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用爱传递城市文明正能量---乌海文化馆
志愿者:用爱传递城市文明正能量
发表时间:2018-06-06    来源:乌海文化馆

  大爱无疆  让爱飞翔— —记自治区学雷锋活动示范点乌达区手牵手爱心协会 

  3年里,他们先后志愿服务上千余次,为贫困家庭捐款捐物几十万元,为老年人发放“黄手环”几百个,为乌达区1.6万名适龄儿童开展先天性心脏病筛查;他们不断践行雷锋精神,用公益活动感染万千市民…… 

乌达区手牵手爱心协会为老人们免费发放“黄手环”。(邬大伟  摄)

  2015年乌达区手牵手爱心协会正式成立,以弘扬雷锋精神、践行志愿服务为目标。经过3年的发展,这支爱心团队不但扩展到200多人,更连续3年获得市级“优秀志愿服务组织”“学雷锋示范点”等荣誉称号。协会会长贺惠娟是看着乌达区手牵手爱心协会一点点成长起来的,她说:“公益活动就像火苗一样,只有我们努力去做,公益路上的同路人才会越来越多。” 

  2016年,乌达区手牵手爱心协会携手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为乌达区16万名适龄儿童进行了先天性心脏病筛查,并帮助7名患有先天性脏病儿童免费做了手术,让整个乌海都知道了协会的善举。 

  公益无大小,爱心最重要。除了大型医疗义诊外,乌达区手牵手爱心协会还通过文明志愿者站岗执勤、发放“黄手环”关爱老人、做义工宣传文明交通等活动,呼吁更多人参与到公益活动中来。 

  在公益路上,他们不仅是学习雷锋的行动者,还是雷锋精神的守护者,用最朴实的行动和最响亮的口号,让更多的人了解公益志愿活动,也召唤越来越多志同者加入到公益志愿活动中,用燎原之势升腾起热情之火,用平凡的善举擎起了道德的旗帜。(乌海日报  王超) 

  “驻””进村民心里——记自治区岗位学雷锋标兵崔小平 

  昔日的团结新村满眼黄沙,种地无收,而如今,荒凉景象变了样,家家有大棚,户户通了路,如此和谐美景离不开一个人,他就是驻村书记的崔小平。2013年被选拔为驻村书记的崔小平带领村民致富,“驻”进了村民心里,2015年,他又全票当选为村支部书记。 

崔小平(左)在农户的大棚查看蔬菜长势。(曹艺  摄)

  从到团结新村第一天起,崔小平就下定决心带领村民走上致富路。如今团结新村的巨变,是农区基层党组织领导力提升的缩影。“第一件事就是抓党建!刚到这儿的时候,农区基层党组织建设一片混乱,我制定了一些制度,首先扭转村党总支涣散的工作局面。”崔小平说。 

  去年,村党支部牵头成立了同富果蔬农民专业合作社,入社农户达91%。为了让村民种的果蔬卖得更好,崔小平先后组织修了11公里的柏油路,激活了这个沉睡的村庄。合作社里,蔬菜种植、配送等做得红红火火,合作社的3名党员、1名种植能手和3名致富能手带领全村528户农户共同致富。村民高贵新说:“如果不是办起了合作社,菜可不会卖得这么好哩!”看到一个个脱贫的农户,崔小平倍感欣慰。 

  除了脱贫致富这件“大事”,崔小平对“小情”也毫不忽视。为了让异地结婚的村民享受政策红利,他先后解决了14户村民户口两地的问题。“崔书记帮我们解决了两地户口后,像独生子女奖励这些惠民政策都可以享受了,日子越过越幸福!”村民卢美丽说。 

  不仅如此,崔小平还成立了爱心公益组织,几年来,为村民捐款捐物5万元,他先后荣获乌海市“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示范带头人、乌海市乡贤人物等荣誉称号。(乌海日报  曹艺) 

  为生命保驾护航——记自治区学雷锋优秀志愿服务组织乌海市蓝天医疗救援协会 

  “你有命悬一线起死回生的热望,我有争分夺秒、背水一战的赤子情怀……我是蓝天医疗志愿者,我为生命代言!” 

蓝天医疗救援协会会员向官兵及市民讲解医疗急救常识。(资料图)

  在乌海,有这样一支公益组织,它是我市唯一一支专业医疗志愿者救援团队,也是中国西部第一支民间医疗志愿者救援队,它就是乌海市蓝天医疗救援协会。协会成立于2015年,现有会员3200多名。他们,来自我市各医疗机构;他们,有更科学的医疗救援培训体系;他们,严于律己,对生命负责。 

  刘海军是乌海市蓝天医疗救援协会会长,早在8年前,他就坚持做爱心公益活动。“当时,我发现我市那么多社会公益组织中没有一个和医疗有关的,于是就想通过我们的专业技术,组建一支院前急救团队来帮助更多的人。”刘海军说。 

  20175月,会员刘霞去火车站送朋友,正要买票时突然听到身后“咚”的一声响,只见一名旅客倒地抽搐,半截舌头已被牙死死咬住,刘霞迅速上前实施紧急救助,并让其他人拨打了急救电话。不一会儿,倒地男子慢慢苏醒,渐渐恢复了意识。正是这一小小举动,为救援车辆争取了时间,挽救了该男子的生命。“平时我们都在强化急救知识训练,遇到这样的情况,我相信所有蓝天队员都会这样做,我们有责任去施以援手。”刘霞说。 

  不仅是路遇急情伸出援手,协会还助相关部门推进机关团体、学校、企事业单位和社区的医疗急救知识宣传;参与高考送考;在各社区、单位开展义诊;为大型活动提供医疗应急保障等,为生命保驾护航。(乌海日报  曹艺) 

  托起“春蕾”的梦想——记自治区学雷锋优秀志愿服务项目海南区“爱心妈妈·牵手行动” 

  “你喜不喜欢阿姨给你送的礼物?” 

  “喜欢!” 

  “那你们以后要更加努力学习,叔叔阿姨们会常来看你们好不好?” 

  “好!” 

  “六一”儿童节前夕,海南区人民检察院的志愿者带着精心准备的礼物走进海南区拉僧庙小学,关心地询问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现场一派其乐融融的感人景象。 

“爱心妈妈”为孩子们送上礼物。(段维娜  摄)

  “如何让留守儿童幸福快乐地成长,是爱心妈妈们一直关注的问题。”志愿者张红说。一有空闲时间,社会各界的“爱心妈妈”都要走进学校,与孩子们促膝谈心,给孩子们带去慰问金、学习用品、衣物等,以送新衣、谈学习、聊生活等方式与孩子们进行互动交流,一次又一次拉近了“爱心妈妈”们与孩子间的距离。“活动开展以来,孩子们脸上的表情从刚开始的羞涩不安、沉默不语,到后来慢慢放松、舒展笑颜,这让我们很有成就感。”张红说。 

  “爱心妈妈·牵手行动”项目成立以来,海南区团委联合多家单位、企业、社会团体,通过“一对一帮扶”,开展亲情陪护、学业辅导、感受城市、自护教育、爱心捐助等志愿服务活动,着力帮助解决特殊群体儿童心理缺乏关爱、感情缺乏寄托、学习缺乏帮助、生活缺乏支持等现实问题,让他们感受来自家庭和社会的温暖,给他们带去欢乐,树立自信心。截至目前,海南区团委联合多个单位共同组织关爱留守儿童系列活动23期,招募各领域青年志愿者240名,直接联系结对帮扶留守儿童800余名。海南区团委书记任洁说:“我们将继续发挥平台作用,凝聚社会各界志愿者的爱心,不断推动关爱弱势儿童健康成长,用自己的耐心浇灌孩子的心田,用自己的热心编织孩子的心梦。”(乌海日报  段维娜) 

  益人益己益家园——记自治区学雷锋优秀志愿服务社区乌达区团结社区 

  “李叔,您每天都起这么早来打扫社区活动室,真是太辛苦了。” 

  “社区是我们共同的家啊。重活、累活我干不了,但扫地、看门这些力所能及的事我还是能干的。” 

  531日,记者刚到乌达区团结社区,就被眼前的一幕所感动:社区志愿者李俊正打扫着社区老年人活动室。一遍扫完后,他还要检查一下有没有漏扫的垃圾。据了解,义务帮社区管理活动室的这一善举,李俊坚持了近3年。 

团结社区的志愿者们为团结社区的老人拍照留念。(段维娜  摄)

  在团结社区构建的网格管理体系中,像李俊这样的志愿者,是每个网格的“标配”。截至目前,该社区共有注册志愿者3000余人,占社区常住人口的36%。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团结社区的人居环境整洁了、邻里关系融洽了。 

  “有困难找志愿者、有时间做志愿者”,团结社区的志愿者秉持这一理念,通过调查、走访等形式,了解、熟悉居民的基本信息和需求,为居民提供所需的志愿服务。团结社区党总支书记贺鹏英说:“居民有什么样的需求,我们就提供什么样的服务,让社区更贴近老百姓,也更接地气。” 

  在志愿活动中,社区干部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以“安民”为保障、以“助民”为动力、以“乐民”为载体,因地制宜,不断拓展志愿者服务社区发展的新路径。同时,为了更好地管理社区、服务居民,团结社区通过不断探索,志愿者队伍由小到大、由无序到规范,志愿服务项目也推陈出新,从最初的治安巡逻、保洁服务,发展到健康护理、心理疏导、法律援助等方方面面,“一群人做善事”的氛围逐渐形成。(乌海日报  段维娜) 

  白发丹心  热心公益——记我市2017度年度“五星志愿者”肖挺喜 

  72岁的肖挺喜现任海勃湾区林荫街道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古稀之年,他对公益事业愈加热忱。在街道,肖挺喜是大忙人,回到家里便成了邻居们的“小巷总理”。“我是个闲不住的人,帮助别人,我心里也高兴。”肖挺喜乐呵呵地说。 

肖挺喜在市宜和老年公寓宣讲。(段维娜  摄)

  身为一名志愿者,在参与志愿服务中他不曾说“不”,而在生活中,他也是个“热心肠”。几年前,孤寡老人宋长柏因病住院,恰逢房屋涉及搬迁,肖挺喜又是帮忙照看,又是帮忙办理搬迁手续,就连新家的装修也是肖挺喜一手帮忙操办的。直到现在,肖挺喜还一直对宋长柏进行着一对一帮扶,宋长柏家中的大小事务,都是肖挺喜帮忙处理。宋长柏经常感慨地说:“肖老哥是个大好人,帮了我特别多!” 

  作为“银发宣讲团”的团长,肖挺喜长年累月活动于社区、老年公寓、学校、企业、居民区,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对居民关心的热点问题的讲解,使党的方针政策深入人心。 

  采访中,肖挺喜拿出了自己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面详细记录着他日常的宣讲工作及在社区重点人员、孤寡老人的基本情况,还有每天去社区需要处理的一些家长里短的事情。“平时只要有空,我就到社区走访群众、采集信息、宣讲……”肖挺喜说,出去工作一定会随身携带一本笔记本,谁家有什么难处,生活上急需什么帮助,自己都会记下来,“几年下来笔记本都用了十几本了,对我而言,这些都是一本本‘良心账’,只有帮到大家伙了,我的心里才够踏实”。(乌海日报  段维娜) 

责任编辑:曹 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