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0-28
“小鸡啄米”“孔雀开屏”“鲤鱼跃龙门”“山鹰俯冲”……10月22日上午,走进青阳县杜村乡上峰村扶贫车间,记者就被展示台上的一排标本吸引,这些活灵活现的小动物是标本制作师孙正武的杰作。
2017年,杜村乡党委政府动员孙正武回家创业成立青阳县正午标本制作有限公司。回乡后,孙正武高价收购贫困户家中的家禽家畜,帮助有意向的贫困户学习标本制作,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为了让孙正武安心留下来,杜村乡利用扶贫项目资金建立了扶贫车间和扶贫驿站,为他提供合适的工作场所。
不远处的木耳基地上,几名村民正忙着整理菌棒。“在‘小孬子’这一天有80块钱呢,现在一个月的收入都赶上以前一年的了。”村民盛立新笑道。“小孬子”邓坤胜是土生土长的杜村人,早年在外从事运输生意,2016年回乡创办了小孬子家庭农场,现在每年培育20万袋菌棒,带动20多名贫困户增收。
能工巧匠、种植能手、文化传承人等各类乡土人才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基石。近年来,杜村乡在政策上倾斜、技术上指导、资金上扶持,为孙正武、邓坤胜这样的乡土人才搭建创业平台,优化置业环境,促进更多乡土人才安心创业发展。该乡建立乡土人才信息库,建立健全乡土人才发现和培养机制,分级分类开展乡土人才培育工作。目前已成功建立在外成功人士人才库、民间艺术家人才库、创业就业贫困户人才库等多个子人才库。与此同时,把优秀乡土人才纳入入党积极分子和村级后备干部培养行列,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推动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组织保证。截至目前,杜村乡共有47人纳入乡土人才库,5人纳入村级后备干部库。
“种植覆盆子让我的腰包鼓了起来,今年我还想学习更多的中草药种植技术,扩大种类及规模,走上致富路。”不久前,村民刘长龙在中草药种植课堂上作出了新的种植规划。一直以来,乡土人才素质、知识、技能等方面的不足成为制约他们做大做强的主要因素。近年来,杜村乡根据不同类别人才的需求开设相应专题课程,邀请经验丰富的人才现身说法,讲农家话、传农家经,以“课堂培训”“技能交流”等形式提升乡土人才文化和经营水平。今年以来,已先后举办油茶技术培训班、餐饮从业技术培训班等8次,参与培训人次达400余人。此外,建设阳光服务站暨杜村乡非遗文化传承馆,为非遗文化传承人们提供排演、活动场所,为群众提供非遗文化体验平台。
“乡土人才是带动家乡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一支重要力量。今后,我们将制定更多的优惠政策,提升服务质量,优化发展环境,促进本土人才队伍成长壮大。”杜村乡组织委员储晨说。(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