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龙湖有座“敬老桥”
近日,来到龙湖镇衙口村、南浔村的人都会发现,原来的“石桥头”旁横波而起一座崭新的水泥钢筋大桥,桥上“敬老桥”三个字闪着金光,格外耀眼。对于两村村民来说,这是从两村村委会通向靖海路的必经之地,是村民们世代行走的主要通道,新桥的落成,对于他们来说,不仅更加便利也更加安全了。
那么,这座桥为何会叫“敬老桥”呢?这要从旅港乡贤施能狮孝老敬老的故事说起,可以说,这座以“敬老”命名的桥就是30多年来施能狮孝老敬老的缩影。
捐款98万元建桥
数次到现场察看工程进度
“这座桥上个月底才重修好,之前狭窄又年久失修,有一辆车过去都能感受到震动。现在可以同时好几辆车通行,路人行走也安全多了。”南浔老人会会长施文显说道。在桥靠近靖海路这边立着一块重修的石碑,上面记载了这座桥的历史。原来,作为两村的交通要道,桥自古就有了,几经修葺。以前桥是木头建的叫柴桥,后来变成了石板,上世纪90年代的时候经两村的老人会倡议重修过一次。但是那时人们都是靠走路、自行车出行,随着人们使用机动车辆越来越多,这座桥承受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安全也成了问题。
去年年中的某一天,施能狮从深圳回到村里,听村里老人会的老人们说起这座桥的危险性,他二话不说,便表态:桥的安全性很重要,不仅事关村里的交通,也事关村民出行的安全。既然桥已经承载不了出行的需求,那就重修!而且由他全额捐款重修。
有了他的积极推动,桥的重修工程就立刻摆上了议程,对桥进行重新测量质检,制定重修方案。因为本身对工程有所了解,施能狮还与设计人员一起探讨设计方案,对设计图纸提出自己的意见,甚至桥周边环境的整治及河道的清淤他都考虑了进去。
对于桥的质量,施能狮非常重视:“我们的桥不是要走一年两年的,是要几十年上百年甚至更久的,虽然桥不长,但是每一米都必须是最安全的。”于是,村里请了专业的路桥设计公司来设计建造,光是桥基就打了30米,不仅加宽加深了桥基还对桥面进行了加宽,设计了最高级别的避震强度、增加了减速带,连周边的管道都重新设计施工。精益求精之下,原本预测的费用不够,施能狮二话不说又追加了建造款,最终整座桥投入了98万元建成。
从6月份开始设计施工到12月落成,在这半年的修建期间,只要施能狮有回到龙湖,就一定要到现场看看工程进度。“他到现场最少有七八次了,每次都很仔细地了解工程进度,看看施工过程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需要帮忙的。”衙口村老人会会长施正集说道。
桥修好的时候,村民们提议以施能狮的母亲王玉华的名字来命名桥,取名“玉华桥”,但施能狮立刻就否决了,他提议以“敬老桥”为名最为合适。“这座桥以前两村的老人会倡议修过,大家也常常把它叫做‘老人桥’,‘敬老桥’的名字既是表达对村里前人的尊敬,也能把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弘扬出去。一举两得。”
就这样,在施能狮坚持下,这座衙口、南浔两村的交通要桥便以“敬老桥”为名了。
推崇孝道 做慈善的“引路人”
在桥头的石碑重修记上有这样一句话:“一桥飞架鸳鸯港,永世难忘父母心。”原来,多年来,施能狮常常以父母的名义做慈善,“敬老桥”也是以纪念其父,遵从其母训导为名义捐建的。
“我的父母都是很有慈悲心怀的人,特别是我的母亲。”施能狮的母亲王玉华今年92岁了,老人一直以来都很善良有爱心,哪怕过去经济条件有限,看到村里有人有困难,也是能帮就帮。老人家很节俭,一个菜热了又热,舍不得倒掉,去买菜买鱼总是挑小的便宜的买,但是叫儿子做慈善却很舍得。这些年,老人一旦知道村里谁家有困难,都会主动跟儿子说,让儿子去帮忙。从小耳濡目染,在父母的影响下,施能狮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人。
就在 2017 年,施能狮在为慈母施王玉华举办 90 岁寿宴之际,向晋江市慈善总会捐赠680万元,用于支持教育事业、医疗卫生建设等。而从上世纪 80 年代开始,施能狮就开始为家乡公益事业做奉献:他在家乡南侨中学设立教育基金会,投入100多万元建教学楼,为家乡的教育尽了自己的心力;他支持村里的老年人事业,为老协添置活动设施,提供活动经费;他关心村里的治安工作,为综治办购车,买办公场所、购置设备;他出资修建龙湖镇政府办公大楼,装修会议室等。三十多年来,施能狮已为慈善事业慷慨解囊4000多万元。而他把自己乐善好施的品格归功于父母。
除了乡里乡邻,有时候在路上遇到陌生人有困难,施能狮都会主动上前询问帮助。施能狮常常往返深圳和晋江,每次都自己去买票坐车。有一次,施能狮到动车站买票,在售票处看到一个外来工模样的人在售票机前徘徊面露难色,他就主动问他是不是有什么事。那人告诉他自己要回老家可是发现钱不够买票,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施能狮看到那人的行李里装着棉被等物,详细地了解情况及他要去的地方后,便掏钱为他买了车票。而为了帮助这个打工者,施能狮赶着最后时刻才上了自己要坐的动车。
在施能狮看来,这只是很小的事情。施能狮坦言,自己以帮助他人为乐,但也有原则:“即使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我也一定会去核实对方的情况,如果确实存在困难,那肯定要帮,甚至可以长期、持续地帮,但如果对方不务正业、不求上进,就不会再帮助他。”在他的心里,看到自己的微薄之力能对受帮助的人真正起到作用,就是有价值的。
“尊老敬老孝老是我们的传统美德,应该是要深入我们的骨子里的。父母是我慈善的引路人,我也希望自己能成为别人的引路人。大家多少贡献点力量,积少成多,就会让很多人受益。”父母对施能狮的影响深远,他也把这种对父母的孝延伸给更多老人。这几年,两村的老人会只要有需要,他总是第一个响应,出钱出力。
“你别看他帮助别人那么舍得,自己过得很简朴的。”南浔村党支书施燎原说,“村里的人都知道他每次回来都会去村里理发,很多人都不相信他会去理15 元的头发。”
记者_黄海莲 陈巧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