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80后“电焊花木兰” 18年电焊事业排头兵_道德模范_株洲文化馆
当前位置:
株洲80后“电焊花木兰” 18年电焊事业排头兵
株洲文化馆 2018-11-08 13:06:00

  易冉,女,1982年出生,湖南省株洲市荷塘区人。一个开朗、爱笑的女子,竟然干了18年电焊,从当初一个差点辞职不干的“愣头青”,成长为高级电焊技师,中国中车资“高铁工匠”,全国首届“十佳最美职工”,全国劳动模范,被德国媒体亲切地称为“中国电焊花木兰”。她的事迹被收入由国资委、中车工会编着的《一线英雄传》《高铁脊梁》两本书中。

  自2000年参加工作起,她把一个女孩子最美丽的18年时光,献给了她钟情的电焊事业。她用焊枪作画,画出了自己灿烂的人生轨迹。在她身上体现了现代劳模、现代产业工人的美丽新姿和优秀品质:将平凡的劳动做到极致,对待工作,她有着乐业、敬业、专业的态度;前进的脚步永不停歇,对待人生,她有着好学、勤学、善学的精神。她总觉得自己是个幸运儿,在成长的路上得到了许多人的帮助。怀着一颗感恩之心,她将自己的技能分享、传承给更多的人。

  “小丫头”小试牛刀露锋芒

  1982年出生的易冉,从未料想到自己将来会成为一名电焊工。“15岁上技校,家里人说学电焊好找工作,我就报了电焊这个专业。”在技校学习的三年时间,由于实操的机会不多,易冉觉得,电焊这份工作还算轻松。可事实并非如此。2000年7月,正是如花般年纪的易冉,进入到了430厂(现的中车长江株洲分公司)。“车间噪音很大,还非常热。”跟在学校完全不一样的环境,初出茅庐的易冉心里咯噔了一下。“大夏天的,虽然有风扇,可焊接的时候不能对着人吹,怕影响工艺,衣服汗湿了,就站在风扇前面吹,干了又继续工作。”尽管穿着长衣长袖,但被高温、强光炙烤,易冉脸上、脖子上的皮肤开始发黄,甚至脱皮。除了工作环境,劳动强度也非常大。刚进厂时,易冉所在的欧清莲班组是典型的苦脏累班组。她们焊1台车需要连续蹲一个半小时,每天要焊5台车,每次间歇时间不到10分钟。“晚上上夜班,我妈来接我下班,由于脸上灰太多,都没认出我。”易冉回忆说,刚参加工作一个月,当她准备打退堂鼓的时候,厂里组队参加株洲市电焊工大赛,按组委会规定,参赛队员中必须有1名年轻队员,她幸运入选,和两名强将到培训基地进行为期一周的强化训练。到第四天,易冉的训练试件就从最差的Ⅳ级片,一跃达到最完美的I级片,并稳定保持到3天后的大赛。结果,她轻取气体保护焊第三名,一时间技惊四座。

  参加工作不到半年,易冉被选派到电焊骨干集训队,师从湖南省技能大师杨卫东。

  “平时要上班,所以只能利用业余时间参加集训队培训,所以一放假我就去集训队,几乎没有休息过。”易冉告诉记者,在集训队的一年日子里,她通常是下了晚班后一大早就赶到培训基地上课、练习,苦练气体保护焊、手把焊硬功,焊接技能有了长足进步。最终,在当年全厂技术运动会上,她以理论实作均超93分的厂级比赛史上最优异成绩一举夺冠,被授予“电焊铜星”。随后她一鼓作气,连续两届“披金挂银”,实现了别人需要努力10年以上的金银铜星“三级跳”,成为了430厂设立该奖项20年来用时最短“跑完全程”的选手。

  “电焊花木兰”国际赛场放光彩

  然而,年少成名也为易冉带来了不少烦恼。“2003年的时候,厂里有一个返工车,因为我在比赛中多次获奖,返工车就交到了我手里,要把它从废品变成一个合格产品,焊接的难度非常大,我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却没有做好。”这次打击让易冉意识到,自己的水平还远远不够,还需要提升。

  另外,“明星”员工都处理不好返工车,一些闲言碎语传到了易冉耳中,这更加激励她要努力学习。

  一方面不断补充理论知识,一方面在集训队潜心向前辈们取经。“即便后来也有几次返工车产品没处理好,但我没有退却,失败了就当积累经验,结果就是成功率越来越高,只要有返工车,领导就会让我来处理,得到的锻炼机会越多,技能水平就提升越快。”易冉说。

  2005年后,厂里出口订单猛增,易冉调入组装车间新产品试制班,被领导亲自“点将”——参与了3支点矿石漏斗车、C80BH、澳大利亚五联平车、巴西车、安格纳车、FMG敞车等所有国际国内新产品车辆的试制。她不仅掌握了国际通用的焊接标准,而且成为备受赞誉的“国际焊工”,先后摸索出一系列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焊接技巧……

  艺高人胆大,这句话形容易冉在合适不过了。在同事的眼里,没有易冉解决不了的难题。

  2007年6月,厂里开始试制当时世界上最大轴重的澳大利亚FMG敞车。客户要求所有焊缝咬边为零,大焊角、坡口不能有弧坑,这样的精度相当于机械手。就在同事望而却步时,易冉站了出来。她经过一个星期的日夜琢磨,反复优化焊接方法,终于达到了澳方严苛的标准,外方监造竖起了大拇指,并将她所焊的焊缝标记出来,当作“示范焊缝”展示。她为中国铁路货车产品在海外树立了品质标杆,赢得了口碑。

  2011年10月,易冉被国家选派与另外三个男同志一起赴德国,参加在德国吕内堡举行的国际焊接比赛。在德国,没有女人从事电焊职业,赛场上出现一个柔弱的中国女孩,已经让德国同行感到惊奇,而易冉的出色表现,让比赛组委会专门为她颁发了唯一的“特别奖”。她参赛的立焊、平焊板作品获德国DVS证书并被公开展示。德国当地媒体还以《中国的“电焊花木兰”》为题对她进行了专题报道。

  此后,这个娇小株洲女孩有了一个响亮的外号——“电焊花木兰”。

  “俏师傅”工装下藏着一颗美丽的心

  易冉深知,自己能有今天的成就,离不开师傅欧清莲的谆谆教诲。当她遇到焊接难题时,欧清莲会手把手指导她如何摆动手,防止焊处鼓包;当她想打退堂鼓的时候,欧清莲会鼓励她:“老师傅都没有你焊接的好”。

  从师父那里,易冉学到的不仅仅是手艺、技术,还有对“心枪合一”工匠精神的追求和坚守。匠才营企,匠心育人。企业发展不独一人之功,需要培养尽可能多的“匠才”。易冉常说“一人强不算强,大家强才是真的强”。为此,她在注重自身技能提升的同时,还不遗余力地帮助身边的同事提高技能。

  “记得有一年我考高级技师,一个比我大10多岁的徒弟考初级技师,为了备考,我们经常一起通宵练习实操,坚持了一个月时间,最后都顺利通过了考试,这种感觉特别好。”易冉说,她并不担心“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工作10多年,每到一个班组,她都毫不保留地将操作技能、心得传授给同事。

  徒弟朱丽群说她最感激的就是易冉愿意将技术倾囊相授:“她用简明易懂的语言将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我们,让我们少走了很多弯路。下了班,她还在班组帮我们练习焊接技术。”

  在中车长江株洲分公司,女子电焊技师攻关队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如今,易冉作为攻关队队长,继续秉承“互传技艺、共同提高”的优良传统,经常利用业余时间组织队员交流理论学习心得,分享各自的电焊操作手法。攻关队的队员们分布在车厢制造12道焊接工序的苦、脏、累班组,这支集各项荣誉于一身的队伍,先后破解了大小20多道焊接难题。(株洲市文明办) 

作者:
编辑:向胤蓉
来源:株洲文化馆
分享到: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