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文化馆-心学大师之初 王阳明故居
» 正文 您的位置:余姚文化馆 » 人文山水

人文山水

心学大师之初 王阳明故居

来源:余姚文化馆 时间:2016-03-16 14:18:57 文字大小:T|T

前言:

  王阳明(1472-1529),原名云,后改名守仁,字伯安,世称阳明先生,浙江余姚人,我国古代着名哲学家、教育家和军事家,官至南京兵部尚书,封新建伯,谥文成。王阳明创立的独具特色的“心学”体系,冲破了当时程朱理学的传统藩篱,在明以后占有重要地位,影响深远。其门徒遍布天下,学术流传至今,堪称学界巨擘、“百世之师”。清代名士王士祯称赞王阳明“立德、立功、立言皆居绝顶”,为“明第一流人物”。

                                             

  说起王阳明,人们第一时间想到的便是他的心学理论。若不谈心学,他是一位热衷于山水诗歌创作的诗人。王阳明的山水诗将物、性、情、理融为一体,除了有灵动的语言,还有一股浓浓的思乡之情。

  明成化八年,王阳明出生于素负盛名的“东南名邑”——余姚,其诞生处“瑞云楼”位于龙泉山北麓。“我爱龙泉寺,寺僧颇疏野。尽日坐井栏,有时卧松下。一夕别云山,三年走车马。愧杀岩下泉,朝夕自清泻。” 《忆龙泉山》中,王阳明表达了自己对故乡深深的怀恋之情。童年告别故乡后,他曾多次返乡祭祖、讲学、探亲。

  走进王阳明故居,不仅是一次简单的人文之旅,更是一次与先者“交流”精神之旅。

                                             

                                                       五百年风雨洗礼,不变的典雅柔情

  王阳明故居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期间,虽然经过多次改建、扩建,但其主体格局未有大的改变。从20世纪80年代到现在,余姚市人民政府持续投入巨资,按照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对王阳明故居实施整体修缮。修缮中,设计师参照古文献《瑞云楼记》等所述,尽力恢复故居的历史面貌,使故居保持宏伟又细腻气息。

  故居四周筑有高大的马头墙围护,大小庭院错落有致,其典型的硬山造建筑风格与素雅的装饰,简洁大方。故居的主体建筑坐北朝南,依中轴线由南往北,依次为照壁、门厅、轿厅、仪门、大厅、主楼(瑞云楼)、后罩屋,其东西各有配房和侧屋。粉墙、黛瓦、青石墁地,具有独特风情王阳明故居,堪称浙东地区书香门第宅院的典型代表。

                                             

  故居的大厅是三开间高平房,在整个建筑群中处于主导核心地位,大厅前设卷棚廊轩,用材粗壮,因其面对龙泉山,后人称其为“寿山堂”,寓意 “寿比南山”。

  走入大厅,内部高大宽敞,结构古朴大方,构件装饰严谨,令人心生肃敬。这是王家接待重要客人及举行婚、丧、祭祀等重大礼仪活动的场所。大厅室内的陈设按尊卑、贵贱、主客之序相应排列,极具法度且注重礼制。

  在大厅中,参观者能看到明隆庆年间王阳明画像的重绘本,其音容笑貌仿佛展现眼前。大厅布有 “吾心光明”题匾,它取自于王阳明先生临终遗言“吾心光明,亦复何言”。厅内书写着“兴教育人千秋师表,经文纬武百代楷模”“直节丰功铭后世,良知理学纪先生”的楹联,令人想起先生的殷切的教导。

                                            

  王阳明出生前,他的祖母梦见“天神衣绯玉,云中鼓吹,抱一赤子,从天而降”,于是,他的祖父为他取名“云”,并给他居住的地方起名为“瑞云楼”。

  瑞云楼为重檐硬山、五间二弄的二层木结构楼房。楼下明间檐下悬有史树青先生题写的“瑞云楼”匾额;明间前檐柱的楹联为“立德立功立言真三不朽,明理明知明教乃万人师”;内檐柱的檐联为“曾将大学垂名教,尚有高楼揭瑞云”。

  王阳明生前,多次回余姚省墓,正德十六年(1521),他重访故居瑞云楼时,触景生情,潸然泪下。

                                             

                                                                一桌一椅,昔日重现

  为了充分展示王阳明故居的历史文化内涵,按照各建筑单体的功能,故居内布置了《王阳明生活场景复原陈列》、《真三不朽——王阳明生平事迹陈列》、《一脉良知——王阳明弟子生平事迹陈列》、《知行天下——全球视野下的王阳明及其学说》这四个主题陈列。

         

  家塾、卧室、书房、佛堂等,根据古代文献及明代浙东的风俗,故居内复原陈列着不同的生活场景。西花厅的桌椅、书房的笔砚、厨房的灶头、闺房的洗漱台……这些精细的布置展现了王阳明童年时代余姚大户人家中书香门第的生活环境,烘托出安详、惬意、融洽的家庭氛围。

  棋室、画室、琴室等体现了少年王阳明丰富的生活情趣与良好的艺术修养,也渗透出王阳明一家的家庭内涵。而妹妹的绣房、闺房,祖母、母亲的佛堂等,潜意识地在王阳明的性格中植入了柔性的种子,也为其今后“出入于佛老”埋下了伏笔。

                                                    

  瑞云楼一楼布置有《真三不朽——王阳明生平事迹陈列》。陈列以“名显故里 溯姚江一脉”、“宗承心学 集名教大成”、“文治武功 铸名臣风范”、“词章书翰 领一代风骚”四个部分,展现了王阳明哲学、教育、政治、军事、文学、书法等方面的作为,描绘出王阳明波澜壮阔的一生。

  在这里,参观者不仅可以了解王阳明的家族渊源,还可以理清其“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的心学发展历程。此外,参观者能学习王阳明娴熟的军事智慧和才能,欣赏其精湛的书法艺术作品。

  除静态展示外,贵宾室播放有电视艺术片《王阳明》。该片以生动的语言、优美的画面、严密的逻辑,向参观者全面、系统地展现王阳明坎坷的一生。

                                                    

  后罩屋布置有《一脉良知——王阳明弟子生平事迹陈列》。陈列以“浙中王门”、“江右王门”、“南中王门”、“楚中王门”、“北方王门”、“粤闽王门”、“泰州学派”、“黔中王门”八个学派为基础,全面介绍了王阳明在浙江、江苏、江西、安徽、湖南、湖北、贵州、福建、广东、河南、山东、广西、陕西等地的讲学概况和弟子传承。参观者可以在这部分熟悉王阳明嫡传弟子、再传子等概况,还能够从宏观上掌握阳明后学各学派的不同学术观点,包括阳明学最终分裂的根源。

  陈列的结尾,布置有《王阳明师徒对话——天泉证道》场景。月光下,王阳明与弟子站在一起,道出了他对自己一生学术的最终总结:“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这四句话史称“王门四句教”。

                                                    

  西仪房布置有《知行天下——全球视野下的王阳明及其学说》陈列。这部分系统介绍了王阳明去世至今的五百多年间,后人对他的纪念及研究。后人对他的学习与缅怀,反映出他创立的心学体系不仅经受了历史的考验,更是跨越了国界和文化的局限,影响中国、韩国、日本、东南亚、美国、俄罗斯等多个国家,成为全球一大“显学”。


更多
余姚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余姚文化馆  ©版权所有
京ICP备第03014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 101201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