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好“老”带好“小” 安溪上山村驱动爱的正循环_文明创建_泉州文化馆
养好“老”带好“小” 安溪上山村驱动爱的正循环
来源:泉州文化馆 发布时间:2019-10-25 责任编辑:黎灵寿 王娇榕

  上山村每月为当月生日的老人集体庆生 (林水碰 摄)

    安溪县凤城镇上山村的老人们很幸福——

  在村里的日间照料中心,老人们可以话家常、免费吃住、集中庆生,老有所养不孤单;在每一个平常的日子,由70多位行动方便的老人组成的老年志愿者队伍,进茶室、进家庭、进店铺、进宗祠、进学校,化解矛盾纠纷、增进邻里和谐,老有所为献余热。

  当前,以“强基促稳”行动为重要抓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正在全市深入开展。在安溪县委、凤城镇党委重视指导下,安溪上山村以“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为初心,积极关爱老人,也动员老人服务社会,激发涟漪效应,驱动了“养好‘老’、带好‘小’”的爱的正循环。

  从物质到精神 “五项关怀”温暖老人心

  背倚凤冠山,上山村村名虽然带“山”,事实上是安溪县城中心地带的城中村。全村有3686人,分布在7个自然角落,其中60岁以上老人428人,占比11.6%,已超过10%的老龄化社会划定线。如何关爱服务好老年人群体,成为村党支部着力探索破解的命题。

  “经济条件好了,老人们衣食无忧,但子女外出务工,精神上普遍比较孤单。”由“老人们最需要什么”破题,上山村多方筹资500多万元,在安溪县首批建成村级日间照料中心。走进这个上下七层、建筑面积约1900平方米的中心,功能空间一应俱全,老人们在这里聊天交流、读书看报、打牌下棋、上课上网、唱歌跳舞、吃饭休息,各得其乐。

  “从物质到精神,村里依托这一空间,策划提供‘五项关怀’,全方位关爱老人。”上山村党支部书记李世贤介绍。

  物质上,既有免费吃住的“共享餐周”,全村每个自然角落60岁以上老人,可以轮流到日间照料中心免费吃住交流一个星期;又有集中庆生的“星日聚会”,以每月首个星期三为集中日,为当月出生的60岁以上老年人集体过生日,吃寿蛋、寿面、寿糕,有时也邀请辖区内县六小、六幼的师生互动参与,老少同乐。

  精神上,丰富的文娱活动让老人老有所乐,义诊室、心理诊疗室为老人送上健康关爱,还邀请老年大学专家、党员志愿者等,上门讲国情市情、大政方针,拓宽老人们的视野。

  “刚刚过去的重阳节,村里还操办集体重阳宴,让老人们深感被重视。”上山村老人协会会长林奖励说,通过这些具体细致的关怀,老人们的空虚寂寞缓解了,偶尔婆媳邻里间有点磕磕碰碰,有地方可以倾吐、开解,也就想通了,极大提升了老人们的幸福感、安全感、归属感。

  从反哺到奉献 “五进”活动传递正能量

  “五项关怀”反哺老人、服务老人,也温暖了老人,进而激发他们继续奉献社会、发挥余热的主动性、凝聚力。

  林奖励说,400多名老人中,行动方便、家庭照料任务较轻的70多位,自发组建“强基促稳”老人志愿者服务队,走街串巷,开展进茶室、进家庭、进店铺、进宗祠、进学校的“五进”活动。

  在“民情茶室”,他们协助村两委调解土地纠纷、家庭纠纷等民事纠纷,促进了邻里和谐、化解矛盾于萌芽;在群众家中,他们开展谈心慰问、倡建“平安家庭”,从家庭这一社会最小单位唱响和谐;在店家商铺、农贸市场,他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劝导规范经营、诚信经营;在宗祠,他们利用祭祖、家族聚会等契机,讲好家风家训、倡导移风易俗;在学校,通过“老幼携手”,宣传政策、传承文化。

  “老人是个宝。村里大小事,很多少了老人帮忙还不行。”李世贤说,不久前,村里两户人家因陈年旧事发生土地纠纷,多亏了老人们回忆历史、复原事件,并凭借在家族内德高望重的身份,分头做好双方的思想工作,矛盾纠纷才得以迅速调解处置。“像国庆、五一这些假期,老人们也放弃休息,上街督导卫生、维护秩序,类似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有了老人们做标杆、树榜样,上山村的公序良俗逐渐形成,潜移默化影响带动着更多村民群众。统计显示,在“老有所养”的基础上,上山村又聚焦“幼有所学”,组建总金额超过200万元的村级专项基金和其他各类专项基金,用于奖教奖学。“今年村里本科以上入读学子超过30人,村一级发放了20多万元奖金。”李世贤说,这一人数数倍于往年,振奋了全村崇文重教、育才兴学,为国家培养栋梁之材的热情。(泉州晚报记者 孙灿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