”体系,志愿党员充当“指导员”、“监督员”、“评比员”、“保洁员”,以各村联合整治办为中心,常态化开展上门宣讲、指导、评议垃圾分类、河道保洁、生态保护等工作,不断改善环境卫生和生活质量。

  据悉,文家市镇自开展文明评比活动以来,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效果显着,与去年同期相比,垃圾减量率达70%。村民环卫意识大大增强,分类水平日渐提高,环境越来越美。

  田间地头传技艺 让群众“富”起来

  “夏季蔬菜施肥应增施有机肥,化肥的施用应做到少量多次施用,有利于增强植株的抗性,并结合根外追肥……等下我去地里跟大家再实地讲一下方法。”7月26日早上8点不到,浏阳市农业局张健就在里仁屋场里摆开了夏季蔬菜栽培技术的小课堂。周边自家有小规模菜地的群众纷纷带上小本子来听课,学习科学栽培新技术。

浏阳市农业局张健现场讲授夏季蔬菜栽培技术。(文家市镇供图)

  “听了专家的课,我才知道去年为啥我种的茄子长不大。现在专家们到田间地头定期开课、答疑解惑、现场指导,我今年种植结构调整的100亩绿色蔬菜基地心里也有底了。”前两年从外地回乡创业的徐林海满怀信心的说。

  “虾好不好,池里有无草。龙虾大不大,塘中草当家。水草,在龙虾养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第一水草可填补龙虾饵料摄食不足,补充大量维生素……”在接到文家市镇岩前新村贫困户柳杨第的“订单”后,8月12日, 文家市镇新时代文明实践讲师、高级农技师陈时和来到他的小龙虾养殖基地,向岩前新村拟发展小龙虾养殖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及感兴趣的群众上了一堂小龙虾养殖技术课。目前,在有了技术保障后已有三家贫困户加入养小龙虾队伍。

  “文明实践活动既要让群众爱参与,更要从中得到实惠。为此,我们不断邀请农技专家到田间地头进行种养知识、技术教育、产业引导等实践活动,组织农村致富能手、种养大户等以现身说法的形式介绍生产经营的实践经验,让群众‘富脑袋’带动‘富口袋’。”文家市镇党建办主任刘金成说道。

  板凳会上议乡风 让民风“淳”起来

  “移风易俗,天下皆宁”“重感情,轻形式,厚养薄葬才是最人性化的爱老方针……”正在沙溪村开展的“小红凳肩并肩”活动中,宣讲老师刘裔福从当前社会红白喜事泛滥、攀比之风屡禁不止等现象讲起,把亲身的体验融入宣讲内容中,深入讲解如何进一步树立科学文明的生活理念,弘扬勤劳节俭的优良传统,逐步形成文明健康的社会新风尚。听完“刘爷爷”的宣讲后,里仁小学的一名学生表示:“我回家要告诉爸爸妈妈以后都不可以铺张浪费了!我要监督他们!”

小红凳肩并肩宣政策、讲故事、话民情。(文家市镇供图)

  “我们以前对这个婚丧喜庆的事情都比较铺张浪费,讲究排场,也造成了一些不太好的影响。现在所有的百事喜事都从简,‘人情债’也轻了,我举双手赞成!”现场一位蔺阿姨称赞道。

  除每月开展的小红凳肩并肩活动之外,文家市镇还创新推出快板宣讲、红歌演唱、诗歌朗诵、情景剧表演等文艺方式,以“小宣讲”擦出“大火花”,以“小切口”推动“大变革”,以多种文艺活动“扮靓”民俗新风,让移风易俗宣传入脑入心。

  当下,移风易俗的新风,在文家市镇越吹越强劲。从过去的讲排场、比气派,到现在的比文化、比家风。不少村民认为,在文化礼堂、祠堂屋场办酒席,既新鲜又有仪式感和归属感。文明新乡风,正在吹进这座会师小镇的千家万户。

  下组入户访民情 让治理“活”起来

  “家里水管老化破裂,渗水漏水严重,只好关掉了总阀门,现在用水要去邻居那里挑。”8月16日,面对来访的党员110志愿服务队,玉泉村老党员蔺奶奶道出了家里的难事。

  让蔺邵兴没想到的是,第二天,村上就派人过来修理水管,用水难题迎刃而解。蔺奶奶连声感谢:“没想到问题这么快就解决了。感谢党和政府,时刻把我们放在心上。”

志愿党员民情大走访。(文家市镇供图)

  群众生活中的一件件“小事”,都是志愿服务队心中的“大事”。从2019年年初开始,文家市镇推出“先锋出发,点亮万家” 系列活动,其中民情大走访就是主题之一,将每周三定为镇上“无会日”,党员干部与群众面对面交流谈心议事的“约会日”。

  此外,文家市镇还创新“五小工程”模式,根据老百姓的实际需求,制定小菜单、开设小课堂、组建小队伍、解决小困难、点亮小梦想,做到群众缺什么,就给群众补什么;人群在哪,服务就在哪,常态化开展精准服务。使文明实践活动有广度、有力度、有深度、有温度的同时,也解民忧、惠民生、暖民心。

  据悉,文家市镇自下组入户民情大走访活动开展以来,共收集民情民意636条,解决民生问题516个,消除安全隐患78个。群众抱怨声明显少了、赞誉声多了、满意度提高了,幸福感和安全感越来越强了。(来源:浏阳文化馆 通讯员 邹强)

  上一篇: 文明雨露润三湘 湖南“模范辈出”的背后
下一篇: 文明之美 沁人心脾 ——写在肖光盛老人荣获全国道德模范之际
 
  相关阅读:
 
 
文明播报  
图片新闻  

湖南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主办
联系电话:0731-82217063 传真:0731-82217063  投稿邮箱:wenminghun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