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桥流水人家遇见梦里水乡,农业产业化发展如火如荼,朴素的乡村风情萦绕,方寸之间皆显现出其高质量的乡村生活。
整治后的平江县伍市镇马头村大荆庙中心文化广场。唐送文 摄
近年来,岳阳市委、市政府把乡村振兴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坚持一手抓农村“空心房”整治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集中攻坚,着力解决外在形象“美不美”的问题,一手抓农业产业化特色小镇建设,着力解决内在实力“强不强”的问题,走出了一条具有岳阳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农业产业化特色小镇建设
解决内在实力“强不强”
华容县三封寺镇泰和村5000亩标准化芥菜种植基地里,菜农们忙得火热。
“芥菜小镇”正是全市推进农业产业化特色小镇建设的一个缩影。现在,全市共有20个农业产业化特色小镇,创建镇主导产业产值均超过当地农业产值的三分之一,带动市级以上产业化龙头企业292家。
龙虾小镇君山区钱粮湖镇原是国营农场,改制后,该镇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改变单一稻谷种植模式,发展“稻虾综合种养”,既保粮食产能,又保农民增收。通过核心区打造,带动周边50平方公里的相关产业发展,成为当地经济新的增长点。
竹器小镇临湘市羊楼司镇竹业年产值达33亿元。该镇的竹木产业园将于今年底建成,可吸纳1万名能工巧匠进驻园区,实现10万劳动力就业,为脱贫攻坚和区域经济注入持久动能。
市委书记刘和生说,岳阳的特色小镇建设,首要的、核心的标准是发展绿色生态农业,推动农业产业化,增强农业产业竞争力,上规模、上水平,为乡村振兴打牢基础、增添底气。要通过产业小镇,实现产业集聚,带动产业振兴,打造“鱼米之乡”升级版,促进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融合发展。
特色小镇建设,直击乡村发展短板,现在,更具活力的农村产业体系已然成型。
农村“空心房”整治
解决外在形象“美不美”
近年来,全市城乡建设用地需求每年在15000亩左右,而下达的用地指标不到5000亩。《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提出,乡村振兴重点要解决人的问题、钱的问题、地的问题。
随着乡村振兴稳步推进,产业蓬勃发展,一个巨大的市场正在徐徐打开,众多产业将迎来全新的发展空间,如何让乡村故土重焕生机,成为最紧迫的议题。
2018年2月,岳阳市出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年(2018-2020)行动方案》和《岳阳市农村“空心房”整治实施方案》,按照“拆、建、管”并重思路,以农村“空心房”整治为抓手,推动生态修复、面貌提升、乡村振兴。
“空心房”整治明确了“三重点”和“四纳入”。三重点包括:沿长江、湘江、洞庭湖等环境治理重点流域;已创建的国家级名镇名村、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和美丽乡村建设创建村等重点片区;已进入规范村民建房“三个三”(3年建成300个30栋以上集中建房点等)范围的重点村庄。“四纳入”:一是无人居住的闲置房;二是破败不堪的危旧房;三是零星分布的零散房;四是乱搭乱建的违建房。
岳阳县筻口镇释迦寺村复垦点是通过拆除一个“空心屋场”后腾出的土地,共17.9亩。现在,土地全部复垦为水田,并种上了水稻。农户付齐新说,他家的“空心房”拆除后不仅得到了补偿资金,并且复垦出1亩多水稻田,一年增加近3000元收入。
刹歪风、治陋习、树新风
以文明乡风滋养乡村之“魂”
文化是乡村的灵魂,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重要标志。
以前的岳阳农村,请客办酒名目繁多,每年人情支出,占普通家庭收入的1/3以上,低收入家庭的人情支出超过年收入的1-2倍。
为切实减轻老百姓负担,全市铺开了“刹人情歪风、治婚丧陋习、树文明新风”专项工作,全面向人情歪风“开刀”。
专项工作明确党委负主要责任,结合“美丽乡村建设”进行设计:移风易俗,促进“乡风文明”;绿色消费,促进“生态宜居”;建章立制,促进“治理有效”;减负减荷,促进“生活富裕”。重点落实“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其他不办”,殡葬改革和村容村貌整治,以期减轻群众负担、节省土地资源、保护绿水青山。
全市“刹人情歪风、治婚丧陋习、树文明新风”,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的典型经验,多次被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和人民网推荐。
水净、村美、民富,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的美好图景徐徐展现。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引下,岳阳的产业价值、生态价值、文化价值开始散发出无穷魅力,大城市的脚步更加坚定,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也更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