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馆·黑龙江
中国文化馆主站  |  联盟网站  |  龙江好人网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网站供稿  |  关于我们  |  返回首页
地方频道 : 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大庆|鸡西|双鸭山|伊春|七台河|鹤岗|绥化|黑河|大兴安岭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华文明
2013十大文化亮点回眸
时间::2014-01-03     稿件来源:光明日报

梅花奖获得者沈丰英与俞久林演出昆曲《牡丹亭》。

  编者按

  实现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的“中国梦”,文化的复兴是民族复兴的题中应有之义。2013年,在全民筑梦圆梦的征程中,我们收获了丰硕的文化果实。节俭办晚会,为文艺界吹来一股清新之风,让文艺回归理性;电影票房首次突破200亿,电影产业风生水起,国产电影全面占优;汉字听写节目拨动观众心弦,引领文化类节目强势回归;第七次青创会,改变文学版图,标志青年创作群体崛起;丝绸之路启动跨国申遗,珠算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岁末年终,让我们一起细品这一年的文化果实。

  1、力戒奢华,提倡节俭办晚会

  今年8月,中宣部、财政部、文化部、审计署、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制止豪华铺张、提倡节俭办晚会。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各种晚会和节庆活动存在一味追求大场面、大舞美、大制作,奢华浪费、竞相攀比等不良现象,动辄花费几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这样的“大手笔”,既不是文化繁荣的标志,也不是拉动内需的正道,更不是群众想要的文化生活。

  提倡节俭办晚会和节庆演出,是落实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的重要举措,也是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整治“四风”的重要抓手。通知要求各地党委政府不得使用财政资金举办营业性文艺晚会,不得使用财政资金高价请演艺人员,不得使用国有企业资金高价捧“明星”“大腕”,不得利用行政权力向下级事业单位、企业以及个人摊派所需经费等等。节俭办晚会,朴而不拙、简而不陋,不仅不会影响节目的精彩性和内涵的丰富性,反而会以一种本真和朴素彰显艺术本身的力量,成为对文化价值导向和审美取向进行反思的起点。(记者 殷燕召)

  2、首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

  11月6日,文化部、财政部在上海召开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会议,会议宣布了首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名单。江苏省苏州市等31个城市成为我国首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这标志着以文化惠民为核心的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迈入一个新的阶段。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是文化部、财政部在“十二五”期间共同开展的一项重大文化惠民项目,旨在推动各地研究和解决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探索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可持续发展的长效保障机制,为同类地区提供借鉴和示范,为国家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经验。创建工作自2011年开始,每两年一个周期,计划开展三批示范区创建。

  今年9月,第一批31个创建示范区、45个创建示范项目通过评审验收。在第一批示范区(项目)两年的创建周期内,各地在设施建设、体制机制改革等方面重点推进。据估算,中央财政3.05亿元示范区创建补助资金撬动了地方财政资金投入超过150亿元。这些措施推动当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使人民群众真正享受到了创建示范区带来的文化惠民成果。 (记者 韩业庭)

  3、电影市场票房超过200亿元

  截至12月8日,2013年全国电影票房已突破200亿元大关,达200.32亿元,同比增长34.63%,观影人次超5.73亿。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到2003年之前,中国电影票房一直在10亿元左右徘徊,最低谷的1999年,总票房仅8.1亿元。党的十六大召开以来,电影业进入了产业化改革的新阶段。一系列促进电影产业化发展的政策法规的颁布,激活了整个电影产业,2010年总票房达到了101亿元。而将这个数字翻倍,仅用了不到3年时间。

  总票房能突破200亿元,业内专家分析原因有四点:影院数量和银幕数量增长;制片能力增强、创作水平整体提升;进口片扩大了引进数量以及媒体对电影消费的推波助澜。据统计,2005年,中国仅有银幕2600多块,约为美国的1/15(约40000块)。随后,中国银幕保持缓慢增长,一直到2010年才由于超级巨制《阿凡达》的刺激终于突破5000块,截至2013年11月25日,全国银幕总数已经超过17600块。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前三季度的164.2545亿元票房中,国产片95.5816亿元,占比超过58%;进口片为68.6729亿元,占比接近42%;前者比后者高出大约16个百分点。(记者 李春利)

  4、推进全民阅读被纳入国家立法计划

  今年8月,推进全民阅读被国务院法制办列入2013年立法工作计划。

  有数据显示,我国的全民阅读情况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趋势日益加剧。近年来,“两会”代表就全民阅读问题多次提案,尤其是2013年“两会”期间,115位政协委员联名签署《关于制定实施国家全民阅读战略的提案》,建议政府立法保障阅读、设立专门机构推动阅读。“两会”后,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专门成立了全民阅读立法起草工作小组,草拟了《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初稿。在广泛听取各界意见后,总局将争取在今年年底把较为成熟的方案提交国务院法制办。

  相关负责人表示,全民阅读工作中需要立法推动解决的主要问题包括:我国国民的平均阅读水平低于世界文化强国水平,需要采取有力的推进保障措施;未成年人阅读状况不容乐观,亟待改善;国民阅读公共资源和设施不足、不均衡;阅读内容良莠不齐,需要积极引导和扶持;全民阅读工作缺乏统一规划、组织保障和经费支持。

  全民阅读是一个系统工程,设立国家级的全民阅读条例以规范和保障各类阅读活动非常必要,其法律化意义重大。在国际上,一些发达国家已经或正在制定促进和保障全民阅读的法律法规或国家计划,政府主导推动全民阅读战略已成世界潮流。(记者 吴娜)

  5、文化类广播电视节目异军突起

  在选秀、歌唱类节目泛滥电视荧屏之际,2013年文化类广电节目首次亮相荧屏并引发收视热潮,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比如,由河南卫视和百度爱奇艺网共同打造的《汉字英雄》、由中央电视台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主办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这两档汉字听写类节目,在收视上甚至超越了《中国好声音》《快乐大本营》《中国梦之声》《快乐男声》等老牌综艺节目,在社会上掀起了关于汉字书写、文化传承的热议。由河北卫视推出的《中华好诗词》将明星和文化结合,将娱乐和诗词结合,运用闯关、益智、综艺等多种手段,借用电视手段,让诗词给观众带来美的享受,在社会上营造了全民诵读传统诗词经典的良好氛围。由河南卫视推出的《成语英雄》以演播室成语竞猜,以画面猜成语为核心,其中融入成语故事及选手间的情感故事,从文化、历史等角度全方位解读成语背后的中华传统文化。

  文化类广播电视节目的崛起,一方面重构了荧屏生态,净化了电视环境,另一方面则说明广播电视节目完全可以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对广播电视节目创新是很好的启示。(记者 韩业庭)

责任编辑:李芊慧
黑龙江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主办
黑龙江东北网络台 承办
Copyright © 2008-2010 HLJWM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黑B2-200809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