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浙江古籍出版社出了一本短小精悍、别开生面的历史小说《琴鹤遗恨》,为读者演绎了一部南宋时期岳飞与陈协共同谱写的碧血丹心、矢志报国的故事。

  岳飞是国人耳熟能详的南宋名将,而陈协当过岳家军的监军,正史中对他没有多少记载。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在有限的史料中进行艺术虚构,创作一部反映陈协与岳飞亲密无间、合作抗金故事的艺术作品,难度可想而知。然而令人惊喜的是,《琴鹤遗恨》在真实的历史框架中,充分放飞了艺术想象的翅膀,把一个活生生的陈协呈现在世人面前。

  在基于历史真实的基础上,小说故事架构主要包括四个方面:除去一、四部分的开头与结尾,主要故事情节集中在第二、三部分。整个小说的情节依次展开,环环相扣,布局精巧和谐,文字古朴简约,故事精炼含蓄,情节曲折动人,令人能一口气读完并经得起回味。

  小说从陈协被贬金华任知县写起。从《楔子——协九怪梦》到第一章《神秘来客》为小说的第一部分。在《楔子》中,作家以素描写法,营造了一种惊恐不安的气氛,没有拖拖拉拉地交代背景与刻画人物,而是刻意烘托氛围,为主要人物登台作铺垫。紧接着,第一章《神秘来客》缓缓叙述绍兴十一年(1141)春来访的神秘人物。作者先笼统写这三位来客——那位壮汉面带威武之气,还有两个年轻的随从,像摄影机从远处拍摄,然后镜头缓缓推近,直到看清了三位来客的面目。从他们与陈协的对话可以看出他们是至交好友,以及当时的时代背景、他们各自的处境和心情。到访者原来就是大名鼎鼎的抗金名将岳飞父子和部将张宪。这是小说的开篇,主要人物均已登台亮相。

  从第二章《黄鹤楼上》至第四章《战和之间》,作者采用倒叙手法,叙述陈协与岳飞共同抗金的故事,此为小说的第二部分。绍兴六年(1136年)三月的一天,岳飞与陈协登上鄂州城西的黄鹤楼,岳飞作了后世盛传的《满江红·登黄鹤楼》,其中提到:“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岳飞的词抒发了雪国耻、复国土的雄心,深深地触动了陈协。在这部分,作者对岳飞抗金等场面采取印象式勾勒,较少描写他们在正面战场的抗金活动。作为名将岳飞在历史上早有定论,坊间流传着各种版本的岳家军抗金的故事,早讲述得出神入化。所以,作者独辟蹊径,紧扣陈协对当时敌我双方的形势的准确分析,渲染两人共同的杰作“反间计”,使宋军不战而屈人之兵,让金国苦心扶植的傀儡伪齐刘豫皇朝覆灭。这样,既避免重复传统的岳家军正面抗金的故事,又可在与敌人的斗智斗勇中凸显陈协与岳飞深厚的战友情谊和各人的独特个性:岳飞坦荡刚烈、才俊超群、英明果敢,陈协则老成稳重、见多识广、睿智沉着。正当岳军大举北上,收复大量失地时,南宋朝廷却风云突变,宋高宗倾于对金主和。高宗本来就一直在主战与主和之间摇摆不定。当金兵大举南下,威胁其政权存亡时,他就主战,重用岳飞、韩世忠等主战武将;而一旦这些将领收复中原大片国土,把金国逼得大有把“靖康之变”中被俘徽、钦两帝等放归时,他就力主媾和。他真正想要的是偏安保位,所以此时他就罢斥主战派的大臣们,再次重用主和派的秦桧为丞相。

  从第五章《暗潮涌动》至第十三章《黄雀在后》,讲述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暗战,这第三部分也是全书最主要的部分。陈协因力挺岳飞而得罪了主政者,被调离军职,到建康府做知府。就此时,他得知一个秘密组织“皂衫卫”,要派人暗杀主战派将领。这个“皂衫卫”直接隶属当朝丞相秦桧,主要由万俟卨出面站台。万俟卨名义上是监察御史,实际上是“皂衫卫”的大头目之一。朝中主和的当权者,对于掌握南宋大部分军队的抗金将领们,是极不放心并极端仇视的,既然不便公开治罪,就只能采取这种下三滥的办法。如果说第二部分写了正面战场宋金两军的厮杀,那么,这部分则写了一场特殊的暗战,甚至比正面战场更加惨烈。面对秦桧主导的暗杀阴谋,陈协也暗中联络朝廷内外的抗金派忠贞之士组织反击。他们以暗治暗,布置下三面撒网,四管齐下之阵势。

  这些主战派为保护岳飞、韩世忠等将领免遭暗算而与“皂衫卫”进行的殊死搏斗,搅动了整个朝廷,并波及民间,于是各路江湖杀手粉墨登场、金蛇狂舞,小说呈现出一派武侠特色。故事变得头绪纷繁起来,情节也跌宕起伏,引出了两面狼、万花船主和赛神狐等主要杀手或侠客。他们有的兵分几路,追杀主战派将领。有的来去无踪,兵来将挡,神秘莫测。对于这场复杂暗战中赛神狐这个重要人物到底属于什么阵营,作者有意不加点明,只在前后文字中铺垫了一些暗线,以引导读者自己去求索。对于一些中间环节,作者又作了省略和删减,这样不仅使行文简约,更能多留给读者想象的余地,增加趣味性。经反复品阅就会发现原来赛神狐正是陈协派出去的心爱部将虞候施全。他不辱使命,不仅渗透进敌对阵营内部,机智地先后清除了罪大恶极的两面狼、善下毒的“银环蛇”和隐藏在陈协身边的刺客等对手,最后又暗助梁红玉(韩世忠夫人)在万花船上安排了一场请君入瓮的大戏,逼迫万俟卨几乎招供其阴谋计划的全部,从而确保了抗金将领们的人身安全。这部分写得相当精彩:一条主线索贯穿首尾,其间旁枝迭出,险象环生,高潮不断。小说以传统的章回形式,辅之以武侠小说元素,并采取印象式勾勒的现代手法铺叙故事。

  《椽子出头》为小说的结尾,即第四部分。功高震主的岳飞虽然躲过了暗箭,但是,他已经突出来的椽子,必须迎接暴风骤雨。绍兴十年(1140年),岳飞进行了第四次北伐,这是他最后一次也是战果最辉煌的一次北伐。然而,这次战役和以后的淮西战役,使皇上与臣子、将领与将领、主战和主和、君子与小人等的矛盾都集中到岳飞身上。绍兴十一年(1141年)岳飞父子因此被收入大理寺监牢。秦桧在宋高宗的授意下,处决了岳飞。最后,作者又以《尾声——琴韵鹤影》对岳飞、陈协等悲剧人物的历史背景及其影响作了必不可少的补录。在岳飞受冤被害的前后,朝野众多的忠贞之士,也相继遭到严重的迫害。陈协悲愤辞官,隐居于诸暨白鹤山。

  小说通过全部故事情节及其社会背景提出了一个重大问题:为什么岳飞精忠报国却必然以悲剧作结?为什么陈协等人能洞察世事却无力扭转乾坤,明知国运大凶却不能力挽狂澜?当然宋高宗及秦桧、万俟卨等人,其历史罪责早有定论,但也不能无视造成岳飞、陈协等人的悲剧还有更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一如书中所说:从中华历史看,分久必合,凡国家分裂的时代,总有一股强大的历史潮流冲向统一,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而岳飞、陈协等历史人物,自觉或不自觉地都是这股历史冲力的承载者。他们力图使中华金瓯不再破裂残缺的高尚愿望和努力终成泡影而形成悲剧,正是由于历史的必然要求,和实现这一要求的具体条件还远未成熟这一对矛盾所决定的。宋金之争也属于大中华的内战,所以以往有些史书把岳飞等定位为“民族英雄”,当然是不妥当的。但把他们定位为力图使国家完整统一而牺牲的古代先烈,则应当是可以考虑的。当严寒刚缓、早春的气息稍现时,那些最敏感的草木,必抢先绽放花朵;但寒潮一来,也难免落红遍地,这虽然令人惋惜,但落红不是无情物,已留春息在世间。岳飞、陈协等历史人物也一样,他们的历史悲剧也并非完全徒然的,他们为我们留下了为国家强大、国土完整、民生安定而忘我奋斗的正义之气。

  我说这是一部值得回味的小说,主要还不是指其情节曲折错综,令读者眼花缭乱、应接不暇,有时还需三思才能将小说的背景和故事还原成一个整体,而更是指小说作为一个整体所蕴含着的一个重大问题,即对岳飞、陈协等人的历史悲剧应作何种新的阐释,对这些历史人物应作何种新的历史定位。对这一问题,我看不仅应引起普通读者作些思索,也可作为文学界和历史学界的研究参考。(王予霞)

责任编辑:黄玲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