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番禺基础设施“成绩”亮眼 已实现村村有体育设施

番禺区_广州文化馆

 

广州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广州番禺基础设施“成绩”亮眼 已实现村村有体育设施
发表时间:2019-10-16 来源:广州文化馆

分享到:

  番禺区图书馆新馆以及工人文化宫、海云寺、赤松宫等项目的建设进展顺利,让人期待;高剑父、高奇峰书画馆,关良艺术公园等岭南文化项目也正在抓紧推进;全区已实现村村有体育设施,95%以上的村拥有灯光篮球场……近日,番禺区一大批文化项目正在紧张有序地推进建设,基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管理不断完善,市民娱乐悠闲、开展文化活动的基础设施“成绩”越来越亮眼!

  264个村(社区)全部建有文化室

  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番禺区文化事业发展迅速,成果丰硕。看如今,番禺区文、博、图三馆齐全,建有番禺广场等6个区级文化广场,16个镇(街)均建有文体服务中心,264个村(社区)全部建有文化室。区、镇(街)和村(社区)各级公共文化设施已实现免费开放。

  番禺博物馆(国家二级馆)、文化馆(国家一级馆)、图书馆(国家一级馆)、市桥文化中心、冼星海纪念馆、东方博物馆、明珠博物馆、番禺广场(全国特色文化广场、广东省十佳文化广场)、市桥文化中心广场、冼星海纪念馆广场、番禺新广场、水晶宫文化广场、星海青少年宫广场等12处区级公共文化设施。文、博、图三馆根据实际情况和群众的文化需求设置功能场室,为老年人、青少年、外来务工人员等特殊群体提供公共文化服务。

番禺工人文化宫。

  截至2019年6月,番禺全区公共文化设施建筑面积合共264122平方米,区、镇(街)、村(居)三级服务网络基本建成,区级建有文博图三馆等12处设施(其中番禺博物馆为国家二级馆,区文化馆和区图书馆均为国家一级馆),16个镇(街)文体服务中心全部达到省一级以上标准,264个村(社区)建有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文化室);区文博图三馆以及16个镇(街)文体服务中心、264个文化室已于2011年全部实现免费开放。其中,番禺博物馆为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常年举办各类临时展览,年均接待观众20多万人次;区文化馆设有公益培训讲座等近10个免费服务项目,对外开放功能场室达11个,春秋两季举办的公益艺术培训班年均招收学员1500多人次;区图书馆实现全年无闭馆,提供书刊借阅、参考咨询、展览、讲座和数字阅读等免费服务,图书总藏量达153.6万册,近两年来举办读者活动600多场次。

南村镇儿童图书馆一角。

沙湾镇图书馆一角。

  六摘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

  在第十二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的颁奖盛典上,沙湾民间工艺大师何世良凭借砖雕作品《六国大封相》获得民间文艺山花奖。这是番禺区自2007年以来第6次获此殊荣。番禺区文艺此前获得了5个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沙湾镇和石楼镇大岭村分别获得“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和“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称号。

  在广州市的文艺比赛和年度颁奖中,番禺区名列前茅,影响深远;活跃在基层的私伙局、醒狮队和业余合唱团在国际国内各种大赛中更是披金戴银,成为番禺闪亮的文化名片。

  2009年,石楼镇还被命名为“中国龙舟文化之乡”“中国龙舟文化传承基地”和“广东省龙舟文化之乡”。龙舟文化得到发扬光大,并且名副其实地成为石楼乃至番禺特色民间艺术响当当的一张名片。

  经国家体育总局和中国轮滑协会同意,番禺区市桥街还于2011年正式被批准为首个“全国轮滑之乡”,市桥街还在番禺广场(现地铁施工暂时关闭)、大学城等设有轮滑场地与训练网点,用于各种轮滑赛事。

  番禺现存600多座大大小小的古祠堂,砖、灰、陶、石、木的雕塑艺术见诸于各式古建筑,飘色、舞龙、舞狮、龙舟、鳌鱼舞、乞巧、鱼灯、“三雕一彩一绣”等民间艺术闻名遐迩。这些文化遗存,成为番禺乡村的亮丽景观,更成为乡人怀念先人、追求新生活的精神象征。

沙湾飘色:天籁之音。

  一大批文化项目建设进展顺利

  番禺区图书馆新馆以及工人文化宫、海云寺、赤松宫等项目的建设进展顺利,让人期待;高剑父、高奇峰书画馆,关良艺术公园等岭南文化项目也正在抓紧推进;南汉二陵博物馆开馆工作也有序开展;镇(街)文化广场等文化惠民基层工程建设得到多方支持,全面铺开;广州文艺市民番禺空间已经成为番禺市民文化艺术活动的新阵地,吸引众多艺术团体前往开展各类文化艺术活动,吸引更多市民共享文化艺术成果。

  目前,番禺区图书馆新馆建设已完成基坑支护、临电施工等项工程,新馆定位国家大型一级图书馆,总建筑面积4万多平方米,总投资5亿元,建成后将成为番禺地标性建筑。同时,番禺全区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也于今年6月正式启动,计划2019年末全面完成,现已建成沙湾、钟村等16个分馆;通过分馆、基层服务点进一步将服务下沉,把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延伸至基层社区、乡村,加大公共文化服务供给。

番禺新图书馆。

  近几年,番禺区文广旅体局在抓好区体校训练工作的同时,与区教育局加强合作,分别在市桥、大石、沙湾、南村等镇街的中小学,建立了武术、射箭、游泳、赛艇、皮划艇、田径、击剑、羽毛球、乒乓球、足球、篮球等项目的训练网点和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目前,全区共有网点学校(俱乐部)74个,涵盖了27个训练项目,在训学员超过1000人。

  与此同时,基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管理全力推进,到2017年年底,全区已实现村村有体育设施,95%以上的村拥有灯光篮球场,80%的社区建有体育设施,乡镇均建有3000平方米以上的全民健身广场,60%以上的街道建有1500平方米以上的健身小广场。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2.4平方米,位居全市第二。

  番禺区开展的群众体育活动的特点是数量多、规模大、参与人数多、影响力广,2017年成功举办了龙舟赛、村级篮球赛、少儿足球赛、“市长杯”系列赛、“体育三下乡”等20多项得到群众高度评价的体育活动。其中,两年一届的“莲花杯”“禺山杯”龙舟赛历史悠久、规模庞大、群众基础好,体现了团结拼搏、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人文精神,举办的“洗龙舟水”“挂香囊”“尝龙舟宴”“彩龙竞艳”等多项民间习俗活动,展示了番禺传统的龙舟文化,该项赛事每年都吸引超过10万观众现场观看。(广州市文明办 番禺区文明办 广州日报)

责任编辑:黎晓
 
 
地方文化馆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