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春华是永定区天门山镇黄庄村塘方上组的村民,1965年出生,出生后才半岁,甚至还没有开始呀呀学语,父亲便因病去世了,母亲带着她和哥哥艰难生活,十岁的时候,母亲也走了。世间从此多了两个孤儿,刘春华和她的哥哥。而她的哥哥,还从小身患眼疾,生活很多地方无法自理。兄妹俩无处可依,勉强住在叔叔伯伯家里。十四岁时,她便开始带着哥哥独自生活。没有人知道十四岁的刘春华是怎样踩着晨露上山劳作,顶着烈日田间插秧收割的,她本人拙于表达,从来没有说清楚过,旁人也只能靠想象,想象她受过的那些苦和遭过的那些罪。但无论如何,刘春华长大成人了。
1987年,22岁的刘春华经媒人介绍,与同村的一个男孩结了婚,婚后生育了一个儿子。2002年2月,他们的第二个孩子即将临盆,刘春华托人去邮局给在外打工的丈夫打传呼机,丈夫赶了回来,陪刘春华生下了他们的小儿子,却在孩子还没满月的时候,又出去了。谁知这一走,竟是刘春华与丈夫的“诀别”,从那之后,刘春华就再也没有见过丈夫。她打过传呼机,没回,托人找过,找不着,丈夫也从未和家里联系过,从此杳无音讯。刘春华中年失夫,有两个儿子、一个因无钱治病十四岁就已双目失明的哥哥、一位年老体弱的公公要照顾,这是什么样的生活啊?寒霜偏打无根草,暴雨又淋行路人。然而刘春华甚至都没有时间自怜命运的悲惨,她能想到的只是下一顿饭该怎么做给家人吃,吃饭的时候,还要教育孩子,不能埋怨父亲,不能埋怨他人,要认真学习,好好做人。
刘春华的儿子曾在作文里写了这一段话:“母亲虽然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村妇人,但在我心里,她一点也不比其他人的母亲差,如果不是她一次次的教我做人要善良,要走正道,我想我也不会有机会写下这些文字。家里因上一辈人的恩怨纠葛,让母亲受了很多委屈和酸楚,但她依然很善良、很坚强,很顾我们这个不太完整的家,很愿意尽自己的努力去帮别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每当我在外面工作觉得快扛不住的时候,想想母亲,我瞬间觉得自己又恢复了力量。”一个孤儿母亲,能让孩子学到这么多,刘春华的本性里,没有可贵的品质,一定做不到。
孝老育子无怨言
刘春华的公公有两个孩子,儿子是刘春华的丈夫,女儿早年外出打工几十年也没有回过几次家,公公一直跟着刘春华一起生活,他高血压、哮喘、风湿等病缠身,经常药不离身,一家人做饭、洗衣、种地等等事务全落在了刘春华一个人的身上,但她毫无怨言。有时候由于家长里短,刘春华的公公免不了会不时地发些小脾气,刘春华也毫不计较。每年过年或者公公过生日,刘春华都会煮上几个鸡蛋,给公公敬上。她常对孩子们说:“你爷爷虽然有时候话有点多,但供你们两兄弟读书也是出了大力气的,这个你们要记得,不能忘,希望他还多活个十年二十年就好。”
除了身患重病的公公,刘春华的哥哥也一直靠她照顾。哥哥双目失明,现在年纪大了还患有糖尿病、肺结核,经常需要住院治疗。提起哥哥,刘春华说:“因为家里条件不好,大哥眼睛又看不见,他也一直没有结婚,也没有人愿意嫁到我们家来,大哥就一直跟着我。虽然我们家条件也不好,负担也重,但是有我一口饭吃,也就有他一口。”哥哥病发的时候四肢无力,走路都成问题,刘春华常年劳累,身体羸弱,扶哥哥非常吃力,但无人帮衬,她也只能硬扛,接送医院、住院照料都由她一人完成。近两年来,公公身体状况也日渐下滑,今年年初在医院住半个月院,那段日子,刘春华几乎每天都是家里、医院两头跑,既要照顾好医院的病人,又要照顾好家里的哥哥,地里的农活还不能丢,忙得她心力交瘁。为了让大儿子安心上班,让老二安心上学,她从来没有主动给他们打过一个电话,更从来都不说自己的这些苦。每次当孩子“责怪”她太逞强时,她都说:“我还在,爷爷和舅舅也都还好,所有的事都要过去的,你们就放心干自己的事。在工作和学习上我帮不上你们什么,这些就只能靠你们自己了。”
含辛茹苦撑起家
自丈夫走后,为了撑起这个家,照顾好全家人的饮食起居,刘春华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心血和汗水。一家人的生活来源,就靠刘春华种地、喂猪得到的一些微薄收入来维持,日子过得紧紧巴巴,但在供孩子读书上也却从不吝啬,大儿子上大学时,为了给孩子凑齐学费,她几乎把家里的牲畜、山场的树木等能卖的都卖了。小儿子从小视力不好,刘春华多难都要带他去长沙进行矫正治疗。她从来不舍得给自己买一件新衣服,去镇上赶集连一碗米粉都舍不得吃,为了省下几块钱的车费来回都是走路。在家里她总是做在先、吃在后,收拾完碗筷,顾不得休息,就抄起农具投入到农忙之中。每天起早贪黑,爬坡过坎奔走于家和田地之间,时间被安排得满满当当。她说:“我们就是吃了没有文化的亏,没文化也挣不到钱,孩子他爸出去打工,一去就再也没有回来过。所以现在再苦再难我也要供两个孩子读书,将来他们才不会怪我,他们有出息,有正经工作,总归对他们有好处。”
20多年来,她每天都是早上5点起床,为全家人做好早饭,然后赶到田里做农活;中午,匆忙赶回家做午饭,给公公和哥哥熬药、喂药;下午赶回田地劳作,直到天黑了又匆匆赶回家做好晚饭,忙活着给一家人烧水洗澡。等大家都洗漱完毕上床休息后,她还要摸黑洗完一大家人的衣物。刘春华既要照顾公公和哥哥,又要抚养两个孩子,在外忙着种植生产,在内又要照顾全家人的日常起居,她从来不怕脏、不怕累、不怕苦,咬着牙,独自撑起全家人的生活。即便那样,她从来没有怨天尤人、自怨自艾,更未想过要离开这个家。“二十多年我也忙习惯了,这好像也不算啥,人都有老的时候,我这么做都是应该的,孩子他爸走了,我要给孩子们带个好头。” 她朴实的话能带给人心酸的感动。
如今为了生产生活的方便,公公搬去了镇政府所在地大坪居委会的阳光房居住。虽然没有住在一起了,刘春华再忙也把照看老人的事摆在第一位,她依然每周定时从黄庄村辗转到大坪居委会的阳光房看望公公,帮他洗衣、做饭、打扫卫生,在能力范围内让老人吃饱、穿暖。
有一次,公公因为咯痰,双唇紧闭,脸色涨红,她见状不妙,立马找来大儿子去请就近的医生,村里的医生不在,大儿子只得急匆匆赶去临近的村子请医生。看着病床上痛苦呻吟的老人,她急得只掉眼泪,见医生一时没来,为防止公公出现生命危险,她凭一己之力果断的掰开公公的嘴,不断地喂他热水,重复了好几个来回,老人的脸色才有好转。事后,公公也向周围的邻居感叹,“上次多亏了春华,不然我就这么去哒。这个儿媳比亲闺女还亲呐。”
和睦邻里人人夸
虽然在外人看来,刘春华自己家里的担子已经不轻了,但不管谁家有个大事小情,她都会主动去帮忙张罗;不管谁家有了困难,她都主动帮忙化解,左邻右舍提起她无不竖起大拇指啧啧称赞。“她为人善良,性情温和,勤劳务实,20多年来,耐心照顾年迈的公公,拉扯两个儿子成人成才,一个女人能撑起这个特殊的家真不容易。”
刘春华的遭遇和辛苦大家都看在眼里。这几年,市委统战部驻黄庄村的帮扶工作队、天门山镇人民政府和村支两委高度重视,为她家积极争取脱贫的好政策,帮助她解决生活上的困难。2015年,经过申请、评议、复核、公示等程序,她家被纳入了建档立卡贫困户。她的两个孩子,大儿子赵荣知现在已经大学毕业,在怀化铁路局工作,小儿子赵智聪在天门中学上学,每年都享受了阳光助学资金。
“感谢党和国家,全国有那么多的贫困家庭,也没有落下我们,让我们享受到了好政策,更加坚定了我们生活下去的信心”。这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农村妇女的脸上洋溢着朴实的笑容,朴实里那些孝老爱亲、任劳任怨、笑对人生的可贵品质也在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