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港文化馆

原创评论

当前位置:首页>原创评论
收获迥异的勤读人
字体:[][][] [打印] [关闭]
东港文化馆  发表时间: 2019-02-27

收获迥异的勤读人 

  

“师傅快停车,我到站了!” 车厢里响起女乘客的喊声。因为她全神关注着手机,才对乘务员的报站提示反应迟缓。 

在车站候车大厅,窝在舒适沙发里的年轻人眼睛基本都盯在手机上,站成一排的也抓紧检票前空隙在读,至于上车入座更是天赐良机。 

据报载,在读书风气盛行的发达国家,人们及时利用公园休闲地儿、医院待诊处、车船待发区和飞机舱室……聚精会神地读书,爱不忍释地读书。 

反观我们有的年轻人,把独处一刻视为玩手机的快乐空间!除了满足心理上寂寥还会收获什么呢?对颈椎、对眼睛的伤害不言而喻,操场上“小眼镜”队伍的不断扩编已引起各方关注,眼睛黏上手机的低头一族交通肇事都不算新闻。 

阅读量与知识储备同国民经济的发展成正比例这是不争的现实,请看新加坡、以色列、日本——只是这个阅读肯定不是赚人眼球的各类游戏。 

古今中外勤学苦读其人其事太多了。欧阳修“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齐白石老人“不教一日闲过”,日本一位学者认为少小而学,及壮必有为;壮年而学,及老必不衰。”“爱惜生命的人,不可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元素。”富兰克林如此说。 

如果一个高校毕业的才子不敢在宴会上写礼单,怕出现提笔忘字的尴尬,而自己那手书法也不便亮相;如果你面对大庭广众,不能以文雅的气质和雄辩的口才,从容不迫侃侃而谈;如果你的脑袋空空如也,加工不出有见地、高质量的调研或论文,仅靠搜集电脑资料拼版组装,任何材料全凭“拿来主义”……你真该多读点书,写点字。 

中国人的聪明才智和刚毅勤劳已让世界折服。我们的先哲早就认识到“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文学艺术、经济学、法律学、医药学等浩如烟海。一个人不可能学得很杂,就专攻你感兴趣的,实用的,欲获一技之长,读书乃必由之路,它会引领你步入实现人生梦想的康庄大道。但需要把目光移出手机,转向书本,做个博学男人,做个书香女人,塑造一个出类拔萃的你。难吗?的确不易。我又想起华罗庚先生的话:“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新年伊始,正是定计划绘蓝图的时候,千万别沉迷于手机或电脑,一春又一春复制志大才疏的自己。 

   (刘吉义) 

来源:|责任编辑:林 大夫

魅力东港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