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市全力打造民生优先 幸福宜居的魅力新城
宽敞靓丽的万水泉大街 图片来源:包头日报
时间,是载今记往的刻度,也是衡量温情的尺度。
近年来,内蒙古包头市稀土高新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指示要求,兜底线、保基本、补短板、强弱项,统筹推进民生工程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每年用于民生领域的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80%以上;城乡居民养老、医疗保险覆盖率达95%以上;城乡低保、特困供养、高龄津贴、优抚对象补贴等10项惠民指标保持自治区最高水平;投资11亿元建成建筑面积78万平方米的安居工程,解决10350户居民居住问题……
包头市稀土高新区在发展民生事业上不务虚功、不图虚名、不做表面文章,真心实意回应百姓期盼,在系民情、畅民意、解民忧中,持续增进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城市环境更宜居 图片来源:包头日报
抓重点补短板 扎牢民生保障网
“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把经济发展成果更多地体现到改善民生上,是稀土高新区一以贯之的发展方向。
今年以来,包头市稀土高新区不断加大民生投入,着力解决城市发展中的“堵点”和“盲点”,全面完成745亩“大棚房”整治工作,加快供水供热、雨污管网、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稳定和扩大就业,重点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群体就业,深入开展技能培训,加大创业扶持力度,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逐步提升就业质量。全面实现健身设施城乡全覆盖,基本满足居民出门步行5-10分钟即可参与健身锻炼的需求。强化文体和精神文明服务,推动乌兰牧骑创新发展,精心筹划打造“稀土高新区春雨乌兰牧骑”,累计开展文化惠民活动50余场,形成1馆3站9中心的基层文化体系建设,有效整合场馆、设备、人员、经费、管理、服务等公共资源,实现公共文化三级网络共享共建。深化平安高新区、法治高新区建设,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加强社会矛盾和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
一本民生账本,放在为政者心头;一串民生硕果,挂在百姓笑脸上。包头市稀土高新区把民生小目标作为施政大方向,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全力打造民生优先,幸福宜居的魅力新城。伴随着一项项民生工程的接力赛跑,一张多层次、广覆盖、立体式、全纵深的民生保障网在高新区日益形成。
察民情听民声 回应百姓新期盼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近年来,稀土高新区逐梦前行,砥砺奋进,民生的落地,化作老百姓发自内心的一句句暖心感慨 :“现在看病真方便”“咱们的教育水平提高了”“住房条件越来越好,城市也变得越来越美”……
包头市高新区将棚户区改造作为改善困难家庭居住条件、提高百姓幸福指数的一项重要民生工程来实施,投资11亿元高标准建成了幸福家苑、万泉佳苑、民馨家园等5个安置小区,解决10350户居民居住问题,让百姓的“忧居”、“蜗居”实现了安居、宜居。坚持把教育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投资10亿元先后建设了万水泉中心小学、北师大附属学校等中小学校,全区中小学、幼儿园达15所,每万人拥有小学高于国家标准32%,每万人拥有中学高于国家标准77%。稳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区医疗卫生机构达到124个,卫生工作人员707人,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数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1.7%。建区以来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近300亿元,全区市政道路面积达到490万平方米,绿硬化面积1500万平方米,人均道路面积29.3平方米,高于全市平均水平81%,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2.5平方米,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41%和43%。
此外,包头市稀土高新区还进一步加强食品药品监管,在全市率先建成1200平方米的国家标准食品快速检测中心以及6个食品安全快检室,食品安全检测合格率达99%。全力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加强农民工工资支付监管,保持零拖欠良好态势。
一项项民生工程,书写着稀土高新区执政者对民生幸福的孜孜以求、对万家忧乐的心系情牵。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如此,政府给力,百姓得利,区域发展后劲有力。(包头日报)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