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文化馆
您好,欢迎来到新乡文化馆!
志愿者注册| 微博| 腾讯微博|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生活的基本路径
来源:新乡文化馆 发表时间:2015-04-07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他强调,要注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生动、丰富的社会生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始源,又是她的最终居所。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只有关注社会生活、融入社会生活,使价值共识在与人们日常行为的“互动”中不断得到培育和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真正被认同、内化,才能得到践行和弘扬。

历史地看,当一种思想和价值观念无法融入人们的生活实际,她也就必将远离人们的精神世界。美国研究中国近代思想史的知名专家约瑟夫·列文森在评价“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时说到,当儒家思想丧失活力的时候,它虽然仍被供奉于庙堂之上,或是收藏于历史的博物馆,受到人们祭拜,但是它已经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失去了联系。价值共识只有从经典的思想规范转换为现实的制度设计和政策选择,融入民众的日常生活,才能不断获得鲜活的精神认同资源,提升自身的道德感召力和价值统合力。

民众的日常生活与资源的配置方式紧密相连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和完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不断彰显,特别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市场法则,其要义是以竞争机制、供求机制、价格机制等价值规律不断激活“资本营利和个人谋利”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客观上,活跃的市场会带来个性的解放、主体意识的增强,并形成与之相适应的道德品格和社会风尚,为诸如包容、诚信、互利、敬业、自由、平等、法治等价值准则提供生长的土壤。市场中的行动者在选择时,固然有理性算计与个人偏好,但他的理性与偏好是在一个动态的互动过程中做出的,受到社会脉络的约制,所以行动者的行为既是“自主”的,也是“镶嵌”在互动网络中的。人们经济行为的“镶嵌”特征告诉我们,要筑牢个人道德规范的立足之基,充分发挥市场法则的正向价值引领功能,使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过程成为道德规范根植人心、不断得以强化的过程,就需要在制定具体政策时,注重“经济行为和价值导向、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市场经济和道德建设的有机统一”,“使符合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得到鼓励、违背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受到规制”。

民众的日常生活与民主政治的发展息息相关

民主政治发展就是民众权利不断伸张和实现、公共权力不断得到规范和制约的过程。其中,“治官”是它的重要环节和主要手段。从社会风尚的养成来看,当政者的作为也具有重要意义。《论语》有言:“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呻吟语·治道》篇也言,仕风变,则天下治。所以,政党推动下党政领导干部的率先垂范应该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可行路径。强调政党推动,一是考虑到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属性和政治理想;二是着眼于中国的政治现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带头学习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和高尚人格感召群众、带动群众”。关键在于要建立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适应的党政干部考评体系,实现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考评手段和技术真正向“德、能、勤、绩、廉”全方位科学评价的适应性转变,使共产党人自觉成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表率,使“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成为共产党人崇尚的执政理念和执政风格,使“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切实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和历史责任。

民众的日常生活与文化氛围的营造时时相伴

马克思主义认为:“如果事物表现形式和事物的本质会直接合而为一,一切科学就都成为多余的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度凝练的价值体系,当她走进民众的日常生活,会出现价值观的“长远性与日常生活实用性的冲突、凝练性与日常生活经验性的隔阂、普遍性与日常生活情境性的矛盾”,要突破核心价值观的这些融入“瓶颈”,必须创造性地营造有利于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文化氛围,学会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日常生活的认知图式和情感认同中。实现由理论术语向大众话语的转换、从“基本原理”到“生活道理”的转换,把抽象深邃的理论用平实质朴的话语讲清楚,把深刻难懂的道理用群众乐于接受的方式说明白;还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纪念庆典和文明创建活动,“形成有利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情景和社会氛围,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

民众的日常生活与社会治理的好坏紧紧相依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道德规范;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风尚;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目标,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体现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更新”的矛盾凸显时期,我们能否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度责任感积极回应民众的现实诉求,提供科学有效的诉求表达机制、利益协调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让民众正确对待差别、妥善处理矛盾,最大限度使全民共享发展成果、最大限度增进社会和谐。当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愿景共识的构筑,不仅需要在困难关口和矛盾处理中增进民众的发展共识,更需要在日常治理中,为民众提供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梦想实现平台,以愿景共识成就个人梦想、以个人理想的达成支撑中国梦想的实现,让每一个“有梦想者”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都有所位、有所为、有所获,让“中国梦”在亿万个人梦想的落实中不断得到充实、得以完满,实现“个人梦”与“中国梦”、个人道德约束和社会价值取向、国家价值目标的良性互构。

“日常社会生活为人们提供了安全感、舒适感、亲近感和‘在家’的感觉,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意义支点和精神家园”。我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要融入社会生活,在民众的精神家园里获取滋养、得以弘扬,焕发出广泛的感召力、强大的凝聚力和持久的引导力。

新乡市委宣传部 新乡文明办主办 新乡文化馆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上下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