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21日,许昌市召开中心城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动员会,立下了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军令状”。8月5日,许昌市37个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小区“出炉”。可以预见,未来垃圾分类将成为文明城市的标配,成为市民生活的一种新方式。不过,笔者认为,推行垃圾分类还需“刚柔并济”,从实际出发做好这个涉及基础设施建设、市民习惯培育、公共服务配套等诸多方面的“系统工程”。
所谓“刚”,一方面是指硬件设施的不断完善,垃圾分类不是结束而是开始,后续的收集、运输、处理等背后都会涉及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这一系列环节要有机衔接,需要有相应的设施、设备来保障; 另一方面,垃圾分类政策的推行主要靠政府引导、全民参与。在政府层面,需要做好垃圾分类的顶层设计和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督查考核等工作;在社会层面,需要动员环保组织、广大市民积极参与,积极引导、持续推进。
所谓“柔”,是指推行垃圾分类既要严格执行硬性约束,又要充分考虑居民需求;既要循序渐进,又要给市民留出适应时间。推行垃圾分类固然需要政府部门的积极引导和明确的规则涵养,但最终还得充分依靠市民文明自觉和行动意识的生成与发育。在推进过程中,尊重、体谅市民所反馈的意见、难处,及时“答疑解惑”“排忧解难”,让市民不只是被动服从自上而下的要求,这更能激发一种基于城市“主人翁”意识的市民责任感,内化为市民新的生活与文明自觉。
政策制定、部署,多一点儿与民互动;政策推广执行,多一点儿市民视角——我们有理由相信,垃圾分类能够在持续推进中成为所有市民推崇的“新时尚”,并以此为许昌的城市文明进程加速。(许昌日报评论员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