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馆联盟 毕节站
中国文化馆(毕节站)首页 > 道德模范

助人为乐单怀中:修渠人义务护渠五十余载

发布时间:2019-08-21   来源:毕节市文明办   
选择文字大小  
  

察看沟渠

“水在沟里绿油油,社员看见喜眉头,荒山变成水田坝,穷人变成富人家。”这是七星关区生机镇高流村79岁老人单怀中记忆中的顺口溜,也是当年高流大沟建成后全村百姓的心声。“修渠的时候吃了很多苦,守护这条渠也是我至今还在做的事,一辈子都耗在这上面了,但我一点也不后悔。”巡渠的路上,单怀中老人的话语让人仿佛又回到了过去的岁月。

七星关区生机镇高流村地处赤水河畔,是一个有3272人的村庄,背靠大山,面朝深谷,左右两侧是悬崖峭壁,特殊的地形地貌让高流村自古缺水并因缺水而贫困。“高流大山山连山,眼望大河喊口干。家中没有三碗水,炒点干粮当晚餐。”这首民谣,真实反映了当地村民的生活状况。

直到1958年,一声开山炮在高流村响起,拉开了高流人凿山引水的序幕。高流人冒着严寒酷暑,踏着雪雨冰霜,用古老的办法,淬好钢钎錾子,扛起铁锤,用血肉模糊的双肩和布满血泡的十指,在崇山峻岭中挥汗如雨,在悬崖峭壁上开沟筑渠。

高流大沟工程动工时,单怀中刚好23岁,是修渠队伍中年龄最小的村民。岁月冲淡记忆,但留给单怀中印象最深的依然是那段艰辛的时光。“当时我的工作主要就是抡锤打钎。这个有学问,必须因地制宜,往上打钎就得用背锤,在水平方向就得用平锤,打炮眼就抡圆锤。”单怀中说,开凿高流大沟可受了大罪,这儿的石头都非常硬,进度很慢,但大家都没有放弃。

1964年,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苦战了6年多,全长5公里多的高流大沟竣工了,手捧清流的高流人泪流满面,欢呼不已。

渠水无声,大山无言。半个多世纪过去了,高流大沟依旧发挥着作用,让全村生产生活用水得到保障,大家发展起柑橘等经果林种植,高流村已不再是那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但昔日的修渠大队现在还活着的人却寥寥无几。

自从水渠修成后,单怀中就开始义务护渠。清理完渠旁的树叶、杂草和渠里的淤泥,独坐在高流大沟旁,用满是伤痕的双手点燃烟斗,当年的情形单怀中依然历历在目,那些已经去世了的一起战斗过的伙伴似乎就在身边,每天和他一起守护着这条生命之渠。日复一日的行走让他将高流大沟的所有情况熟记于心,沟渠的长度、宽度、深度是多少,他现在依然记得清清楚楚。

“只要这口气还在,我都要来看一看,把这些道路,沟渠维护好,因为儿子儿孙还要走这条路,靠这股水生产生活。”单怀中说,哪怕今天只用了一滴水,他们都记着这个沟的来历。

五十余年如一日,修渠、巡渠、护渠,单怀中在渠上度过了自己的大半辈子,把自己的青春热血洒在高流大沟上。单怀中既是当年的修渠人,也是现在的护渠人,他用自己的一生谱写了一首不朽赞歌,随水渠流向远方,直到永久。


责任编辑:徐锦
打印】【关闭】【收藏此文章

联系地址:毕节市行政办公中心9楼西0922 咨询电话:0857-8630030 咨询QQ:1509077332 邮编:551700
Copyright 毕节文化馆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毕节试验区网 黔ICP备 05000423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