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山八景
  中国文化馆主站  |  湖南联盟站    注册    登陆
首页->巴陵文化

君山八景

来源:岳阳文化馆 编辑:蔡丽君 字数:2520

    一、玉女梳头
    君山,原名洞庭山,位于湖南省岳阳市西南15公里的洞庭湖中,是一座面积不足100公顷的小岛。在小岛西南面的香炉山不远,有一名曰“响山”的“神仙洞府”,现名“梳妆台”。当你在这里跳击时,如同击鼓,山内会传出“咚咚”的响声来,故曾名“响山”。
    传说:“洞庭山浮于水上,其下金堂数百间,玉女居之,四时闻金石丝竹之声,砌于山顶”。后虞舜南巡,崩于苍梧,他的两个爱妃娥皇和女英寻夫来到洞庭山,忽闻噩耗,因悲恸而死于君山并葬于此,传说也成了“神仙洞府”中的玉女。她们以湖水为镜,梳妆打扮,“响山”便成了玉女们的梳洗之处,后来人们便将“响山”改名为“梳妆台”。
    屈原在《九歌》中称娥皇女英为湘君和湘夫人,故后人将此山改名为君山。君山,由七十二峰组成,峰峰秀丽。美妙的灵景,不知陶醉了多少文人墨客,神奇的传说,更引人遐想:“烟波不动景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而今,当你有心无心地游到“梳妆台”时,在那轻风拂竹的“金石丝竹之声”中,还会隐隐约约听到玉女们,梳洗挑斗的戏笑声。
 
   二、洞庭秋月
    相传北宋着名画家米芾,先后在湖南境内的零陵、湘阴、衡阳、衡山、桃源和长沙城南的昭山、湘江之中的橘子洲
尾,画完《潇湘夜雨》、《远浦归帆》、《平沙落雁》、《烟寺晚钟》、《渔村夕照》、《山市晴岚》和《江天暮雪》等七景后,闻道巴陵县东洞庭湖中的君山濒后湖,有一游亭,每逢八月中秋之夜的子时,一轮明月从亭顶正中穿过,湖光秋月,水天一色,亭月倒映,妙趣横生。此时,若登亭赏月,则心旷神怡,恍如置身月宫,神奇缥缈。于是,米芾乘舟北渡,前往君山画下了这一奇观,命题《洞庭秋月》,并赋诗一首“李白曾移月下仙,烟波秋醉洞庭船。我来更欲乘黄鹤,直上高楼一醉眠。”至此,他终于完成了驰名天下的杰作《潇湘八景》。后来人们便将米芾在君山画景赋诗的这一游亭,起名为“秋月亭”。
    三、碧莲争艳
    在君山岛西北部的洞庭湖中,有一块三千余亩面积的湖洲,名叫“荷花洲”。荷花洲,并“碧莲争艳”的天然奇观。所以,当地渔樵民将这里起名“荷花洲”。相传吕洞宾过洞庭,目睹此景,大为感慨,赋诗云:“午夜君山玩月回,西邻小圃碧莲开,天香风露苍然冷,云在高霄鹤未来”。
    今日之荷花洲,正在为祖国现代化建设贡献财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君山渔樵民的精心培育下,这里已变成了一片碧绿葱葱的芦洲苇田和野生渔业繁殖基地,盛产造纸原料和各类鲜鱼,远销世界各地。如今的荷花洲,夏秋涨潮季节,更是锦上添花,绿油油的芦荡,衬托着洁白的朵朵浪花,登舟远眺,“碧莲争艳”的奇异景观,更加发人遐思,引人神游。
    四、渔村酒香

    自“梳妆台”往西 游去,穿过一片茂密的树林,有座“藏而不露,露者生辉”的游亭—“酒香亭”,直立于君山七十二峰之一的酒香峰上。倚亭环顾,浩瀚的洞庭景色,尽收眼底。绕亭抱阁,竹影林疏,时有轻风穿过竹林。游人至此,怡然如入仙境。春暖花开之时,山坡上生长着一种叶大花微的酒香藤,洁白的小花蕊,不时散发出沁人心脾的阵阵酒香味来,如同步入了“渔村酒家”,让你陶醉回味。“酒香亭”,因之而得名。
    酒香传奇,不知始于何年。据《湖南通志》记载:“酒香亭在君山,上有美酒数斗,饮者即为仙。汉武帝刘彻遣栾巴来求,果得酒,未进御,东方朔窃以饮。帝怒,欲杀之。朔对曰‘酒有验,杀臣臣亦不死,臣死,酒亦无验’。遂赦之。”历代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不少着名诗篇,清代诗人李旭白有诗曰:“巴陵胜概尽湖光,一点君山绾夕阳,秋入洞庭谁共醉?隔江遥忆酒泉香。”
  
  五、江天卧石 
    在君山岛以南千米远的湖水中,有一巨石濒水而卧,高三丈余,宽二丈许,相传为汉武帝射蛟之处,故名 “射蛟台”。据光绪《巴陵县志》记载:“君山有八景,射蛟者,相传汉武帝登是山,射蛟于浦口”。郦道元《水经注》云:“汉武帝刘彻曾登君山射蛟于浦口”。在春夏水涨季节,湖面水天一色,浊浪排空,此时登石远眺,能见江豚成群,在洁白的浪花中,一起一伏,迎风追逐,气势磅礴壮观。
    六、银盘托日
    在晴朗的傍晚,如若登上君山岛西面的“望湖亭”,向西望去,火红的落日浮于洞庭湖水上,于是,“银盘托日”的瑰丽景象便出现了。只见浑圆一轮红日,通体透明,悬浮于天水之间,天与水完全失去了界限,湖面上点点碎金跃动,在洁白平静的湖水衬托下,流光生彩,闪烁光芒。此时此刻的落日,如同置放于银盘之中。晚归的渔舟,翩翩而来,如片片白云在水面飘荡,“矣乃”的桨声、渔歌号子声,在湖面上回荡。唐代诗人李白:“洞庭西望楚江分,水尽蓝天不见云,日落长沙秋色远,不知何处悼湘君”的诗文,就是对此时景观的妙笔之叹。
 
   七、空山鸟语
    相传一千多年前,在君山“试茗阁”北面的山坡里,有一间竹篱茅舍,住着一位名叫“空山”的老人,善良勤劳俭朴,以养蜂种茶为生,常年不食米饭,以蜂蜜浓茶为餐。每天清晨,空山老人常在茅舍的池塘边模仿鸟叫,时间长了,君山全岛上的各类鸟儿闻声而集,后来空山老人活到145岁突然失踪。有人说他离家外出招集更多的鸟群,也有人说他成了鸟仙。而今,每天拂晓,在这里仍可见到百鸟群集和戏水欢叫的奇景。
   
八、烈女寻夫
    伫立君山二妃之墓,向西仰视,是君山十三种名竹之一的斑竹山。东汉王逸的《九歌注》云:“尧二女娥皇女英随舜不返,没于湘水之渚,因为湘夫人。”相传四千多年前的尧舜时代,尧见舜德才兼备,并经多年考察,便以帝位相让,将其女娥皇女英与之为妻。婚后夫妇恩爱,然舜以国事为重,常别双妻外出,巡视江河,治理山川,开拓疆土。一次舜帝南巡未归,二妃跟踪寻找,来到君山,闻帝已死苍梧之野(今湖南省宁远县),痛不欲生,攀竹恸哭,泪珠滴在竹上成斑。二妃因凄凉疲惫,悲苦忧愁而死于君山,葬于此。当你登上斑竹上,目睹奇异的斑竹林,重温唐代诗人高骈的“帝舜南巡去不还,二妃幽怨水云间,当时泪珠垂多少?直到而今竹尚斑”的诗句时,那“烈女寻夫”的悲痛情景,仿佛犹在眼前。 (作者系岳阳市民俗文化研究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