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芬芳”一路情——休宁县横江社区事迹材料_黄山文化馆
中国文化馆总站  安徽文化馆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 黄山文化馆>志愿服务 > 正文

“一路芬芳”一路情——休宁县横江社区事迹材料

来源:休宁县横江社区 时间:2019-10-29

  横江社区成立于2002年3月,辖区面积1.3平方公里,常住居民3418户10672人,社区 “一路芬芳”志愿服务站登记志愿者1400余人,占常住人口13.2%,并有平安巡逻、文体宣传、邻里服务、敬老助弱等十余个志愿服务队伍,近年来开展了“成长相伴”“爱满空巢”“暖心家园”“爱邻联盟”等志愿服务项目,累计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1000余场次,总服务时长近40000余小时。

  一、营造志愿服务氛围,健立和完善志愿服务队伍。一是营造志愿服务氛围。不断通过网络自媒体、宣传栏、板报、发放宣传品资料等形式,大力宣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互助友爱的理念。开展走访活动,把有志于公益性服务的居民、党员纳入信息库,特别是通过各种大型文艺演出、广场文体活动,强化宣传力度,扩大宣传影响。二是扩大志愿服务队伍。通过各类活动载体,创新不同的服务项目,挖掘动员社区热心居民积极参与,就得到一致好评,激发在职党员志愿者参加志愿服务的热情,同时社区党委把每一位直管党员纳入社区志愿者服务范畴,组织党员带头参加志愿服务,以党员干部带头的实际行动来带动社会各界的关心和参与。三是规范志愿服务管理。社区志愿者服务安排专人管理,进行网站项目发布,时长管理,并严格进行志愿者积分制度,进行星级管理。每月月底志愿者可根据积分情况进行一定物质兑换,每年进行优秀志愿者评比,评比出的优秀星级志愿者获得社区精神奖励之外,另外可享受“三个一”的福利,即定点医院全免费体检一次,免费观看一场电影,每年订阅一份报刊杂志,极大的调动了志愿者参与社区建设和管理的积极性。

  二、发挥自身特长,打响志愿服务品牌。一是依照志趣组团,创新志愿者队伍管理。为了让社区的志愿服务有的放矢,让服务站志愿者可以有序地进行管理。首先将志愿服务站登记注册志愿者中的年龄轻、参与性高的志愿者甄选出来,有目的性地让他们参予全年的社区活动,并通过观察他们在活动中的表现、服务技能、工作热情等综合素质,引导他们自主选择、按志趣(特长)抱团组队,分类组建了邻里守望,支持互助、健康保健、扶贫济困、文体宣传等不同类型的志愿者小组,每个小组配备1名社工担任指导员,通鼓励每个小组发挥其自主性,促进组员自己选出领队、设计口号、制定不同的管理制度,这些队伍长期稳定留在社区,不断提升服务理念和技能,渐渐独立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二是打响“一路芬芳”志愿者服务品牌。通过社区公益服务QQ群、社区微信公众平台、网站等信息媒体公布并实施志愿服务项目,突出“一路芬芳”志愿服务主题,开展了美丽家园小区环境整治、文明劝导、道德讲堂、健康义诊、防灾演练、家电维修等志愿者广场服务活动30余次,参加活动志愿者达1500多人次,运用现代媒体对社区文明人、文明事进行宣传,以信息、图片等形式展示“一路芬芳”志愿者的突出事迹,让“一路芬芳”的品牌越来越响亮,获得了全省十五个之一的“安徽省社区优秀志愿者服务站”等荣誉称号。三是围绕重点开展个性化服务。建立了服务需求和服务意向动态信息库,把空巢老人、五保对象、留守儿童、残疾人作为服务重点,围绕家政服务、文体活动、心理疏导、医疗保健、法律援助等开展个性服务,如情暖老兵服务当中,就根据老兵在爱心车队、爱心送餐、家政服务、适老改造等方面开展不同的志愿服务,在留守儿童服务上,围绕儿童隔代教育、亲情建设、娱乐生活、抗逆能力等不同方面开展活动,均获得了非常好的成效。

  三、开展两工互动,拓宽服务方式和提升服务能力。横江社区依托原有的“一路芬芳”志愿者服务站和社工服务社等组织,在全县率先采用“社工+志愿者”运作模式,开展便民、利民、乐民志愿服务活动,积极探索并努力实践“社工引领志愿者、志愿者协助社工”之联动服务格局。一是加强专业化知识培训。在进一步壮大志愿者队伍的同时,通过治理课堂,社区聘请安师大社工专业教授结合社工证考试岗前培训,在志愿者督导、实务能力、综合能力、志愿服务项目运作等方面开展五次不同的培训,把社工专业理念、方法与技巧引入到志愿者服务的实践中,鼓励和培养志愿者考取社工证,从整体上提高志愿者专业素养和实务能力。二是积极参加社工项目。积极参与“爱邻联盟”“成长相伴”“爱满空巢”等社工专业项目,在个案帮助、小组活动、社区互动等专业工作方面开展了实务锻炼,如在每个活动过程中,社工都注重和志愿者共同分享评估,通过评估志愿服务带来的受益、组员的表现、志愿者和社工的带动能力等等,对活动有了系统的判断和客观的评价,提炼、总结和分析活动成效和存在的不足,比如反思方案设计是否完整可行?活动中志愿者技能是否得到提高?社工理念的引领是否有明显的成效等等,这些回顾和反思为今后的活动组织开展积累了丰富的实务经验和教训,起到非常好的筹备引领作用,同时志愿者在服务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得到居民的认可,实现自我价值,不断获得成就感。三是推进志愿者社工互促互进。社工项目化的运行管理模式让志愿者服务队伍和服务内容日趋稳定,志愿者组织的加入,不仅弥补了专业社工人员的不足,同时也充实了服务手段和服务方法,形成了“社工设计项目——志愿者提供服务——服务对象满意——志愿者实现自我价值——志愿者持续投入服务”的良性循环工作路径,实现了两者的优势互补、互促互进、互动共赢。四是加强志愿者心理建设。社工加强对志愿者的业务督导同时,也加强心理辅导和心理调节,并采取换位思考的办法,充分考虑被援助关爱者的思想情绪,不对所帮助的人们有一种施恩的心态和神态,尊重生活习俗;志愿者遇到他人冷嘲热讽,甚至被怀疑公正时,不灰心气馁,带好自己有效身份证件和志愿服务爱心援助卡标识,主动向被服务对象或在场人员等亮明身份,以免让人产生误解,给自身和团队造成不良影响。

  四、有效整合资源,加强志愿服务载体建设。一是进行资源整合,创新社区志愿服务运行模式。将志愿者组织与小区物业、卫生服务站、文体队伍有机融合起来做大做强,构建“四位一体”平台,纳入志愿者服务的统一管理,其主要负责人兼任社区志愿者组织的领导副组长,并进行系统培训,担负起社区内综合治理、计生信息摸排、卫生保洁、免费健康体检等工作,更好地为广大居民服务。二是孵化社会组织,使志愿者组织走向正规化。通过政府主导、志愿参与、社会协同的方式,整合各类党员、青年、巾帼、居民志愿者以及社会各届爱心团队力量,依托社工组织,发布公益服务项目,培育志愿品牌,展示志愿服务成果,帮扶他们有组织有力量,走向专业化常规化,近年来,吸引了樊登读书会、益起爱、青之光等大量各类社会不同类型的志愿者加入到项目当中,共同得到成长。

  光荣属于志愿者,“一路芬芳”的志愿者正走在快乐的志愿服务的大路上,用实际行动助力社区和谐,用爱恼让社区越来越美,让我们迅速行动起来,积极主动、满腔热情地投身到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中来,实践爱与奉献的志愿精神,用我们的智慧和汗水为社会做出新贡献。

责任编辑: 胡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