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第二季度“大连好人”候选人简要事迹_综合稿_中国文明联盟网站之大连文化馆

首页<综合稿

2019年第二季度“大连好人”候选人简要事迹

来源:大连市文明办 发布于:2019-05-08 14:36

  助人为乐好人候选人

  

  于天平,得胜街道长兴社区一名退休党员,原为大连旅顺通运汽车出租有限公司一名平凡的出租车司机,十五年来,长期致力于社区助残帮困公益事业,2004年,由他牵头自发组织几名出租车司机与长兴社区的五户残困户结成爱心帮扶对子-手拉手爱心小组,每逢重大节日走访看望残困户家庭,帮助行动不便老人搬家、义务出车载着重疾残疾人去大连看病等,在他的带领下,助残帮困、爱心助学、助残日活动免费乘车等服务一干就是十五载,累计为帮扶户捐款、捐物合计人民币4万余元,义务出车290余台次,捐赠楼院爱心座椅2把,爱心小组不仅唤起了辖区居民群众对残疾人群体的关爱,大力推动了社区爱心助残工作的发展,同时为和谐社区大家庭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王有权兴工小学德育主任。先后被评为“沙河口区优秀青年教师”“沙河口区优秀教师标兵”“沙河口区德育先进工作者”“四星级义工”“大连市十大杰出青年志愿者”“大连市德育工作先进工作者”“大连市职工职业道德先进个人”“ 全国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优秀教师”“ 全国青少年五好小公民主题教育活动先进个人”等称号。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和家长,加入到社会公益活动中。2015年他组建了“百洁布义工队”,并发起了以“奉献社会,爱我家园,从我做起,争做文明大连人”为主题的“百洁布在行动”公益活动。在四年多时间里,他自己投入活动经费万余元,共组织了50余次大型公益活动,吸引了7000余人次社会各界人士参与。

  

 

  王明华,男,出生于1953年11月3日,八一路街道新河社区。2007年退休前在西岗区新起小区物业任工程管理一职,主要负责厨房卫生间的上下水维修、房屋墙皮脱落、电器插座维修等项目。退休后,他主动联合社区里的能工巧匠,加入爱心志愿便民服务队,利用自己的专业技术无偿为居民服务,当居民遇到困难时,他总是毫不犹豫地“搭”把手,王师傅总说:“这只是搭把手的小事,我相信谁遇到这种事情,都会伸出手帮一把,没什么大不了。”可这搭把手的小事一干就是十二年,共为居民登门维修服务约1800余件次,居民都感激地称他为“社区活雷锋”。

  

  关清泉,女,1967年6月出生,满族,本科学历,甘井子区辛寨子街道大辛寨子村人,现任甘井子区源昌物资商行经理、市无障碍建设促进会副会长,先后荣获市优秀残疾人、市慈善之星、辛寨子之星等荣誉称号。关清泉3岁时被确诊患有小儿麻痹,在13岁时通过做手术可以勉强走路。她勤奋好学,边工作边自学,考取中央农业广播学校学习乡镇企业管理专业,并创办源昌物资商行。日子好起来的关清泉想的更多的是如何去关心帮助更多残疾人。她连续十年为残疾人送年货,还参加各类的助残活动。2016年关清泉当选市无障碍建设促进会副会长,并把80%的精力用在推动大连无障碍建设事业上。在她的带动下,关清泉一家都加入到助人为乐的行列中来。关清泉一家先后荣获市幸福家庭榜样和首届“大连市文明家庭”称号。

  

  刘畅,大窑湾海关物流监控处海关关员,先后获评 “大连海关青年岗位能手”、“金普新区优秀共青团员”、“大窑湾海关优秀共产党员”、“大连市第十批优秀青年文艺人才”、“金普好人”。刘畅同志积极主动加入到学雷锋志愿服务队伍,每年到“大连儿童村”等单位参加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为特殊的孩子们送去关怀和温暖。他牵头组建了“物控青年”工作队,积极带动身边的青年团员投身到志愿服务工作中,先后开展了到金普新区向应中学“向应留守海娃之家”关爱留守儿童活动,为“向应留守海娃之家”捐赠了图书角,并与师生一起栽种了“留守海娃成长林”。刘畅同志常年资助一贫困家庭的两个孩子就学,累计资助约4万余元,成为了孩子们心中亲切的“好哥哥”。日常生活中,遇到办公室或者邻里的水、电、门锁、电脑等出现的一些小问题,刘畅总是主动帮助修理。刘畅同志还利用自己的特长积极参加大连市总工会心连心艺术团等单位的公益慰问演出,到最基层的地方送欢乐、送温暖。

  

  牟丹,爱心天使义工队队长,爱心天使义工队发起人之一。 曾获“慈善先进个人”、“五星级义工”、“辽宁省优秀巾帼家庭志愿者”等荣誉称号。2010年,牟丹全家第一次做义工,那年,还在上幼儿园的孩子就蹒跚着跟在爸妈的身后开始义工之旅。2012年5月,在牟丹的组织和多方配合下,普兰店区首支以儿童为主体的义工队伍正式成立。目前,牟丹和家人累计服务时间6000多小时、累计捐助善款上万元。为让青少年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她和家人带头组织爱心小天使们参加各种活动。五年来,他们走遍了普兰店区周边的养老院、敬老院。不定期的为那里的老人们送上一份温暖、一份关怀。关于未来,牟丹胸有成竹地说,我们一家将继续弘扬传播正能量,积极参加更多的公益活动,服务社会,让志愿服务的种子在美丽的莲城遍地开花。

   

  衣布拉音•木冬,男,维吾尔族,1960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新疆阿克苏库县乌尊镇布克其村三组27号人,现在甘井子区经营依布拉音大串烧烤店。多年来,他帮助过的人数不胜数,他用自己的辛勤劳动艰苦创业,带领15名新疆籍务工人员走上共同致富之路。他用自己的爱心向原籍地和现住地有困难的群众送去慰问金,帮助落难乡邻,出资出力帮助身边困难群体度过低谷,他始终认为能做到雪中送炭就是人生最快乐的事。该同志被评为驻辽工作组“四爱四争”带头人。2017年10月该同志的事迹被辽宁广播电视台的《诚信力量》栏目播放,使更多的内地人认识了这位来自遥远新疆的维吾尔族人,他用自己的言行为新疆人赢得了赞誉。

  

  李增普虎山社区居住着这样一位老人,他退休于辽宁警察学院,退休后全力推进家庭文化建设,尽力于社区公益活动,先后12次获得“全国最美家庭”、“市文明家庭”、“市学习型家庭”和“中山区幸福家庭”等荣誉称号,参加一系列“家庭、家教、家风”宣讲,多次获得市领导好评,成为了大连市宣讲团的一员。现如今他致力于爱心楼院志愿者队伍建设,兢兢业业无私地付出着,用他的实际行动感染着邻里邻居,把爱奉献给了楼院的居民们,将一个个小家聚成了有爱的大家。他就是虎山社区的如宝老人——李增普。

  

  李盛德,男,1947年2月9日生,今年71岁,现为西岗区日新街道更新社区居民。于1974年5月30日加入中国共产党,大连针织厂退休职工,退休后李盛德继续发挥余热,任西岗区日新街道更新社区更新党支部书记。曾获得“我身边的雷锋”、“身边好人”等荣誉称号,是楼院里有名的“三大员”:“警卫员”、“调解员”和“消防员”。无论炎暑与酷寒,李盛德每天穿梭在社区街巷里义务巡逻,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关心身边人,操心百家事。他就是我们身边的雷锋,在邻里之间,他热心助人、乐于奉献;在危险面前,他不顾安危,先人后已;调解矛盾时,他更是满腔热情,以德报怨。他是“勤务兵”,更是居民的“贴心人”!

  

  杨广勇,1957年7月11日出生,做为一名志愿者,常常做着“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事情,他无私奉献的大爱精神是我们精神世界得到净化与升华的一股暖流。2013年获市“杰出贡献银星奖”,2014年被选为“大连慈善人物”,2016年被评为甘井子区地区街道评为“乐于助人”典型。他为了那些渴望知识的失学儿童,带领志愿者们开展义卖筹款活动,为他们的求学梦送去一份希望;会到福利院看望那些失去亲人的孤儿,陪他们玩耍,给他们失色的童年带去一缕阳光;会定期去照看孤寡老人,陪他们唠唠家长里短,给他们单调的老年生活送去一份温馨;会到身体不便的残疾人家中,帮他们收拾家务,整理个人卫生,给他们暗淡的精神世界送去一缕彩色……他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他的身影常常出现在大街小巷中,做着各类志愿服务活动,用他的话说:“做志愿服务已经成为了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林玉秋,66岁,高新区龙王塘街道官房社区居民。她曾在2015年大连市健身健美公开赛暨社区“健身丽人”大赛中荣获“健身丽人”称号,2016年度被评为龙王塘街道优秀志愿者,2017年被评为龙王塘街道官房社区第一期社区好人。自2011年起,她陆续组建了社区舞蹈队、晨跑徒步等健身队伍,把健康生活理念传递到社区居民心中。她还依托两支健身队伍广泛深入敬老院、部队军营、渔港码头等地开展慰问活动,发动队员们参与公益事业,在社区形成了正能量冲击波,带动更多居民讲文明、守公德、睦邻里。

  

  林春雨,男,37岁,中交一航局三公司长春经济圈环线高速公路项目部测量工。他热爱本职工作,在十四年的测量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勤恳工作、团结同事,深受同事领导的好评。在公司历年举办的比武中,多次得到奖励。2019年3月6日,林春雨准备前往施工现场工作时,走到项目部租住的居民楼一楼,遇到一位老人摔倒在楼下,他将老人背回家中并及时送往医院医治。他用实际行动为新时代工人“明德守正至诚行善”的道德典范增添了一份底色,更为这座城市增添了一份明亮、一份温暖。

  

  徐凤英,女,1975年10月生,入党积极分子,大连日月昇渔家菜馆总经理,同时,也是一个怀揣深深的家国情怀,奔走于慈善事业道路上的仁义之士,现任大连市希望工程光祥志愿大队监事长。自2015年加入光祥志愿大队以来,不断学习雷锋精神,弘扬万帮精神,累计筹集善款40余万,捐赠物资10余万元。荣获大连市希望工程2018年度“个人贡献奖”、大连市希望工程2018年度“单位贡献奖”。无私助人不留名,像这样的慈善之举不计其数,这就是我们身边的好人徐凤英,五年来不间断的做着一件件不平凡的善举,却从不留名,身边熟悉她的人都这样评价她,“做事低调,默默奉献,难得的好人。”

  

  曹善龙,男,1946年11月4日出生,中共党员,辽渔集团退休职工。2006年加入大连湾街道义工站,义工号是26574。2015年获大连市慈善总会“银星义工”称号、2019年获大连市慈善总会“终身成就奖”。2009年3月,“逝者安”项目组成立,曹善龙担任组长,小组成员9人。“逝者安”项目组2016年被评为大连市慈善总会优秀项目。截至目前,共为151位逝者服务。累计迁坟24盔39位,夜间守护30多人次,累计奉献工时3700多小时。他为逝者服务不但不收取任何费用,还自掏打车费2000余元。他主张节俭办丧事,为逝者家属节省费用累计20余万元。

  

  阎妍,大连金普新区医疗保险管理中心参保管理部办事员。虽然是一名合同制员工,虽然自己的收入并不高,虽然她用钱的地方也很多,但当她得知还有需要帮助的孩子,她在能力范围内,如涓涓溪水滋润贫困儿童,谱写了一曲大爱之歌。阎妍凭借着感人事迹并评为助人为乐“金普好人”。阎妍通过网络得知,贵州省毕节地区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该县哲觉镇海田小学的蔡成根小朋友,家境贫寒,父亲常年外出打工,母亲身体欠佳,全家靠父亲的微薄收入维持生活,孩子的学费成了家庭的主要负担,面临辍学的困境。阎妍夜不能寐,她做了一个决定,自己省吃俭用,每月拿出100元通过工资卡扣款方式,资助蔡成根上学,到目前为止已经累计资助金3000多元。

   

  见义勇为好人候选人

  王宇冬,男,汉族, 1981年出生,中共党员,退伍军人,现任大连蓝天救援队副队长兼大连中山蓝天救援队队长。加入蓝天救援近6年来,参加各类抢险救援行动200余次,抢救遇险群众40余人,他自筹资金先后帮助27名走失儿童、老人找到家人。在今日头条“2019互联网寻人大会”上,王宇冬获得“年度荣誉志愿者”称号。2018年年末,一位老人走失,在王宇冬的感召发动下,“寻人信息”通过微信微博迅速在网络间传递,吸引了数万名大连网友的转发和支持,提供了140余条搜救任务相关信息。在数万名网友的爱心帮助下,终于在零点钟声敲响前,王宇冬发现了那名走失的老人。凛冽寒风中艰苦搜寻了近12个小时,王宇冬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信条:不抛弃不放弃!

  

  江雪洁,大连市第四人民医院护理部主任,中国共产党党员,大连市护理学会理事会常务理事,大连市护理学会内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曾获“大连市优质护理服务先进个人”,“大连市护理管理工作先进个人”,“大连市第四人民医院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2019年2月6日,大年初二,下午16时许,江雪洁正在父母家的厨房里忙碌着,无意间的抬头看向窗外,发现一个人倒在地上,旁边一位疑似家属的年轻人慌乱无措。多年积累的职业敏感性告诉她,这个人很可能有生命危险。她没有多想,立即跑到了楼下,发现倒地的是一名老大爷,面色苍白,意识丧失,颈动脉无搏动,江雪洁在征得了老人家属的同意后,立即对其进行专业的心肺复苏,同时指挥周围群众立即拨打120叫救护车。在零下6摄氏度的傍晚,她始终跪地面上持续进行心肺复苏,直到120急救车到来,将老人送往医院抢救。

   

  徐开强,男,汉族,中共党员,现任革镇堡派出所副所长。从警32年来,一直扎根基层,在革镇堡派出所工作的三年来,辖区里居民的大事小事都是他的责任,大到指挥巡警抓获系列盗窃案嫌疑人,小到帮助居民修理房屋,他都坚持一名基层民警的初心——用心用情去服务。针对革镇堡辖区城乡结合、流动人口多的特点,他创新结合各村实施综治与巡逻联合的防控工作法,组织由村民、党政机关、辖区商会组成的60人的巡逻防控力量,2018年开展巡逻防控5000余人次,调解纠纷257次,救助服务群众133起。在2018年820防汛任务中,在没过头顶的大水中克服困难救助了百岁老人骆淑贤。从警32年来,对党和公安事业无限忠诚,默默耕耘。

   

  董敏,大连沙河口区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春柳建鑫社区主治医师,从事社区医疗工作五年。春节假期的最后一天,一家人来到了大庆火车站,准备去哈尔滨探望亲戚后就返回大连。在等待检票时,听见候车厅广播有人晕倒需要医务人员,当时来不及多想,董敏就跑向了人群。董敏在了解病人病情后,立即同其他人展开心肺复苏,并要求车站工作人员拨打120急救。一下两下三下……大家相互交替着施救,看到老人逐渐恢复了自主呼吸,大家很激动,但停止心肺复苏后呼吸又停止了,董敏继续做着心肺复苏,一下两下三下……直到120急救车赶到才停止按压,气喘吁吁的她看到老人被接走才放心的和家人赶紧去检票,可惜董敏一家错过了乘坐的列车。

   

  诚信守信好人候选人

  刘松涛于2014年创办了大连喝丢一只鞋餐饮股份有限公司,2018年获得大连电视台颁发“最具诚信烧烤店”荣誉,大连好生活颁发“最具诚信餐饮品牌”。华商书院颁发“餐饮诚信品牌”等荣誉。2014年12月,在企业刚刚成立5个月时,企业员工儿媳妇患上了癌症,由于经济原因准备放弃治疗。正在这个时候公司董事长刘松涛听说这消息后立即做出决定,借款10万元给这个阿姨,并发动其他员工和周边饭店进行捐款,最后共聚集善款12万余元,使得手术顺利进行,并且手术非常成功。虽然“喝丢一只鞋”此举延缓了发展速度,阻碍了资金的周转,但是好人终究会有好报,“喝丢一只鞋”并没有因此倒下,反而经营的越来越好。  

  

  李起富,1945年2月16日出生,男,党员,汉族,大连化学工业公司储运公司退休职工。在工作时候他认真负责,埋头苦干,从不抱怨自己的辛劳,在车间内多次被评为优秀党员、先进工作者,受到单位领导、同事的好评。虽然,李起富现在已经退休在家,但是他仍旧不忘发挥余热。目前,担任甘井子街道东山社区义务巡山护林志愿者、辖区义务巡逻志愿者等工作。作为一名老党员,他深刻知道他的一举一动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身边居民的情绪。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他时时刻刻处处用党员的标准严格衡量、约束自己的言行,不断加强党性修养,按照党章的规定履行党员义务。多年来,他依然坚持以一颗诚信的心来面对自己的生活,做人踏踏实实,做事诚实守信,是一名好党员,是一个诚实守信的好人。

  

  林春慧,女,1953年4月26日出生,大连市瓦房店人。是大连新天地天顺环境清洁有限公司周水前公厕的一名保洁员。3月23日下午13时30分,林春慧在女厕间保洁时,捡到了一万六千元现金、一个电话号码本、一张身份证和银行卡。林春慧等人按照电话号码本上记着的电话号码打了近20个电话,才联系上了失主。原来失主叶女士是一个尿毒症患者,这笔钱是亲戚们为她凑的做透析用的救命钱。如果不是这个及时的电话,叶女士就准备在周水前过街天桥上跳桥自杀了。拿到失而复得的救命钱,叶女士连连跪谢,并顺手从包中拿出一沓钱塞给林春慧,被林春慧当面谢绝了。林春慧的善举,不仅将钱物归原主,还间接地挽救了一条鲜活的生命,她的先进事迹感动了滨城无数人。

   

  敬业奉献好人候选人

  王龙,男,1989年1月出生,汉族,山东省临沭县人,2009年12月入伍,中共党员,现任大连市消防救援支队中山大队中山中队执勤中队长助理。入职10年来,王龙同志参加灭火和抢险救援战斗1000多次,抢救遇险群众200余人,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3次,嘉奖7次,并被评为总队优秀带兵班长,为保卫国家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2019年2月19日上午9时20分,中山区一老式居民楼的8楼突发大火,浓烟和烈火将屋内一女子围困在窗外,女子双手抓着窗沿不停哭喊着“ 救命”。情况万分危急,随时可能发生意外。王龙背负着近七、八十斤的装备在无尽的火海和浓烟里为该女子寻找生的希望。他冲进现场,抓住女子的手臂,用尽全身力气将女子从“鬼门关”拽了回来。王龙英勇救人的事迹被中央、省、市各大媒体纷纷报道,引发了全国网友的一致好评。

  

  王先平,1983年2月生,中共党员,男,研究生学历,历任大连市甘井子区人民法院助理审判员、审判员、审管办副主任。现任中共甘井子区委办公室科长,从事政策研究和文字综合工作。几年来,他用勤勉、务实、进取的精神书写了对党的事业的无限忠诚,用求精、求细、求优的服务精神和以身作则、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优良作风彰显了高尚的职业操守,全力以赴做好政策研究和文字综合工作,充分发挥以文辅政作用,得到了领导和同志们的好评,为全区振兴发展的顶层设计、推动落实贡献了力量。因工作业绩优异,曾获得区“十佳办案标兵”,先后3次获得优秀公务员,在大连市创建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中,获得嘉奖荣誉。

  

  朱宗艺,大连市市政公用事业服务中心智慧城管监督指挥中心指挥协调室科员。男,1985年生,中共党员,本科文化程度,2016年2月调入大连市智慧城管监督指挥中心业务科工作,事业单位改革后,目前在大连市智慧城管监督指挥中心指挥协调室工作,主要承担指挥长的工作。进入智慧城管中心工作以来,朱宗艺同志以“严、细、实”的工作作风始终秉承着“心里装着百姓事、干事解决百姓难”的自我要求和工作态度,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三年来共协调处理百姓上报的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类市容疑难问题25597件,办结率几乎达到100%。虽然各类问题千头万绪、牵扯部门多,但朱宗艺同志都能够做到认认真真、一丝不苟、严格把关,为百姓实实在在的解决问题。 

  

  张金彪,男,37岁,中共党员,瓦房店市九龙街道办事处平房村党总支部书记。曾获得瓦房店市维护社会稳定工作“先进个人”称号。8月20日上午台风在大连登陆。平房村遭受水灾。在救灾过程中,张金彪同志多次跌入洪水中,特别是在抢救二组刘大爷家物资过程中被暗流推倒,差一点就被洪水卷入下水涵洞中,侥幸逃生。村民一组有个92多岁的老人被困家中。房屋四周全是水,水位上涨到接近变电器附近。水中可能带电,张金彪同志冒着生命危险第一个下水,最后老人得救。平房三组有户村民90多岁,体弱多病,很难转移。李大爷随时都有生命危险,张金彪当即调来铲车带人趟水入户救人。

  

  

  杨永军是大连金普新区昌赫客运公司的一名公交车司机,曾获2018年度敬业奉献“金普好人”。做个好司机安全是关键,杨永军深知安全的重要性,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当成自己的座右铭 。天气转凉为了让老百姓暖和点,他便和妻子共同亲手缝制了暖心坐垫铺在了座椅上,成了冬日里一股无声的暖流,暖在每位乘客心间。听着乘客们赞不绝口的感叹,杨师傅没有骄傲,他认为这都是一点点微不足道的小事情而已,都是应该做的。 他的暖心之举还有好多:扶行动不便的老人上下车、拾金不昧……他多的数不清的凡人善举成为这座城市一道流动的风景线。  

  

  庞海龙,男,蒙古族,大学文化程度,内蒙古通辽市人。1987年4月出生。2005年12月入伍,2009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甘井子消防救援大队周水子中队中队长。该同志先后荣立二等功2次,三等功4次,多次被评为总队优秀士兵、支队优秀士兵、“三争优先进个人”等荣誉。在2017年“2.1友谊灯具市场火灾”中,庞海龙同志第一时间随车火速赶赴现场。到达现场后,北侧仓库已是一片火海,火势已突破外壳,情况危急。庞海龙同志迅速带领战士铺好水带干线,冲到前沿,登顶仓库北侧墙头,阻截仓库火势向北侧蔓延至汽车城车辆。在此次灭火战斗中,庞海龙同志临危不惧,在灭火战斗中做出了重要贡献。  

  

  侯忠华,大连市公安局金州分局治安大队政委,1963年出生,1985年参加公安工作,曾获2018年度敬业奉献“金普好人”。34年爱岗敬业始终如一,他立足平凡岗位,创新工作方法,紧密联系群众, 将忠诚镌刻于胸,责任铭记于心,担当落实于行,先后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3次,多次受到各级嘉奖。面对犯罪分子,他嫉恶如仇。面对点燃的汽油瓶和液化汽罐,他挺身而出化解危难;面对持枪暴徒,他不顾生死冲在第一线,历时40天不回家,直至案件告破。面对新区建设,他主动担当。他主动融入新区经济建设之中,为新区营商环境建设不辞辛劳、献言建策。化解现场突发险情十余次。面对辖区群众,他赤诚爱民。他认真履行“人民公安爱人民”的崇高誓言,用热心、诚心、爱心、耐心投身爱民实践,成为辖区百姓云集影从的“兄弟亲人”。  

  

  徐军,男,1974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从警12年,他用铁血担当践行“三爱”誓言,多次立功受奖。徐军被人称为“拼命三郎”,为了抓捕嫌疑人大腿被玻璃划伤缝8针第二天仍坚持上班;春雷行动期间,他连续50天没有回家不眠不休,痔疮犯了鲜血湿透了裤子;达沃斯安保期间,他成功化解了一起抬尸游行事件。2015年,徐军被任命为社区副所长,他带领社区民警成功稳控了“八一阳光小区闪爆”、“鑫境界产权办理”等不稳定群体,特别是十九大安保期间,成功稳控市属重点信访人员5人、市属重点群体人员5人和市属重点群体1个,自排查群体重点人29人。2018年9月2日,徐军及同事连续工作22小时,驱车1000多公里追赶涉案人员,由于劳累过度导致心脏病复发,目前,徐军又奋战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

  

  高永媛,1980年9月出生,38岁,中共党员,现任西岗区日新街道平等社区党委书记兼居委会主任。自从事社区工作以来,高永媛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主人翁精神,12年如一日,热心为民、兢兢业业、忘我奉献。作为社区“掌舵人”,高永媛走遍了社区的大街小巷,熟知楼内楼外的大事小情,她把群众利益放在前,重活累活干在前,社区发展想在前。曾荣获大连市“优秀巾帼志愿者”、 西岗区“优秀共产党员”、“西岗区优秀社区工作者”、“西岗区优秀志愿者”等10项荣誉称号。

  

  梁轶,旅顺口公安分局治安管理大队副大队长。在他的心中,船锚就像是一盏明灯,时时告诉他“无畏身陷淤泥里,只愿满船享平安”,激励着他餐风露宿不言苦,栉风沐雨不退缩,怀揣亲民、爱民、为民的诚挚之心,全力以赴挑重担、恪尽职守击不法,不忘初心,一路前行,在平凡的岗位上挥洒着无悔的青春热血,把坚定的理想信念与无私的奉献精神融注在保一地平安、护一方祥和的工作中,融注在打击违法犯罪、扞卫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执法一线上,用他那坚强的毅力、不饶的品质、燃烧的激情在海滨小城美丽的画卷上描绘安宁与和谐的底色。

   

  孝老爱亲好人候选人  

  薛代艳,大连金普新区先进街道聚鑫社区的居民,社区“八嫂志愿服务队”骨干力量。多年来活跃在社区文体舞台上,用真心热心耐心,谱写了一曲爱的长歌。她凭着感人的事迹获评“金普好人”。社区的每个文艺队伍都由薛代艳精心创建、辛苦培育;而每项竞技比赛都有薛代艳的组织和参与。在她的带动影响下,她创建的“八嫂志愿服务队”现在已扩展到100余人。作为队长,薛代艳甘当姐妹们的绿叶,默默承担起一些琐碎的事情。活动中组织社区居民参加文体活动并不是简单的事,需要负责的项目居多,为了让演出效果能达到很好的标准,她经常自己出资为大伙购买演出服,修理摄像机等一些事情。还让自己的老伴担任“摄影师”,免费为大家拍照、录像、洗照片、刻光盘,从未叫苦叫累,深得大家爱戴。

 

  于小芹,1993年嫁给刘绍金,2005年6月的一天刘绍金突然腿疼去医院检查患肝癌晚期,仅有40多天就去世了,于小芹那年才35岁,女儿11岁,原本不富裕的家庭真是雪上加霜,亲朋好友劝说于小芹再找个人带着女儿走吧,可于小芹想的是,如果我离开这个家,那年迈的婆婆怎么办?婆婆还有一个儿子和两个女儿,老人去其她几个儿女家也是应该的,如今婆婆又遭受了丧子之痛,病情加重,需要人伺候。她想就是再找人,也不离开这个家,她要替前夫尽孝,和婆婆一起生活。面对说媒提亲事,于小芹提出的三个条件,一是对象必须到刘家来当上门]女婿,二是对婆婆要好,三是德性好,要勤劳。2007年1月于小芹与唐志生结婚, 结婚到现在已经12个年头了,丈夫唐志生善良勤劳,常年在外打工养活老人孩子,夫妻两人孝敬老人,婆婆逢人就说媳妇于小芹招的上门女婿都来俺家12年了,对我像自己儿子一样。

   

  王丽君,女,1955年生,大化集团原大连化学工业公司普通退休工人。在工作中,她爱岗敬业,任劳任怨,多次受到领导和同事们的好评;在生活中,她拥有一个四世同堂的七口之家,养父母90岁高龄,生活不能自理,小外孙刚满周岁,伺候老人、照顾外孙的重任她“一肩挑”,三年如一日的悉心照料、毫无怨言的行动让大家对她刮目相看,她乐观、无怨无悔的付出让家里每天都充满了温馨而幸福的味道。对突发脑梗瘫痪在床的养父,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她对待养父母胜似亲生父母。三年来,她日夜守在床边尽心照顾成了她的生活常态。养女悉心照顾养父的故事在辖区广为流传,大家都为她竖起了大拇指。王丽君还是个热心的人,她热心公益,退休后成为了社区志愿者,积极参加社区活动,她是社区 “好帮手”服务队的队员,在家庭负担过重的情况下,依然每天坚持为辖区居民服务,成为社区公认的“大好人”。

  

  刘晓伟,是大连市高新区凌水街道绘春社区的一名居民,也是大连医科大学的一名教工。1993年来,刘晓伟的父亲突然患上了脑血栓,母亲身体也不好,患有老年性痴呆,他把大量的时间都给了父母。精心照顾因为二次脑血栓导致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的父亲。理发、刮胡子、擦拭身子、翻身、烫脚、换洗衣物等这些事情已经像平常的工作一样熟练。即使成家后不再和父母同住了,还是抽出休息时间照顾老人。家庭和工作中难免会发生冲突,经常在刘晓伟和爱人忙于工作的时候,父亲突然发病,刘晓伟总是想办法和领导、同事沟通协调解决。孩子尚幼,父亲又重病在床,一家的压力都压在刘晓伟的身上,但他没有抱怨,依旧奔波在单位、家中、医院之间,践行着中华民族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

 

  吕明胜,男,生于1976年5月,中共党员,大连机场站坪保障部特种车二分部经理。多年来他用实际行动完美诠释了忠孝两全的美德。多次获得“大连机场先进生产工作者”,2003年获得“大连市抗击非典先进个人”的荣誉称号。自2017年母亲查出了白血病以后,几近绝望的他用了三百多个日日夜夜的操劳守护和照顾,把母亲从鬼门关拉了回来。当医护人员看到奇迹般的恢复结果时,惊讶的说这是不可思议的!在病房里他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帮助身边每一个遇到困难的病友们,鼓励他们不放弃每一次希望。吕明胜用实际行动完美诠释了中华美德“百善孝为先”。

     

  宋云香,孙店社区王东屯的村民,在家中,她是邻里皆知的好媳妇、好女儿、好侄女,在家外,她是人人称赞的活雷锋。从结婚开始,一直到婆婆去世,宋云香三十年如一日照顾自己的婆婆,任劳任怨,婆婆91岁时患上了老年痴呆,宋云香依然不离不弃,待婆婆就像自己的母亲一样悉心照料,让老人安享晚年;为患有糖尿病、脑血栓的母亲把屎把尿,宋云香没有任何怨言,同时在宋云香的精心照顾下,95岁的老父亲身体硬朗、身心愉悦;把独自生活的姑姑接到自己身边赡养,她不叫苦,不嫌脏,仍然无微不至地照顾姑姑,直到姑姑安然离去;照顾无儿无女的邻居老夫妇俩,百善孝为先,宋云香身体力行诠释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孝老敬老,宋云香用实际行动践行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张海霞,海洋岛镇西帮村一名普通的家庭主妇,嫁到婆家后跟公婆和瘫痪的姑姐一起生活,20多年来,她对公婆和言细语,依顺细腻,体贴入微,没有怨言;她侍奉姑姐,洗衣做饭,端屎送尿,无微不至。如今,她悉心照顾姑姐的事已成为村里村外的一段佳话。曾荣获“长海县最美花样家庭”、“海洋岛镇最美妈妈”等荣誉称呼。2008公婆的相继去世也让她没了精气神,外人眼中是让她身上的担子轻了,对她来说却是失去两位至亲,姑姐也因为父母的离世像没了主心骨让她多次轻生,姑姐的状态让张海霞重拾生活重心,比之前更加用心照顾姑姐让姑姐心里的落差给弥补上。张海霞用博大的胸怀包容姑姐的一切,姑姐在她的悉心照料下安详晚年。虽然常年卧在炕上,但姑姐看上去仍然精神抖擞,容光焕发。左邻右舍都说如果没有张海霞的精心细致无微不至的照顾,王贤红活不到今天。  

  

  高风梅,大连金普新区湾里街道名苑社区的一名普通居民。曾获2017年度孝老爱亲“金普好人”。2013年6月高风梅的儿子发生了车祸。由于送医不及时,她的儿子错过了最佳抢救时间成了植物人。由于儿子靠插管进食,一天三餐,都要把食物打碎成粥状喂给儿子。儿子的排便是另外一个难题,每隔三四天,她都需要戴上消毒手套,探进儿子肛门将粪便掏出。在她的精心照顾下,奇迹终于出现了,沉睡四年的儿子终于睁开了眼睛。他开始恢复意识,现在能笑、能哭、能吞咽。人们常说,母爱像大海那样深,像山峰那样高耸。高风梅用事迹行动将母爱诠释到了极致,也上演了一幕亲情大剧。

  

  符纯忠,男,1944年出生,中共党员,家住西岗区北京街道九三社区,2003年从辽宁省外贸公司退休,2004年妻子庞素娟因患脑干出血导致生活不能自理,14年来,符纯忠每天为妻子做饭煎药、端屎端尿、擦身洗换。符纯忠14年不离不弃照顾瘫痪妻子的事迹,感动着身边的每一位邻居。提起符纯忠,邻居们都竖起大拇指称赞:“妻子瘫痪14年,他不离不弃,全心全意地照顾,真是难得的好丈夫啊!”面对邻居们的称赞,沉稳、寡言的符纯忠说:“照顾生病的妻子,这是一个丈夫和一个男人该承担的责任,结婚,不仅仅是搭伙过日子,更是在苦难面前互相坚守,相濡以沫”符纯忠对妻子的爱,诠释了婚姻的真谛。14年,他用不离不弃的守候谱写了一曲爱情赞歌。用责任与使命铸就了平凡人不平凡的故事,用坚持和执着抒写了人间最美的真情。

  

  穆秀贞,女,1959年2月出生,甘井子区东小磨子村村民。人生五伦孝为先,“孝”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被认为是人的一种基本美德而千古流传。穆秀贞就是一个为人诚实、孝敬老人的好同志。她总是竭尽所能,为公公送去温馨和舒适,让公公能尽情的安享晚年。虽然物质上的照顾是有形有限的,可是换来的却是无法用金钱和言语来比拟。多年来,她经常陪公公看电视、聊天儿、为老人梳头洗脚。老人年纪大了,经常有不舒服或有个头疼脑热的,她总会及时领着老人上医院看医生,挂号、取药……忙个不停。慢慢地,老人生活自理能力变差,穆秀贞洗脸洗脚、擦洗身子,一把屎一把尿、无微不至的照料着公公。如果人世间有真爱的话,这就是奉献。不在于奉献的多少,也不在于价值的大小,而在于你是否用心真正的感受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