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山:修复百里画廊 守好渝东门户
巫山,是重庆的东大门,是游览长江三峡的必经之地,小三峡、十二峰、神女溪……无不凭借着奇绝的峡谷风光蜚声中外;这里更是三峡库区腹心重镇,肩负着保护库区生态环境的重任。
巫山境内的大宁河,是长江三峡段内最大支流,素有“百里画廊”、“天下第一溪”的美称。近年来,巫山围绕大宁河水环境治理,持续推进以水生态修复、水污染治理和以饮用水水质安全为主要内容的水资源保护工作,在江面垃圾清理、生活污水处理、生态环境修复等方面下大力气改善水环境质量,守护了“渝东门户”的生态面貌,为长江经济带的长远发展夯实了生态根基。
紧盯长江治理
改善重点领域水环境
今年6月汛期时,大量来自长江支流及上游的垃圾漂浮物随着汛期涌入库区。为了保障长江航运和库区的水环境安全,无数双眼睛盯紧了这些漂浮物的去向和踪迹。
“长江大桥附近发现漂浮物垃圾,请迅速前往清理。”大宁河上,4艘全自动机械化清漂船上的清漂队员们接到指令,立刻开足马力,向出现漂浮物的河道驶去。
为提高清漂效率和效果,自去年以来,巫山县清漂队先后在巫山长江大桥、清漂码头、曲尺乡等7处重点区域安装了可实现360°旋转监控的高清摄像头,实时监控漂浮垃圾情况,做到及时发现及早清理、发现一处清理一处。
围绕“垃圾不出境、清漂不碍航、作业保安全”的工作目标,巫山县对水域漂浮垃圾始终保持高度警惕,特别是在汛期和蓄水期间,加大水域漂浮物监控力度,强化清漂工作,实行日报告制度;在大溪、曲尺、培石等重点水域,县里聘请水域清漂监督员,时刻监控水域内漂浮物及库岸生活垃圾情况,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清理、及时处理,节约运行成本。此外,县里还出动了环卫监督艇,坚持每天巡查,全面监控支流漂浮情况,层层设防、层层拦截,严格防控干支流漂浮物,坚决不让漂浮物流出渝东大门。
据巫山县生态环境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巫山全县共有干、支流(大宁河)专业清漂作业队2个,涉水乡镇清漂队5个,清漂打捞船只37艘(其中机械化专用清漂船4艘),监督执法快艇1艘,汽车吊1辆,水域清漂垃圾转运车2辆;清漂作业人员185人;已划定岸线长70米的水域清漂码头1座;带吊装系统的趸船1艘;大型清漂趸船和船舶废弃物接受处置船正在建造中。今年1月至今,全县已清理水面漂浮物1.9万吨。
提升污水处理能力
夯实环保设施基础
巫山县现有建制乡镇24个、街道办事处2个,应建生活污水处理厂24座,目前建成23座,在建的1座,即铜鼓镇污水处理厂正在加紧推进。届时,全县建制乡镇污水日处理量可达到近2.2万吨,实现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
污水处理设施工艺提升改造方面,2017年底,县城污水处理厂完成二期扩建及提标改造,目前日处理能力提升至31000立方米/天,可充分满足现有污水处理的需求。已启动4座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工艺技改,2020年将完成22座污水处理设施技改。
源头防范污染
修复岸线生态
水环境问题不能仅靠被动治理,还要在防范和修复上下功夫。
在农业和农村水污染防治方面,截至目前,巫山县用于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累计完成投资近2400万元,目前已完成官渡镇的水库村、三堰村、双树村、新营村、杨坝村和骡坪镇的茶园村、和平村、义和村、路口村、鸳鸯村等30个行政村环境连片整治。
为了减少农业生产对水体造成的污染,近年来,巫山县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面积达410万亩,引导农户施用配方肥3万余吨,减少不合理施肥量0.56万吨,缓解了水体富营养化的问题;累计建设农村户用沼气池21000余口、大中型沼气工程6处、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工程110余处,通过沼气池对人畜粪便的无害化处理,减少了对周边水环境的污染。
水生态建设方面,巫山大力实施大宁河生态修复工程,取缔网箱养鱼、拦河养鱼,实施增殖放流112万尾鱼。同时加强消落区的整治,每人每天划定500米责任区域,实行“地毯式”清理,确保了县域内长江干支流江清岸洁。
加强监管力度
细化风险防范
从源头上预防污染,能够极大地削减对环境造成的损害,而这需要依靠强有力的监管来达成。
除了严格落实污染物接收处理监管制度,保障污染物接收处理按规定进行之外,巫山严格按要求建立辖区污染物接收单位、污染防治应急队伍、取水口、敏感资源区等基本资料,并及时更新数据,以便更好地对辖区污染防治进行监管。
水环境保护无小事。在船舶污染应急能力、污染防治设备情况这些细枝末节的地方,巫山同样没有轻视。
船舶污染物的交付情况、防污证书文书的配备和记录情况、污染防治设施的配备及使用情况、船员对污染应急计划和污染防治设备的熟悉情况……为保障全县水域内通航环境良好,这些都在巫山县重点检查的范围内。
得益于上述措施,近年来,巫山县没有发生水域环境安全事故,长江干流水质保持上游来水水质,大宁河等主要次级河流满足水域功能要求,水环境态势总体稳定。
(重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