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馆联盟 上海-闵行
中国文明总网站
联盟网站
邮箱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原创评论(中国文化馆录用)
“文字造屋”要善于汲取生活养料
  他是作家中的“劳动模范”,笔耕不辍、着作等身;他是2016年“国际安徒生奖”获奖者,也是首位获此殊荣的中国作家;他一直坚持用诗意的语言,抒写道义、审美与悲悯,引领孩子们历练成长……本期《深入生活 扎根人民——文艺名家讲故事》栏目对话着名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中国文化馆) 

  曹文轩说:“文学是另一种造屋”。诚然,文字建造的是可以安顿人心灵的屋,是可以承载自由思想的屋,也是可以躲避俗世风云的屋。文字造屋的关键并不在于文字的多寡,而在于文艺匠人对文字独具匠心的排列组合。 

  从生活中汲取“造屋”的养料。一切文艺作品都源于生活。优秀的文艺匠人都是生活的观察家。善于俯身看花开花落,虫来虫往;善于仰望星空,看云卷云舒;善于在平凡的生活中觅寻趣事;善于体悟生活中的善恶美丑。在无心者看来,生活不过是日复一日的柴米油盐酱醋茶。在高明的文艺匠人眼中,生活却是色彩缤纷,味道醇厚,还有着立体多维的视角,他们总是能从生活这方“试验田”中收获一个又一个不同的惊喜。 

  文字造屋要让创新思维开疆扩土。从唐诗、宋词、元曲到明清小说,从丹麦童话、日本俳句到欧美浪漫主义文学,文字通过独特的创造性的排列组合,鲜活了古今中外诸多文学生命。文艺匠人必须配备创新思维,才能写出更活跃的文字,更调皮的段落,更经典的文章。创新,是为了让作品更优雅,更从容,是为了让文学更好地烙印生活,指引方向。 

  文字造屋要善于推敲打磨。有关《吕氏春秋》一字千金的故事,许多人都耳熟能详。一部作品从构思,成形,到最后的完稿,势必要经过反复的增减打磨。欧阳修晚年,将生平所写的文字一一加以修改。笑称:“不怕先生骂,却怕后人笑。”事实上,但凡经典之作,无一不是精心增减打磨的成果。但凡是高明的文艺工匠,也都不吝在作品打磨上耗费时间。文字造屋,既是为自己造屋,也是为他人造屋。因此,对作品细细打磨,认真推敲,是文艺匠人应有的敬业精神。 

  近年来,从莫言到曹文轩,从诺贝尔文学奖到国际安徒生奖,中国的文学巨匠频频走向世界的中心舞台。随着国际交流的进一步深入,中外文化的进一步融合,中国文学正在以更加自信的步伐向前迈进。与此同时,我们也须警惕一些粗俗文学的造访,别让文字造出令人厌恶的“烂尾楼”。(闵文) 

 中国文化馆网站
上海闵行文明办 上海市闵行区委员会宣传部主办
sh.wenming.cn/mhwmw 版权所有 ALL Right Reserved
沪ICP备1104393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