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动鄂尔多斯市乡风文明建设的调研报告
鄂尔多斯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 赵子义
为贯彻落实全区乡风文明建设现场观摩推进会议精神,推进“四进三问”基层蹲点调研活动,进一步提升鄂尔多斯市乡风文明建设工作水平,近期,鄂尔多斯市“乡风文明大行动”专项工作推进组,深入到全市9个旗区的18个苏木乡镇、110个嘎查村,通过实地走访、座谈交流、发放问卷等方式,对全市乡风文明建设工作进行了认真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2014年以来特别是全区乡风文明建设现场观摩推进会召开后,鄂尔多斯市委、政府进一步把乡风文明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全市重点工作与十个全覆盖工程、现代农牧业、扶贫攻坚、文明旅游、乡村公路建设“六位一体”同步实施、统筹推进。
(一)农牧区环境面貌得到改善。结合“十个全覆盖工程”,大力推进农牧区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程,着力改善户内户外、嘎查村、苏木乡镇镇区、城乡结合部、公路铁路沿线等区域的环境;大力实施“两建三清四化五改”(建垃圾处理设施、建环卫保洁队伍,清垃圾、清杂物、清残垣断壁,绿化、亮化、美化、净化,改路、改水、改厕、改圈、改垃圾处理方式)工程,积极推行“户投、村收、镇运、旗区统一处理”的垃圾处理机制,建设文明生态村。目前,400余个嘎查村达到市级文明生态村创建标准,卫生厕所普及率达70%,垃圾定点存放率达50%。
(二)农牧区社会风气得到好转。围绕当前农牧民反映强烈的不良风气和问题,深入开展“六个提倡六个反对”(提倡勤俭节约、反对大操大办,提倡崇尚科学、反对封建迷信,提倡健康娱乐、反对酗酒赌博,提倡孝老敬老、反对薄养厚葬,提倡勤劳致富、反对好逸恶劳,提倡村邻和睦、反对家庭宗派)活动,教育群众革除陋习,树立文明新风。组织开展“好家风、好家训”、“好邻居、好媳妇”等评选表彰活动,让群众在评选中受教育,在表彰中受鼓舞。以道德模范、身边好人为原型创作文艺作品23部、微电影8部,组织开展“身边人的故事”巡回宣讲120多场次,丰富农牧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适应“微时代”发展要求,利用微博、微信等各类新媒体传播文明新风,扩大宣传教育效果。严厉打击封建迷信、黄赌毒等现象,狠刹农牧区不良社会风气。
(三)农牧区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提升。从群众实际需求出发,设计群众普遍受惠的活动项目,搭建群众便于参与、乐与参与的平台,广泛动员群众参与文明旗县城、文明村镇创建活动,全市创成2个全国文明城市县级提名资格、2个全国文明(旗)县城、1个自治区文明城区、1个自治区文明(旗)县城,创成各级文明镇32个、文明村145个。广泛开展“十星级文明户”评比表彰活动,农牧民参与率达95%以上,村与村、户与户之间兴起了“追星、比星、创星”的热潮。
二、存在问题
(一)规划设计和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部分苏木乡镇、嘎查村缺乏统一合理的规划设计,村庄布局散乱,存在无序投入、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现象。相对于旗府所在地的镇区和“十个全覆盖工程”覆盖的嘎查村,其余村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较低,投入不足,公路沿线、农村危旧房改造、嘎查村街巷硬化、便民连锁超市、文化室、卫生室等基础设施建设仍需进一步加强。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不够健全完善,苏木乡镇环卫保洁队伍人员普遍不足,垃圾乱倒、粪便乱堆、禽畜乱跑、柴草乱放、污水乱泼、棚圈乱建等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
(二)农牧民精神文化生活相对匮乏。部分嘎查村文化阵地建设数量少、标准低,部分农牧区文化设施闲置、利用效率不高;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方法简单,群众性文体活动内容乏味,群众喜闻乐见的精神文化作品不多,不能有效满足群众的需求。
(三)农牧民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尚未形成。农村牧区常住居民年龄普遍较大,文化水平较低。农牧民对落后的生产生活习惯习以为常,对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认识不足,环境卫生意识淡薄,一些不良社会风气和陈规陋习仍然比较严重。
(四)经费保障需进一步加强。受经济下行影响,市、旗区财政普遍紧张,设立专项资金数量偏少。苏木乡镇、嘎查村普遍缺乏集体经济,社会筹资难度大,资金缺口较大。
三、对策建议
(一)以强化责任落实为重点,解决“谁来抓”的问题。市、旗区党委、政府切实担负起对乡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在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基础上,作为重点工作持之以恒、一以贯之,抓好落实。进一步健全完善党政主要领导经常研究、经常过问,党委副书记牵头,宣传部长和分管副市长、副旗区长专门负责、强力推动,文明办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合力推动的工作运行机制。继续发挥好专项工作推进组“统筹、协调、督查、服务”作用,全程跟进落实各项任务。突出苏木乡镇的主体责任,全面负责各项任务的组织实施。发挥嘎查村党组织的组织领导和示范带动作用,发动农牧民积极参与。尊重群众、依靠群众,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实现自愿参与、自主投入、自我管理。
(二)以民风建设和环境整治为重点,解决“抓什么”的问题。
一是把乡风文明建设与“十个全覆盖工程”紧密结合,全面推进村内道路硬化、垃圾收集、卫生改厕、村庄绿化,并带动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覆盖。在更大范围开展农村牧区环境综合整治,并把整治内容扩展到生活污水、禽兽粪便、化肥农药等面源污染和危旧房改造建设,形成农牧区居住条件和生态环境同步建设、同步改善的格局。全面推广生活垃圾“户投、村收、镇运、旗区统一处理”的管理办法。组建好环卫保洁队伍,建立“住户付费、村集体补贴、财政补助”相结合的管护经费保障制度,常态化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推进城市公共服务向农牧区覆盖,推动教育科技、医疗卫生、培训就业、社会保障等服务向农牧区延伸;推进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开展送戏、送电影、送书籍等送文化活动,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党员远程教育网络,发展农家乐牧家乐休闲旅游。各旗区充分发挥示范嘎查村的带动引领作用,逐步扩大覆盖范围,实现村镇建设连线成片发展。
二是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任务,把家风家训和乡贤文化作为民风建设的基础工程,做好宣传教育、征集评选、展示推广等各项工作,引导家家户户写家风、晒家训,大力弘扬文明新风。深入开展“六个提倡六个反对”主题实践活动,扎实推进文明旗县城、文明村镇、十星级文明户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完善村规民约,依托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赌禁毒会、红白理事会参与民间事务的调解、监督和服务。组织开展打击封建迷信、黄赌毒等专项整治活动,在农牧区切实营造风清气正的浓厚氛围,大力提升农牧民文明素质和农牧区社会文明程度。
(三)以强化机制保障为重点,解决“怎么抓”的问题。
一要抓好规划编制。紧紧抓住市政府编制《全市农村牧区“六位一体”发展规划》的有利契机,结合实际,按照统一规划中心村、逐步缩减自然村和加快建设新农村的要求,与十个全覆盖、现代农牧业、扶贫攻坚、文明旅游、乡村公路建设等规划深度融合,突出体现文化内涵、贯穿生态理念、反映地区特色,科学编制村庄布局和建设规划,做到一村一规划、一户一张图。
二要抓好资金保障。积极争取国家、自治区专项经费,为开展乡风文明大行动争取更多资金,提供有力支持。市、旗区党委政府继续加大“以奖代投”力度,按年度分步实施奖励,确保工作有效有序推进。各级苏木乡镇要发挥好主体责任,确保资金投入到位。落实好各项惠农补贴政策,带动、激发农牧民加大自主投入力度。按照“资金性质不变、管理渠道不变”的原则,捆绑使用涉农涉牧项目资金和“十个全覆盖”工程专项资金向示范村镇倾斜,集中投入、集中打造。发挥好文明单位的示范作用,组织开展文明单位与嘎查村结对共建活动,促进城乡文明互动协调发展。
三要抓好督查考核。坚持定期督查和随机督查相结合、明查与暗访相结合,过程督查与结果督查相结合,动态掌握进展情况,促进任务落到实处。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办法,把乡风文明大行动纳入全市年度目标考核,工作成效与干部考核、兑付以奖代投资金以及文明旗县城、文明村镇、文明单位的申报晋级资格直接挂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