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绘就“四部曲” 重现金州古城_滨海千年_中国文明联盟网站之大连文化馆

首页<滨海千年

精心绘就“四部曲” 重现金州古城

来源:大连晚报 发布于:2017-03-20 07:05

  

  董文浩向记者介绍《金州古八景》。 (图片来源:大连晚报)

  2005年,金州火车站的普通职工董文浩,历经37年,完成了40平方米的巨幅画作——《金州古城旧貌图》,创造了金州绘画史上的奇迹。看过画的人都惊叹它是一幅难得一见的佳作,它活脱脱再现了一座鼎盛时期的金州城,其比例之准确、颜色之逼真,让人仿佛置身在古城的城楼上向下俯瞰,许多老金州人甚至能在画中找到自己家的房子。时隔十余年,董文浩又先后创作了《金州古八景》、《得胜之歌》和《古城金州庙会图》,从不同角度展现金州的历史、人文、地理和自然风光,在其眼中,创作金州古城“四部曲”的夙愿已经达成,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被古城雄姿吸引 19岁萌生创作灵感

  记者近日采访了董文浩。50平方米的房子,1.4米的方桌,董文浩的家就是他的工作室。今年67岁的董文浩退休前虽然没有主要从事绘画工作,但他出生于民间画师家庭,受父亲影响,从小酷爱画画。小时候由于经常跟爷爷和姥爷逛庙会,听老人们讲古城金州的故事,亲眼目睹了城墙、城门、庙宇、临街店铺等老城风貌,所以希望画出金州古城的想法年幼时就深深地埋在心底。

  真正开始画金州城那年,他19岁。那是秋天的一个下午,董文浩来到金州古城墙东门楼台上,放眼向金州城望去,只见城北那段残留的护城河水泛着清波,城西的大片民居青瓦蒙蒙,城南的门楼、庙宇嵯峨屹立,城东的古城墙傲骨犹存。这一切都让他由衷地赞叹,应该把古城的雄姿美态画下来,把已经开始褪去的古城的美留给后人,留给子孙。

  为画古城旧貌图 遍访80多位“老金州”

  从1969年秋到1971年末的两年多时间里,董文浩下乡插队,每次回城他都会到古城里去画速写。1971年末,他被招工回城,在金州火车站当了一名装卸工,休息时间多了起来,他用了全部的工余时间和休息日到古城的各个角落去写生。

  董文浩在画遍金州古城的同时发现,从1843年到1893年这50年间,是金州古城最鼎盛时期,因为现存金州古城的许多重要建筑都留有那个时期的建造或翻新痕迹。他要用画复原那个时代的金州古城,除了现场画速写外,还要遵循历史,如实地还原那个时代的色彩和风俗。作为一名装卸工,董文浩无法看到可作参考的文字史料,从1969年到1980年,他遍访了城南街角的80多位“老金州”,听他们讲金州古城的各种史料,连古时候人们穿衣的颜色、商铺的牌匾尺寸他都仔细记录,画出了金州多处重要建筑和景观的速写稿9000多张,完成了他《金州古城旧貌图》画作的所有准备工作。

  从1980年到2005年,董文浩一边实地考证速写稿的准确度,一边将考证过的速写稿样儿以精工细笔画在宣纸上。这期间,董文浩磨秃198支毛笔,为了避免搬家装修占用时间,他曾三次放弃单位提供的福利调房机会,还曾省吃俭用花6000多元买回裱画机等设备,和老伴儿一起在自己家中完成画卷裱制。经过37年的努力,他的《金州古城旧貌图》终于展现在了人们面前。值得一提的是,该幅巨作除了有40平方米的金州古城城区图外,还配有150米长、92厘米宽,反映古城四野的长画卷,详实地展现了古金州的全貌。

  用画笔再现历史 古城“四部曲”达成夙愿

  2005年后,董文浩并没有停止用画笔再现历史的脚步。《金州古八景》,根据其上世纪六十年代写生稿回忆创作,以8幅作品描绘古八景最美时刻;长约25米的水墨连环画《得胜之歌》,根据1419年辽东抗倭战争“望海埚大捷”的战争资料和民间流传故事,以34幅水墨人物画、配有隶书故事说明的形式,历时4年精心展现了抗倭战争的精彩情节;于今年春节前夕完成的《古城金州庙会图》,不仅对200多名居民的肢体动作进行刻画,而且囊括了卖艺、杂耍、小吃等多种商业活动,再现了金州古城庙会的繁荣景象。

  董文浩说,正是创作《金州古城旧貌图》的37年经历,让他认识了绘画,认识了历史文化,更激发了他对金州的眷恋之情。如今,金州古城“四部曲”已全部完成,他的夙愿达成了。

滨海千年>>更多

书香大连>>更多

美丽大连>>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