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阳淮川:北园社区探索“小桔灯”党群志愿服务模式 社区党建吹响志愿服务“集结号”
淮川街道北园社区地处西湖山脚,作为城乡结合部性质较突出的社区,社情民情较为复杂,且辖区开放式老旧小区为主体,社区从2017年开始,探索北园“小桔灯”党群志愿服务模式,着力打造“小桔灯”党群志愿服务品牌,
前,志愿者注册人数达1198人,他们在小区管理、移风易俗、邻里互助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弘扬了新风尚,成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重要力量。
一、从引字入手,架起党群“连心桥”。
以党建引领,社区党总支牵头组织,一方面,通过活动征集、入户征集等方式开展小桔灯志愿者招募登记、注册培训等工作,同时建立队伍管理、服务措施、奖惩激励等长效机制,初步形成了较规范、完善的志愿服务体系,几年来的探索,“小桔灯”志愿服务逐步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建设轨道。另一方面,把“以人为本、因地制宜、注重实效”作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工作原则,通过开展“把话筒交给群众”民意收集活动和广泛征求居民群众意见建议,将把党员服务与居民需求联系起来,使党员服务居民更直接,更便利、更快捷,最大限度的解决居民的所需所求。
二、从实字出发,精准服务“邻里难”。
针对前期了解的社区群众愿望诉求,社区党总支对志愿服务资源进行梳理归类,设立扶贫帮困小分队、家电维修小分队、平安巡防小分队、矛盾调解小分队、校外辅导小分队和红白喜事办理小分队六支小桔灯党群志愿队。
一是在扶贫帮困小分队中开展“爱心门铃”关爱活动。对于贫困和行动不便的老人,安排小桔灯志愿者与其结对,并在结对双方家中安装“爱心门铃”呼叫器,遇到突发情况,“爱心门铃”就成了老人身边的“草根120”。在2019年的冰灾中,走访慰问了辖区困难群众刘作荣、汪贤维等,“邻里守望”演绎了许多温馨动人的故事。结对后有的处成忘年交;有老人长寿离不开结对邻里的;有关键时刻救了老人一命的。小桔灯党群志愿者和弱势群体“手拉手”结成“一助一”帮扶对子。
扶贫帮困小分队做好美味菜肴陪特困老人一起过中秋节
二是矛盾调解小分队成为小区维稳力量。“小桔灯”积极主动地为居民调解矛盾纠纷,2017年以来共调解矛盾纠纷10余起,如严家组有一户居民建房时与施工队产生矛盾,志愿者了解情况后第一时间到达现场进行调解,化解了矛盾,做到了矛盾不出小区,促进了邻里团结、维护社会稳定。
家电维修小分队对西湖山小区楼道灯进行日常检修维护
三是在红白喜事办理小分队中开展移风易俗活动。主动热情地为小区居民提供婚丧事服务活动。如:对主动践行移风易俗新风尚的先进典型,小区红白喜事办理小分队都第一时间安排人员上门看望慰问,营造了良好的文明氛围。四是家电维修小分队常年免费为居民服务。为独居高龄老人赖婆婆免费维修家中电器,定期检修小区楼道灯。五是课外辅导小分队成为孩子们的最爱,三年来,小桔灯共为小孩课后辅导432课时,培训内容涉及书法、手工、礼仪、爱国教育、文明礼让、安全、环保等各个方面。六是常态化开展治安巡防,三年来万余人参加了治安巡防,在小桔灯平安巡防小分队的巡防过程中,及时发现消除饶叶坡枯树安全隐患等。
红白理事办理小分队进行移风易俗宣传
三、从聚字发力,激活激励“志愿力”。
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为契机,启动了各类主题志愿服务活动,引导组织志愿者广泛参与社区建设,使志愿服务实现了从单一的个人参与发展壮大成各成员单位共同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形式也从义务打扫卫生发展到社会公益事业等各个方面,增强了志愿服务活动的影响力和社会认可度。一是弘扬志愿精神,壮大志愿队伍。自2017年,社区成立“小桔灯”志愿服务队伍,居民踊跃投身志愿服务事业,注册志愿者人数迅速增长,社会参与度大幅提高,志愿服务开展频次增加。目前,小桔灯志愿服务队伍注册志愿者1198人,累计志愿服务时数3000余小时。二是加强培训学习,提升志愿能力。加强志愿者分类知识技能培训,推动志愿者和服务对象之间的交流,志愿者服务工作的脉络进一步清晰,后期也将陆续开展分类培训,重在有针对性地丰富志愿者的专业知识、提升服务能力。三是优化志愿服务,规范志愿体系。深入居民群众,倾听真实评价,掌握志愿者在岗履职情况,及时调整管理思路;在重大节假日、重要时间节点、重大活动前召开交流会,针对重点难点问题,提出解决思路,将活动做的更完善,让居民体验到更温馨的服务。四是强化激励措施,增强创造活力。社区根据志愿者数据(包括姓名、电话、累计志愿服务时间等),对照星级评定和评选制度,实行正向激励,每年年底,都会评选优秀志愿者,对他们进行表彰,同时鼓励更多志愿者积极参加志愿服务,不断增强获得感和归属感。
淮川街道北园社区“小桔灯”党群志愿服务队充分利用志愿者多元化特点,不断完善志愿服务方式,让志愿服务活动朝着更加规范、更加有效、更加全面的方向继续深化党群志愿服务。来源:淮川街道 黄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