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璧县禅堂乡杨培芬:珍惜荣誉 砥砺前行_宿州文化馆

文明播报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明播报 > 正文
灵璧县禅堂乡杨培芬:珍惜荣誉 砥砺前行

2019-10-17  宿州文化馆

   

  “奏响国歌那一刻,我和战友们都激动得流下了热泪。6个多月来,大家互帮互助、互相支持、互相鼓励,终于迎来了这么荣耀的一天。那一刻,真正让我们感受到祖国的强大、人民的幸福。”说起10月1日参加国庆阅兵的经历,作为领导指挥方队一员的杨培芬仍兴奋不已。 

  杨培芬,灵璧县禅堂乡八一村人,2000年12月投身军营;2005年从哈尔滨指挥学院毕业;2007年参加武警部队特战法语培训,荣立三等功;2008年参加北京奥运会安保,荣获“先进个人”称号;2009年参加秦皇岛支队(团)比武获得个人第一名,被表彰为“十大训练标兵”;2010年参加武警部队比武获得第10名,荣立三等功;2011年参加武警部队比武获得第一名,荣立二等功;2012年被河北省总队表彰为“军事十大训练标兵”,荣立三等功;2016年被河北省总队评为“燕赵十佳卫士”;2017年参加河北省总队散打比武获得第一名;2018年参加河北省总队特战比武获第三名,被评为“优秀导调员”、“优秀侦察参谋”。

  杨培芬的爷爷是抗美援朝老兵,父亲也有8年从军经历。受家庭的熏陶,杨培芬从小就爱上绿色军营,立下了参军报国的志向。“我是听着爷爷和父亲的故事长大的,从小和弟弟一起练习立正、稍息、踢正步、站队列、射击等。2000年12月我入伍前,父亲还手把手教我如何打背包。”杨培芬对记者说,“作为军人世家,到了我这一辈,更要努力学习各项本领,不失军人本色。”

  “崇尚英雄,才能出英雄;争当英雄,才能英雄辈出。”提到国庆阅兵前的训练,杨培芬说,站军姿是最基本的训练内容,要做到一个小时不动、两个小时不晃、三个小时不倒,同时还要练习40秒甚至1分钟不眨眼。夏天训练场上最高气温超过40℃,汗水不仅浸透衣服,还顺着裤腿流进皮鞋。训练中最大的讲究叫“八线齐”,即帽线齐、眼线齐、额线齐、胸线齐、腰线齐、臂线齐、手线齐、枪线齐,同时在踢腿功、摆臂功、站立功方面都严格标准。为了把每个动作练到最好、练到极致,杨培芬给自己“加餐”,每天都要将教练员的训练科目再翻倍练习。“每天高强度训练10个小时以上,踢坏了4双皮鞋,辛苦是肯定的,但是一想到能参加阅兵、尽显军人风采,一种强烈的荣誉感让我坚持了下来。经过6个多月日日夜夜的训练,当我和战友们正步经过天安门城楼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时,不禁为祖国的强大感到无比自豪和骄傲。”杨培芬激动地说。

  自古忠孝难两全。在阅兵训练期间,杨培芬的父亲因脑梗住院1个多月,为了不影响他的工作,家人没有告诉他。“孩子,保家卫国是你的职责,不能有半点闪失。”杨培芬的母亲向他解释。说到这里,这位坚强刚毅的军人流下了愧疚的眼泪。

  “生命担当使命,阅兵场就是战场。参加阅兵是荣誉、是历练,更是军人的忠诚、责任与担当。能昂首阔步走过天安门广场,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是我的骄傲。”杨培芬铿锵有力地说,“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会继续发扬‘阅兵精神’,珍惜荣誉,砥砺前行,不辜负党和军队的培养,不辜负家乡父老的殷切期望。” (拂晓新闻网 杨雪)

责任编辑:郭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