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培元 - 三门峡文化馆 - 三门峡文化馆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魅力三门峡>历史名人 > 详细内容
曹培元
发布日期:2011-06-01 来源:三门峡旅游网 责任编辑:马江波

  曹培元(18s91958),字植甫,曹靖华之父,晚清秀才。其愤于时弊,立志终生从事乡里教育事业,培育故乡贫苦子弟。起初他主持朱阳关分州义学,后于汤河、马耳崖、五里川等地任教,桃李遍卢氏。    曹培元为人刚直,力击时弊,反对守旧,力持创新。教学反对囫囵吞枣,主张灵活运用。反对不求甚解、刻板死背的教学方法;注重比较,讲清道理。民国23(1934),先生65岁大寿,执教已45载,鲁迅先生为他写《河南卢氏曹先生教泽碑序》,高度赞扬他幼承义方,长怀大愿,秉性宽厚,立行贞明,躬居山曲,设校授徒,专心一志,启迪后进,或有未谛,循循诱之,历久不渝,惠流遐迩,又不泥古,为学日新,作时世之前驱,与童冠而俱迈,爱使旧乡丕变,日见昭明,君子自强,永无意必,而韬光巷里,处之怡然,此岂轻才小惠之徒所能至哉。”    民国23(1934)冬,国民党第19路军第60师从开封调至五里川、朱阳关一带驻防,阻击中国工农红军第25军北上抗日。春节期间,师长陈沛为了鼓舞部队士气,收买拉拢群众,从外地请来一个剧团,在朱阳关小学院内开联欢晚会,曹培元写一副对联,贴在舞台明柱上:舞台即是世界,世界便是舞台,演员在演大家,大家都是演员。一天,陈沛请曹先生面叙。曹培元直言不讳地说:常言讲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当今日冠侵华,步步逼进,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贵军不在前线抗日,却来后方同室操戈,攻打红军,不知师长对此有何评论?”陈师长面红耳赤,支支吾吾地说: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敝人是身不由己,旨意难违……”。没等陈沛说完,曹培元气愤地质问:那么天意、民意、世情、国情能违吗?岂不知水能浮舟,亦能覆舟,民心更不可违广曹老先生的直言相谏,虽使这次会见不欢而散,但在60师驻防期间,反共活动却有收敛。抗日战争胜利前夕,毛泽东赴重庆与蒋介石谈判时,访问设在重庆的中苏文化协会,问曹靖华:豫西卢氏县有位曹植甫先生,你可认得?”曹靖华回答:那是家父。主席未到豫西,怎么认得?”毛泽东说:我是从鲁迅着作中看到的,如有机会到豫西,一定去拜访你父亲!”    民国35(1946),新四军五师中原突围后,曾在卢氏县五里川开辟工作。曹培元出面召集地方名流开会,为新四军筹集粮食。建国后,曹培元为河南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特邀代表。1958年曹培元病故。为感念他一生致力于山区文化教育事业,卢氏县人民政府在五里川中学院内为他树碑建亭,并刻鲁迅所撰碑文手迹。1986年,当地人民政府为曹培元建尊师亭,立教泽碑。曹培元一生富有着述,可惜多已失散,今存者尚有手抄本《家书集》下卷及《劝学篇》等。

   

   

   

   

三门峡文化馆 ©版权所有
主办单位:三门峡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京ICP备1003144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1012010003
  • 腾讯微博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

  •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