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精神文明建设简报2018年第21期---河南文化馆
首页 推荐阅读 地方动态 文明城市 文明村镇 道德模范 文明视点 河南好人馆 主题活动 头条 中国文化馆联盟
聚焦 图说河南 未成年人 志愿服务 文明单位 河南好人 文明简报 我们的节日 公益广告 微博 河南联盟网站

河南精神文明建设简报2018年第21期

发表时间:2018-09-06  来源:河南文化馆 字体:[大][中][小]  [关闭]

  河 南 精 神 文 明 建 设 简 报

  (第21期)

  河南省文明办

  2018年8月30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 三门峡市积极开展孝善敬老活动 深入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我们的节日·七夕】

  ● 鲁山县举办“2018中国(鲁山)七夕节”活动 亮点纷呈

  【文明时讯】

  ● 省总工会举办“我们的节日·七夕”经典诵读活动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开展党员进社区志愿服务活动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三门峡市积极开展孝善敬老活动 深入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三门峡市把加强乡风文明建设与助力脱贫攻坚相结合,大力开展孝善敬老活动,通过加强孝善宣传教育、成立孝善理事会、设立孝善敬老基金等措施,在全市农村形成家庭孝心养老、社会善心敬老的良好风尚。

  建立机构,健全孝善敬老制度。各乡镇成立孝善理事会,充分发挥居民自治组织的作用,推选德高望重、办事公道的老党员、新乡贤担任会长。在村“两委”指导下,通过宣传教育、制度约束、经济奖励等手段,激励先进,督促落后,推进各项工作落实。发挥“村规民约”的作用,将孝善敬老的要求写入村规民约,印发到每家每户,使村民行有规则、学有榜样。发动各村镇设立孝善基金,按照“子女尽孝、社会善助、政府引导、家庭为主、村民自治”的原则,积极推广“子女自愿交纳赡养费+财政补贴+帮扶单位资助+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捐助”的孝善敬老模式,把精准扶贫与孝善文化有机结合,引导子女主动承担赡养老人义务,让农村贫困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目前,全市成立孝善理事会582个,推行孝善活动1166次,受益老人8000余人。

  宣传发动,营造孝善敬老氛围。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以弘扬社会主义新风尚为目标,把孝老爱亲作为乡风文明宣传的重要内容。利用公益广告、宣传标语、广播喇叭、村民公开栏等载体,以通俗易懂的文字和图画开展广泛的宣传教育,引导群众孝敬老人,关爱老人。组织开展孝善敬老道德模范、“星级文明户”“好婆婆”“好媳妇”等先进典型选树活动,同时,通过表彰大会、编演文艺节目、道德讲堂等多种方式,宣扬典型模范的先进事迹,放大社会效应,潜移默化引导群众传承孝老敬老的传统美德。目前,80%的行政村绘制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益广告、孝老爱亲主题文化墙,选树各类道德模范3600余人、星级文明户13600余户。渑池县将道德讲堂与“好媳妇、好婆婆”“文明家庭”选树活动有机结合,组织各级文明单位编排孝老爱亲类型的节目,并将模范先进事迹制作成专题片,在全县道德讲堂和文化讲堂上进行演出展播。

  创新形式,丰富孝善敬老活动。全市各村镇创新载体,丰富形式,利用春节、端午、重阳等重大节日,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孝善敬老活动,使孤寡老人、空巢老人感受到浓浓的节日氛围,用实际行动传承“尊老、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陕州区原店镇郭家村开展了“喜迎十九大 感恩重阳节”晚会,邀请村里65岁以上老人品茶尝桔,谈昔论今,共享美好生活;湖滨区根据各村情况,将老人家庭成员、身体状况、生存条件、收入来源以及子女精神慰藉情况等进行统计建档,定期组织机关干部、医疗卫生队等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对辖区内困难群众和孤寡老人进行走访慰问、提供医疗救治等帮扶;湾子社区连续多年组织社区60岁以上老人外出旅游,春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为老人送温暖;程村社区每年年终给社区70岁以上老人发放慰问金。

  拓宽范围,探索新型养老模式。各村镇建设完善老年活动中心,定期为老年人表演秧歌、戏曲、舞蹈等文艺节目,使老年人的生活多样化。陕州区在全国文明村郭家村投资88万元,改扩建60余间房屋,建成了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内设阅览室、游艺室、健身广场为一体的郭家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该村65岁以上老年人提供以集中养老服务、解决日常生活困难为主要内容的公益化服务,老人每月交纳30元的养老保证金即可入住,残疾人、孤寡老人免费入住。

  【我们的节日·七夕】

  鲁山县举办“2018中国(鲁山)七夕节”活动 亮点纷呈

  鲁山县为倡导文明新风,传承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举办“我们的节日—2018中国(鲁山)七夕节”系列活动,营造了浓厚节日氛围。

  多种形式开展主题活动。以举办“我们的节日—2018中国(鲁山)七夕节”品牌活动为重点,紧扣宣传教育,围绕婚姻伦理等主题,推出“真爱有戏”爱情主题民俗表演活动,生动演绎鲁山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宣扬忠贞爱情、夫妻和睦的生活理念,营造浓郁的节日氛围。举办“云鸿相约”《大雁》特种邮票首发式,寄托人们对爱情的美好憧憬,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推出“心手相牵”全国首发爱情主题全域旅游线路,以牛郎织女故事为着力点,打造鲁山全县全套爱情主题旅游景点,深挖爱情文化,深化鲁山爱情圣地的形象。举办佛光七夕“汉风古韵”汉式集体婚礼,婚礼邀请了208对新人身着汉服,行汉礼,奏汉乐,提升七夕文化内涵,弘扬民族文化。

  组织宣教活动弘扬传统美德。将道德讲堂与传承优秀家风家训活动相结合,以“家风”为主题,举办专题讲座,宣传夫妻恩爱、尊老爱幼,分享家庭故事、共话家风家训,引导更多家庭注重家风家教。充分挖掘“身边好人”先进事迹,选树“最美扶贫牛郎织女”扶贫干部,大力宣传脱贫攻坚中的典型人物形象和感人事迹,展示脱贫攻坚战线的精神风采,发挥榜样示范带动作用,营造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组织宣讲团深入基层开展巡讲,推动好家风好家训在基层的广泛传播。开展家风家训征集活动,引导人们讲规矩守秩序、改陋习树新风,倡导绿色生活,反对铺张浪费,以良好家风促进良好社会风气。

  引导未成年人感受传统文化。充分运用微博、微信、网络新媒体,全面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传统美德。结合工作实际,积极开展“七夕文化进校园”活动,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主题,把七夕文化和弘扬培育民族精神纳入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充分利用社区、乡村学校少宫等阵地,举办传统文化活动,围绕七夕诵读经典诗文、唱童谣儿歌,增强青少年对传统节日的了解,激发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引导青少年学习经典、养成正确价值观。

  【文明时讯】

  ◎近日,省总工会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七夕”主题经典诵读活动,通过诵读经典爱情诗词,进一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让广大干部群众沐浴温馨七夕,在感受节日魅力中增强爱家爱国情怀。

  ◎近日,河南省牧业经济学院开展党员志愿服务者进社区活动。志愿者深入时埂社区、英才社区、融元社区,为社区居民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针对社区困难家庭、残障人士,开展康复医疗、就业指导、权益维护、居家照料等多种形式的志愿服务。

【责任编辑:安艳鸽】

河南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河南日报报业集团 大河网 承办

豫ICP备0700635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