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官网发布公告针对《深圳经济特区文明行为促进条例(草案修改稿)》公开征求意见,草案修改稿中提到,地铁可以设立优先车厢,在高峰时段优先车厢仅供残疾人、未成年人、女性等有需要的人士乘坐,对于乘坐优先车厢的其他乘客,地铁工作人员应当劝离。此规定在公告发布后便引发热议。(澎湃新闻9月12日报道)
残疾人、未成年人、女性是社会的弱势群体,显而易见无须赘言的是,在一个文明进步的社会中,对这些弱势群体必须有足够多的便利措施,以便他们享受到与常人无异的社会体验,从而提升弱势群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创造一个平等、温暖、和谐的社会氛围。这也是如今大众的普遍认知,就此而言,有关部门“地铁设立优先车厢”的提出,显然是进步的而且值得人们点赞的。
但是,观念上固然无可争议,但却不一定契合现实生活。一个非常常见却被人漠视的例子就是,众所周知,我们每一辆公交车上都设有老弱妇孺专座,而且还用特殊颜色的座椅给标识了出来。但是,现实生活中的普遍情况是什么样的呢?一方面,在高峰时段摩肩接踵人贴人的情况下,这些座位必然成为普通席位,这也是应有之义——总不能人贴人甚至有些人都挤不上公交车必须等下一辆了却闲置着这些座位吧?另一方面,现在礼让老弱妇孺早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大多数人都会力所能及地去照顾老弱妇孺,事实上,值得欣喜点赞的是,因为人们心中给了老幼妇孺们“专座”,导致了真正的“专座”已经和普通座没啥两样了!
“地铁设立优先车厢”,很可能陷于一种现实的尴尬。坐过高峰时段深圳地铁的人都知道,人们担忧的并不是车厢上有没有座位,人们担忧的其实是能不能挤上车厢。如此情形下,划出优先车厢,在地铁车厢运力有限的情况下,无疑是雪上加霜,进一步挤占高峰时段有限的车厢资源。而残疾人、未成年人、女性等“优先车厢”的人士,却未必会选择“优先车厢”以及在高峰时段乘坐“优先车厢”,这就会造成“有些车厢人挤人,优先车厢没几人”的尴尬现实。另一方面,残疾人、未成年人、孕妇等弱势群体出行,恐怕也一般不会单独出行吧?那么,与他们同行的人,是一起乘坐“优先车厢”呢,还是分开乘坐?分开乘坐就失去了陪同出行的意义,而如果说一起乘坐“优先车厢”,这些陪同者难免尴尬和不自在,如果说一起选择普通车厢,那么“优先车厢”就又一次被闲置,而最终的解决方式和文明的落脚点,还是需要普通车厢的人,对老弱妇孺进行礼让。据调查,深圳地铁自2017年设置女性车厢以来,普通车厢乘客的男女比例与此前并无区别。
优先车厢,体现了一座城市的人性化情怀和文明精神。但事实上,只要人们心中有着老幼妇孺们的“专座”,那么每一个车厢都会是优先车厢,相反,刻意的“优先车厢”只会造成割裂和尴尬。一句话,心中有“专座”,处处是“专座”,文明礼让之风,靠的恐怕不该是刻意的“优先车厢”,而应该是普罗大众心目中的“优先观念”。(陈一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