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手之劳”与“分内之事”--中国文化馆天津河西
当前位置:河西文化馆 > 原创评论

“举手之劳”与“分内之事”

来源:天津日报  发表时间:2019-06-12 08:10
[打印]  [关闭]

  垃圾虽小,却牵着民生,连着文明,更系着绿色发展。垃圾分类不仅是民生问题,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题中之义。只有放眼长远,培养垃圾分类的好习惯,把“举手之劳”变为“分内之事”,垃圾分类才会成为“新时尚”。

  垃圾分类早已不是陌生概念,然而在实际生活中,很多人都有这种感受:垃圾分类讲了这么多年,但真要站到五颜六色的垃圾桶前,还是不清楚到底要怎么分。废灯泡怎么扔、厨余垃圾如何投放、用过的纸巾是否可以回收……最后干脆“一勺烩”,一扔了之。垃圾分类,绝非一日之功。培养垃圾分类的习惯,首先要让观念“绿色”起来。通过潜移默化的宣传教育,激发人们对于美好家园的环保追求,树立节约资源的环保自觉。津南区双桥河镇通过举办垃圾分类趣味运动会,在寓教于乐中提高青少年的垃圾分类意识;和平区崇仁里社区采取专题培训、设置展牌、入户发放倡议书等宣传手段,逐渐让垃圾分类观念深入人心,成为每个家庭的生活习惯。从过去的“随手扔”到如今的“随手分”,人们在形成绿色生活方式的同时,也把城市的“绿色名片”越擦越亮。

  垃圾分类是一个“链条”,环环相扣。借用“木桶理论”做个简要分析,投放、收集、运输、处理,样样都需要下“绣花功夫”,处处都需要精益求精,任何环节出问题,都会成为漏水的那块木板。千难万难,行动起来就不难。东丽区华新街华富家园小区利用互联网技术,前端通过APP指导分类投放,再经由垃圾分类自动回收机“吃”进垃圾,然后进入分类打包和无害化处理程序。利用科技这个法宝,让垃圾分类更精细化、便利化,帮助市民形成绿色生活方式。

  小习惯透视大文明,人们的举手投足间,折射出环保意识的高低和社会文明的成色。践行绿色发展,人人都应是参与者,从垃圾分类这样的“举手之劳”做起,让绿色生活方式从理念变成行动,垃圾分类的“时尚春风”就能吹遍津沽大地。

编辑:廉 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