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文明植入城市灵魂-要闻-中国文化馆联盟 新安站
  • 2015551419359691.jpg
  • 2015551418294331.jpg
  • 23.jpg
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
把文明植入城市灵魂
来源:新安文化馆   发表时间:2016-11-10

——新安县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县级)纪实

 

春节联欢晚会现场

街心花园核心价值观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群众文化活动——童心向党歌咏比赛

县城远眺

新安县国税局道德讲堂

最美新安人颁奖典礼

    前不久,新安县国税局在文明结对帮扶的县五头镇北沟村举行了道德大讲堂活动,当地500余名群众参加了活动。活动通过播放视频和现场访谈等环节,讲述了当地孝老爱亲、助力慈善模范人物的感人事迹,并对“好媳妇”“好婆婆”“好家庭”进行了表彰;全场观众还合唱《三德歌》、齐颂《弟子规》,使现场观众深受教育和启迪。

    近年来,新安以文明城市创建统揽全局,以建设文明新安为目标,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营造氛围、提升素质、开展活动为手段,坚持创建为民、为民创建,形成了全县群众理解、支持、参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良好氛围,文明新安建设取得了显着成效。去年,该县顺利通过了国家文明城市年度验收。该县县委书记王玉峰说:“经过多年来的发展,新安的身份由‘贫困户’变身‘富裕户’,但仅仅富裕,还不是最终目标,说得通俗一点,就是不能当只有钱,没有知识、没有文化、没有内涵的‘土豪’,我们发展的最终目标还是要让新安由‘富裕户’变成‘文明户’。只有通过文明城市创建,才能更好地改善城市环境,打造城市形象,增强城市的综合竞争力;才能使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形成政府亲民、市民拥政的良好互动局面。”

    突出价值引领,营造良好氛围

    行走在新安城乡,活灵活现的3D墙体画、设计考究的核心价值观宣传展板、大幅宣传标语随处可见,就连公交车身、站台,商家的户外LED显示屏、单位环境布置,文明创建的元素占有相当比重;道德讲堂进单位、进社区、进学校如火如荼。

    新安坚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灵魂,核心价值观教育入脑入心。

    ——强化宣传引领。在县属媒体刊发核心价值观、讲文明树新风、中国梦等公益广告600多期。建设了世纪广场、黛眉地质广场两个核心价值观主题广场,世纪公园、绿苑游园两个主题公园,杭州路、涧河路两条主题街道,打造了磁涧镇礼河村、仓头镇张村等10个示范村,扎实推进核心价值观进单位、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使核心价值观能看得到。

    ——强化教育培养。运用道德讲堂、市民学校等开展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建设道德讲堂总堂一个,县直单位、乡镇、社区、学校、企业建设道德讲堂140余个,开办道德讲堂600多期,使核心价值观能听得见。

    ——突出创建活动,全县大力开展以“践行价值观文明我先行”为主题的“六个文明”宣传教育活动30多次,实现文明餐桌氛围全覆盖,扎实推进全民诚信宣传教育、争当文明服务标兵等活动,引导广大群众走进核心价值观,使核心价值观能摸得着。

    ——加强网络文明传播。建立了“文明新安”“文明河南在新安”两个公众号,发布各类精神文明建设信息700余期;建立了“文明新安”新浪、腾讯两个微博号,发布信息2000余条。建成了中国文化馆联盟网站——新安文化馆,大力开展网上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注重教育引导,提升公民素质

    日前,由新安县退休干部王耕耘根据该县李村镇刘邦村村民、道德模范任祥英真人真事改编的现代戏《任祥英》,正在该县曲剧团紧张排练,不日将与群众见面。此前,由他创作的大型现代戏《深山红梅》在“河洛欢歌·唱响新安”夏季广场文化活动中,也得到广泛好评。

    “好人是道德的‘风向标’,教育和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在熟悉的人群中推荐好人,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好事,让好人文化引领城市文明发展,构建起崇德向善的道德高地。”新安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刘克见说。

    新安在文明城市创建中,注重典型引导,加强典型宣传,广泛宣传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的先进事迹和高尚品质,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树立了“文明有礼、文明有序、文明有我”的良好风尚。此外,还充分运用学习教育、示范带动、曝光惩戒等手段,公民道德素质有了较大提升。

    ——开展学习教育。编印了《新安县公民素质教育读本》两万余本向群众免费发放,重新修订了《新安县公民文明公约》,各乡镇、各单位职工、群众认真学习践行,使每个公民心中有礼仪,全面规范自己的言行。

    ——注重示范引领。先后表彰道德模范及身边好人50人次,行业标兵100人次,美德少年130余人次,十星级文明户8000余户。涌现出了“中国好人榜上榜好人”高新芳、宋文周、陈光敏,河南好人于小平、高小强,洛阳当代孝子任祥英等一批有影响力的好人。建设身边好人展馆20余个,建设善行义举榜290余块,建设了“好人广场”2个,大力宣传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树立好人好报鲜明导向,引导广大群众遵德向善。

    ——开展实践活动。开展家风家训传承教育活动,通过发倡议书,开展“家风与作风、家风与党风”教育、家庭成员恳谈、廉洁修身自律主题教育、“好家风好家训”征集和征文等活动,引导广大群众管好家庭,育好家风,以家风带民风,以民风促社风。开展“我们的节日”活动,通过在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开展祭英烈、经典诵读、敬老助幼、清洁家园等活动,对广大群众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促进公民素质提升。开展向不文明行为宣战活动,发放《向十大不文明行为宣战倡议书》两万余份,在电视台、手机报、微信平台开设曝光台,先后发布信息300余期,对不文明行为进行曝光,促进了广大人民群众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

    加强载体建设,开展创建活动

    近日,新安当地媒体《今日新安》微信平台刊发了《这家店,新安因为你受!伤!害!啦!》一文,报道了国庆节期间,一外地网友在新安县某百年老店用餐时,对服务态度提出不满一事。

    报道发出后,网友议论纷纷,店方高度重视,负责人王某对所有服务人员、工作人员进行了筛查,辞退三名职业素养不达标服务员的同时回应了网民关切的问题。王某说:“烫面角是新安的一张名片,我们一定想方设法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服务质量,让每一位进店用餐的顾客都能吃得满意、吃得舒心!”王某表示,该店常年接受顾客监督,在文明城市创建中,新安多措并举加强诚信体系建设,推动了活动向纵深发展。

    ——深化文明单位创建。出台了《新安县文明单位评选管理办法》《新安县文明单位管理日常考核细则》等规范性文件,建立了规范的文明创建申报考核管理机制,严格执行逐级升格制、届期管理制、年度复查制等管理制度,强化文明单位创建及日常管理,每年还在全县评出十佳文明单位、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个人,给予表彰奖励,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呈现勃勃生机。

    ——加强文明村镇创建。把文明村镇创建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努力实现一村一景,同时,把文明村镇创建列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对乡镇的考核指标,全面提升其创建积极性。

    ——加强志愿服务管理。加强队伍建设,启动了志愿者网上招募注册系统,对各单位志愿服务队进行志愿云注册培训,全县共成立各类学雷锋志愿服务组织242个,志愿云注册人数达3.2万人。加强阵地建设,在新城体育场建立了志愿服务总站,建设基层志愿服务站点90余个。加强活动组织,下发了《党员志愿服务活动进社区、文明单位志愿服务活动进社区实施方案》,对志愿服务活动时间、地点、内容进行了明确,并加强考核监督,确保各项活动落到实处,先后组织清洁家园、文明交通、文明旅游、三下乡、文化志愿者进社区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980余次,参与人数达4万余人次,志愿服务时长达65.2万小时。充分发挥民间志愿团体的辐射力,先后成立了心安救援队、爱心妈妈、新青年、文化志愿服务队、公益顺风车、扶人协会新安分会等近30个民间志愿服务团体。“学习雷锋、奉献他人、提升自己”的志愿服务理念蔚然成风。

    ——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把道德实践活动列入年度教育规划中,按照时间节点依次开展网上祭英烈、争做美德少年、童心向党、童谣传唱、经典诵读、向国旗敬礼等活动,每年都评选表彰美德少年,先后有8人被评为洛阳市美德少年;在童心向党歌咏活动中,紫苑小学、实验小学等六所学校表演的节目被推荐至市里参加网上展演,西苑小学的节目《春笋》在全市展演中获二等奖。加强少年宫建设和管理,共建设乡村学校少年宫58所,实现了乡村学校少年宫乡镇全覆盖。县教育局被评为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

    坚持创建为民,提升幸福指数

    乡下人进城,最尴尬的事儿莫过于满街找厕所,为解决群众如厕难问题,新安县在城区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公厕革命”。如今,在城区,居民步行5分钟的距离内就可以看到公厕。

    与此相对应的,是该县另外两项引人注目的工程:一项是总投资18亿元的310国道新安段改线工程。目的是彻底解决长期以来国道穿城而过给城区带来的不便;一项是总投资5.3亿元的引畛济涧工程。工程建成后,可满足城区10余万居民生活用水及近千家企业工业用水,灌溉2.4万亩沿河农田,并有效改善涧河两岸生态环境。

    既有从大处着眼的大气,又有从小处着手的精细,这是新安城市建设给人留下的最深刻印象。近年,新安县按照“3A乡镇、4A县城”理念,提高城镇建设标准,完善城市内涵,打造“框架为骨,绿色为衣,文化为脉,文明为魂”的城市格局,使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

    ——狠抓宜居新安建设。高标准规划“县城、小城镇、美丽乡村”三级城镇化体系。精心谋划实施“城北山城”“城南水城”“汉关遗产城”。实施310国道新安段改建,“引畛济涧”、金水大道等重点工程。按照“先老城、后新城,先地下、后地上,先雨水、后污水”的总体原则,着力做好“自来水、雨水、污水”三水处理,预算总投资4493万元,已完成投资850余万元,完成管网建设4.8公里。围绕磁五仓沿线15公里范围内打造了美丽乡村示范区,目前已成为洛阳西线游的主线路。加强“文明小区建设”,对县城内小区进行整体规划提升,完善小区基础设施,提升服务功能,开展邻里互助活动,已建成文明小区50个。

    ——狠抓基础设施提升。高标准建设综合体育中心、规划馆、城市停车场、世纪广场等公共服务设施,持续推进小城镇“八配套”建设,大力提升城区道路通行能力,坚持改造一条、美化一条,目前,已完成金水路、健康路等七条道路的提升,累计建设里程7.8公里,完成投资1700余万元,年底前将再完成投资6300余万元,促进县城所有道路的整体提升。加强城市绿化,人均绿地面积达16.1平方米,居民供水普及率、城区亮灯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均达100%,在全市率先实现“双气”贯通入户。

    ——狠抓细节重点突破。开展了市容市貌专项整治八大行动,对县城门头招牌、所有建筑立面、街头小广告、店外经营等开展专项整治,在全县范围内清除卫生死角,特别是把公厕改造作为惠民为民的突破口来抓,全县新建改建厕所390座,其中星级公厕104座。通过明确执法权责、完善监督机制,实行规范服务、微笑服务、承诺服务,提高行政部门执法和服务水平。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进一步坚定广大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发挥共产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促进全县形成良好党风社风民风。

    ——传承发展延续文脉。以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县为目标,不断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力度,实施了面积达2.3万平方米,集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盲人阅读馆于一体的县文化中心建设,11个乡镇全部建成了独立的综合文化站,306个村和社区全部建成村级文化活动中心。目前,该县建成县、乡、村三级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服务站318个,覆盖率100%。每年坚持100天的大型广场文化活动“河洛欢歌·唱响新安”已连续举办11年,受惠群众500余万人次。同时,该县突出文化传承,实施“名城、名镇、名村”工程,传承历史文脉,实施函谷关历史文化博物馆、千唐志斋新馆等文化重点工程,深入挖掘王祥卧冰、烂柯山传说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内涵,复兴新安文化;加大老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力度,实施明城墙、川上书院等修复工程,打造历史文化名城。

    该县县委副书记、县长郅书安介绍,目前,新安正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积极顺应城镇发展规律,抓好五个统筹,加快构建现代城镇体系,倾力打造“北方山水城、宜居宜业地”。他们有信心,通过文明创建,实现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确保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一个经济富裕、文化繁荣、法治公正、生态宜居的文明新安,当好洛阳“西组团”,争当全省县域经济发展排头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