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廊坊市安次区杨税务乡综合文化站,村民们敲锣打鼓、载歌载舞,其乐融融……乡里的大街小巷干净而整洁,街道两旁树木葱茏,绿树成荫。随着“廊南第一集”(杨税务大集)搬迁改造,昔日交通拥堵、环境脏乱的廊霸路杨税务段变得宽阔整洁。新的“廊南第一集”位于郊区快速路南侧、中建嘉业公司东侧,占地192亩,集市规划合理,铺设砖道,划分了鱼肉、粮食、水果、土产日杂等不同区域,设立区域分类牌,减少了商贩随意占位造成的拥堵。这些让人欣喜地感到,廊坊这座城市的每个角落都在文明城市创建中焕发出勃勃生机。
文明是农村建设的灵魂,乡风是美好乡村的基石。近年来,廊坊市各级各部门借势乡村振兴战略,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十个一”为抓手,扎实推进文明村镇创建工作。固安县林城村等5个村街被评为第五届全国文明村镇;三河市杨庄镇等9个乡镇和大厂镇小厂村等96个村入选“河北移风易俗示范村镇”。廊坊市县级以上文明村镇创建完成率位列全省第三名。
文明村镇创建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今年,廊坊市将2019年确定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决胜年”,举全市之力保证9月底前全面完成全域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任务。到2020年,全市60%以上的村和乡镇要达到县级及县级以上文明村镇标准。
文明不文明,关键看环境。廊坊市聚焦农民群众最关心的环境卫生问题,大力实施村庄清洁行动,大力开展“五清三建一改”,即清理农村生活垃圾、清理村内塘沟、清理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清理残垣断壁、清理杂物;对清理出的场地规划建设小游园、小菜园、小果园;改变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不良习惯。特别是对村街主要街道两侧乱堆乱放、侵街占道现象进行集中治理,对村街沿街建筑立面私涂乱画进行清理,对主要街道、公路两侧墙壁统一装饰,颜色与村庄环境、生态状况协调一致,做到色调协调、赏心悦目。突出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文明树新风等主题,在村庄主要街道两侧绘制乡村文化墙。每村文化墙一般在20块以上,总面积不低于40平方米。结合村庄建设和文化特色,设置村、街、路、巷、门户等地名标志牌,提升村庄精细化管理水平。
针对农村思想道德建设现状,充分运用各种传播手段、宣传阵地和精神文化产品,引导农民群众接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充分利用农村综合文化站、乡村学校少年宫、善行功德榜、道德讲堂、农村文化墙等载体,大力宣传普及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广泛开展学习道德模范活动,引导农民群众认清是非、区分善恶、明辨美丑。继续开展星级文明户、“好媳妇好婆婆”评选活动,挖掘和宣传农民群众中的先进人物,推出一批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引导群众崇德向善。充分利用善行功德榜、功德录、道德模范基层巡讲等形式,扩大典型的影响力和示范带动作用。大力推进移风易俗,大力推进婚丧嫁娶革新行动,行政村要全部建立完善“一约两会”(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通过开展各种评议活动,有效遏制陈规陋习、封建迷信现象。开展好媳妇、好公婆等评选表彰活动,建立新乡贤队伍,推广零彩礼、集体婚礼等做法。积极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按照“有实践场所、有实践计划、有实践引导队伍、有实践记录、有实践成效”的标准在县(市、区)级、乡镇(街道)、村街(社区)三级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以志愿服务为基本形式,整合社会各方面力量建设一支群众身边的志愿者队伍。
目前,廊坊市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基本形成、文化设施基本健全,今后将不断推动政府投入和文化资源向农村倾斜,继续抓好广播电视户户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乡镇综合文化站、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加快形成15分钟—20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让农民群众享受到便利、快捷、优质的文化服务。集中财力、物力、人力,继续办好“文化惠民”各项实事,解决好基层文化建设的基本设施、基本队伍、基本服务、基本保障等问题。大力推动“三下乡”常下乡,贴近农民实际需求,提供更多农民群众欢迎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此外,大力发挥农民群众主体作用,加强农民文艺骨干、民间艺人、文化能人培养,扶持民间艺术剧团健康发展,以“我们的节日”为主题,广泛开展生动活泼、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当前,廊坊市文明城市创建不仅包括市区文明程度的整体提升,也涵盖了城乡结合部乡镇、村街文明程度的提升。在文明创建过程中,廊坊将不断完善机制、整合资源,努力缩小城乡间的文明差距,树立“全域文明”理念,整体推进文明创建,将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廊坊日报 记者 马越)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