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快快!跟着奶奶学,我们一起蹬单车!”在“共创文明社区·建设美好家园”的标语下,73岁的何礼芳阿婆怀抱着2岁孙儿乐乐,坐在河村公园的户外健身车上玩耍。含饴弄孙、漫步乡村是她每天最为惬意的时光,也是佛山市南海区里水镇河村社区普通村民的闲暇剪影。
河村,因位于里水河畔而得名,一直是里水的红旗村。在里水镇“村村有特色,一村一品牌”的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中,河村的品牌定位为“文明窗口·幸福河村”。河村社区党委书记张永祥说,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程中,河村将深入推进“自治、法治、德治”三治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建设,积极创新社会治理模式,引领全镇乡村建设新时代乡村治理、幸福社区的样板。
撰文:田人心 黄逸豪
李慧君 朱嘉泳
游子返乡斥资约8000万元提升村容村貌
“阿姨,居住证需要本人亲自前来办理,大概10个工作日就能领取了。”在河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流动人口管理窗口,社区居民黄耀芬正一手攥着姐姐黄耀娣的身份证复印件,认真地听着工作人员介绍办理居住证的相关流程。
黄耀芬说,姐姐黄耀娣20多年来一直在广州荔湾附近定居,现在想落叶归根回河村安度晚年。而她是专程来帮姐姐咨询居住证、老人证的办理流程。
上世纪70年代末,工业化浪潮席卷珠三角地区。里水凭借优越的区位,制造业蓬勃发展,很快矗立起一个个村级工业园。然而,30多年来“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工业发展模式,使得河村面临的“城市病”也不少——市政设施陈旧、道路拥堵不堪、停车位不足……
部分村民因不能忍受种种不便,在里水城区、桂城买了房,离开了河村。然而,近几年来这种情况正慢慢“逆转”。
从2003年开始,河村要求各个经济社每年按照经济社的收入,以约5%的比例将资金投入到村容村貌环境建设。“按照里水镇‘公园化战略’和‘美村计划’,镇、村、经济社三级近年来投入约8000万元。”张永祥介绍,河村还将集体经济中40%的可分配利润,作为经济发展、环境建设、福利基金。为配合《佛山市城市升级三年行动计划》,河村投入1100多万元,完善了环卫保洁、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兴建了占地120亩,集休闲、娱乐、健身于一体的河村公园。
如今的河村,紫荆怒放,道路夹绿。村内建有小型活动场所11个、健身路径8条,每个村民小组都至少有1个健身公园、1个户外健身场所,以及不少于10件的健身器械。在位于河村社区的艺术河畔,早晚都有市民前来休闲娱乐。
强化服务打造综合治理社会格局
“跟我一起来做,一二三、三二一……”在河村幼儿园,一群憨态可掬的小朋友分别举着一个皮球,做着早操。这百余名学龄前幼儿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占了2/3,这是河村配套不断完善、本地居民与外来人口共享发展成果的佐证。
张永祥认为,文明窗口不仅指单纯的对外窗口服务,还包括各方面的软硬件配套,通过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以优质文明的面貌迎接新市民。
“1992年时,河村辖区内只有70家企业、外来务工人员2000人左右。”张永祥说,如今,河村社区辖下6个经济社,常住人口3800人,外来务工人员超过20000人。大量外来人口涌入河村,加之村级工业园粗放式管理发展模式,使得村内综治工作压力倍增。
为此,河村先后投入120万元,在重点场所、主要出入口设置了27个视频监控点、33支摄像枪,并在里水镇率先建立首个村级视频监控室,监控室配备4台电脑、18个监控屏幕。监控岗位实行24小时责任制,实时传送着社区每个角落的动态,并根据辖区治安特点适时调整重点时段监控力量,当监控区域范围内发生异常情况,可在第一时间得到有效处置。
“自从有了视频监控,社区治安水平提高了,大大提升了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同时也提高了群众的社会责任意识。”张永祥说,社区5个主要出入口均设置了闸口,建成了3个封闭管理安全小区。
目前,河村已成立综治工作中心,实现调解会、治保会、妇委会、综治办一体化运作。同时在全镇率先试用3G手机定位,利用智能管理系统定位监控,投入200万元建成智慧社区工作站,配备36名网格员,将辖区划分为3个网格,致力于打造“横向整合,纵向联合”的综合治理工作格局。
党群共建文明向上着力提升幸福指数
“基层党建工作搞好了,社区有了活力,村民、邻里之间的感情也融洽了,村民与外来人口都更有获得感与归属感。”张永祥介绍,2008年,在社区党组织带领下,河村建立起新型的卫生服务站、设施完善的幼儿园。这些公共服务对村民及外来务工人员均一视同仁、免费开放。
2016年伊始,在里水镇党委的统一部署下,河村开始探索“1+N+X”区域化党建,社区党委每个季度都要组织召开一个特别的会议,邀请驻点团队领导、辖区内外的相关党组织负责人共同商讨,统筹各方资源,研究解决社区发生的大事难事,探索出“社区平安路”等民生服务,解决了外来户籍人员入学、幼儿园门前交通安全等社区治理难题。
“村民们‘荷包’鼓了起来,精神文明上更要充实,党建引领的‘龙头效应’开始显现。”张永祥说,2017年河村村组两级经济可支配收入达到8700多万元,村民人均收入及分红达3.7万元,经济每年以10%的速度增长。围绕“梦里水乡 上善里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河村以村内161名党员为主体,组织群众开展各类道德宣教活动100余场,同时还先后成立了私伙局、书画创作基地、舞蹈队、乒乓球会等社团,每年举办篮球赛、健身操汇演、象棋赛、乒乓球赛、文艺表演等村民文体活动200余场次。
“振兴乡村归根结底就是要文明向上、服务优先,着力打造居民的幸福指数。”张永祥说,特别是2014年梦里水乡党群服务中心在河村建成后,通过党群共建形式,孵化培育出3支本土志愿服务队、“党建直联+志愿者”团队、网格巡查员团队,开展关爱老人、青少年、妇女、外来务工人员等服务活动,明显活跃了村居氛围,已服务居民超过13000人次。
■基层声音
河村社区党委书记张永祥:
打造具有浓郁岭南水乡
文化特色的魅力村庄
经济与环境并重,探索以文明提升促进乡村振兴,是当前河村打造“文明窗口·幸福河村”品牌定位的关键一招。目前经联社与经济社每年都会投入发展基金进行“三旧”改造,这是河村发展的方式方法与方向。
同时,我们会按照政府的规划调整,在品牌村居建设启动后,还要探索尝试工业改商业、服务业,将靠近居民住宅的工业区改成商业区,计划以五魅(古魅、水魅、绿魅、文魅、人魅)八景(梦客归帆、郑祠垂钓、象岭晨曦、月池虹影、吴祠耀光、石荣健园、西紫巷韵、中央公园)为切入点,围绕“环境美、风尚美、人文美、服务优”和“宜居住、宜休闲、宜观光、宜旅游”的建设要求,全面开展一系列的人文景观提升工程,打造具有浓郁岭南水乡文化特色的魅力村庄。(来源: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