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中宣部、中央文明办近期公布了2017年宣传推选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活动名单,我省“海南省义工互助协会创始人杜江”“海南大学苍鹰支教队”“海南省志愿陵水乡怀社”“海南省文联文艺轻骑队”“海南省三亚市海棠区藤海社区”分别被推选为“最美志愿者”“最佳志愿服务组织”“最佳志愿服务项目”“最美志愿服务社区”。
海南日报自今日起开辟专栏,对我省“四个100”先进典型进行宣传报道,敬请关注。
“这两天,我在忙着两个志愿者活动。”质朴的声音、憨厚的面容,省义工互助协会会长、创始人杜江让人顿生亲切感。他所说的两个志愿者活动,是“互联网+儿童保护”公益活动和“百城携手 共建和谐家园”活动。
同时开展多个公益活动,这已是杜江的日常生活常态了,20多年的公益志愿者生涯,让他与海南公益活动已经密不可分。正如他所说:“我已经把志愿服务融入到了自己的生活中。”
志愿者精神:始于21年前
从1997年开始,刚参加工作的杜江在工作之余,就开始留意媒体报道需要帮助的人和事,一有闲暇时间,便和身旁有着公益心的朋友一起,出资购买爱心物资,不怕路途遥远,给需要帮助的人送去一片温暖。
这样的事,一做就是10年。2006年,在朋友的建议和鼓励下,杜江开始组建省义工互助协会,那时候,协会里只有十余个人。2011年,海南省义工互助协会正式申请注册。
“刚开始我们协会人少,但干劲很足。”杜江说,他们身上散发的“正能量”,感动也影响了许多人,越来越多的市民加入到协会中。现在,省义工互助协会已有1800余人,人员包括企业家、白领、工薪族、家庭主妇、自由职业者、退休干部以及高校学生。协会志愿活动也形成常态化,文明交通疏导、春运服务、禁毒宣传,以及定期到敬老院、托老院看望慰问老人,到福利院、特殊学校、低保户家里送温暖……志愿活动迸发越来越强的吸引力和正能量。
如今,在交通路口,总会听到一句“您好,麻烦稍等一下,不要闯红灯”;在街头的志愿服务站,常会看到居民排着队等待免费理发服务;在敬老院,经常有一群穿着红色马甲的志愿者帮忙清洁卫生……协会组织志愿者开展义诊、义剪、电器维修、心理咨询、法律咨询、走访慰问等便民服务活动,通过自己的方式向周围传递着文明正能量。
这些年来,杜江和伙伴们在做公益的过程中,深切感受到海口的志愿者队伍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茁壮成长,已然成为城市文明建设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志愿者服务:城市文明载体
杜江是湛江人,今年春节期间,他除夕当天才匆匆回家,正月初三就往海口赶了。“因为春节假期志愿服务不打烊。”杜江说。
当天晚上,海口南港、新海港、秀英港三港因为大雾造成停航。密切关注此事的杜江早已提前通知了海口的伙伴,希望大家去各个码头帮忙。“协会已经多次遇到并多次参与类似的志愿服务。”杜江说,要做好准备,把人员安排好,除了足够的人员,还有万一大雾时间过长,需要换班的伙伴也安排好。
经验丰富的他果然没估计错,初四一早协会就接到共青团海口市委的电话:三港告急请火速增援。第一批20名志愿者立刻赶赴新海港,却在滨海大道被车流堵住无法前行。杜江马上组织第二批25名志愿者骑电动车赶过去。
45人分别被分到6个临时应急救援点,积极配合其他人员一起为滞留旅客送水送食。此外,协会还在往后的支援行动中增加了110名青年志愿者,并分配到堵车路段沿途每200米设立的志愿服务站点上。
“大雾不散,我们不退,义工互助,全力以赴。”这是该协会参与此次志愿服务的口号,从2月19日至2月26日,协会的155名志愿者轮流值守了168个小时,为滞留旅客的返程保驾护航。
协会志愿者柯行增,整整160个小时不离岗位,累了就原地休息;张鑫娟带着儿子和女儿连续5天的参与支援行动;陈开林7天7夜蹲守在应急点岗位上;刘津成为旅客发放物资,同时还帮助找不到车辆的乘客提供免费接送服务……一幕幕温馨感人的互助画面,一位位身披红马甲的志愿者,他们用行动传递出美好的海南正能量。
志愿者爱心:惠及面广泛
2014年9月3日,杜江接到一个来自白沙黎族自治县偏远村庄的求助电话,求助者是一位刚考上大学的贫困学子,为学费而着急。“孩子是那一带村庄走出的第一个大学生,寄托了全村人的希望。”接到电话后,杜江当即自掏腰包,给这位贫困学子汇去3000元善款。
然而,3000元远远补不了孩子上大学的学费、生活费缺口。9月10日就要开学了。周末,他和三位志愿者一同赶往白沙山区。“原以为跑一趟很快就回来,没想到那儿的山路小车根本走不了,特别是最后的50多公里。”杜江回忆,那一天恰巧天下大雨,小车无法通行,于是改坐摩托车,到最后连摩托车也走不了,只能在雨夜里徒步而行。
“约50厘米宽的路面,紧挨着悬崖边上。天空下着大雨,摩托车又因长时间开灯而导致电池耗尽。我们走一步摔一步,穿行在夜晚的深山野林里,一路摸爬滚打,相互搀护着前行。”杜江一行到凌晨一点才走到了受助学子家中。
他实地了解了情况,一返回海口,就立即为贫困学子四处奔走,通过媒体呼吁,终有爱心人士愿意对孩子伸出援手,承担大学期间的学费、生活费,圆了山区贫困学子的大学梦。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2017年9月,杜江得知海口美兰区一个贫困户家两个孩子因为学费问题发愁,从自己不多的工资里拿出钱为这两个孩子交了学费,并安慰他们不用担心学费问题,会一直支持到初中毕业。
在公益路上行走了20多年,杜江收获数不尽的感人故事和惊喜。“每次活动都带来很多感人的故事。”许多人就是在得到杜江帮助后选择加入协会当志愿者。杜江说:“每个人都可以是志愿者、公益人。我们的行为会影响更多的人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群体。”(海南日报记者 单憬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