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河南省乡村好媳妇”候选人公示---河南文化馆
首页 推荐阅读 地方动态 文明城市 文明村镇 道德模范 文明视点 河南好人馆 主题活动 头条 中国文化馆联盟
聚焦 图说河南 未成年人 志愿服务 文明单位 河南好人 文明简报 我们的节日 公益广告 微博 河南联盟网站

第二届“河南省乡村好媳妇”候选人公示

发表时间:2017-10-25  来源:河南文化馆 字体:[大][中][小]  [关闭]

  为发挥广大农村妇女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重要作用,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省妇联、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河南广播电视台于今年8月在全省组织开展第二届“河南省乡村好媳妇”选树活动。经过逐级遴选、层层审核、择优推荐等程序,并经省选树活动组委会审核评议,确定第二届“河南省乡村好媳妇”候选人名单(共11人)。现对第二届“河南省乡村好媳妇”候选人名单及事迹予以公示。

  公示日期为10月25日至10月31日。欢迎广大群众对候选人进行监督评议,如有意见建议,请于10月31日前向省选树活动组委会办公室反映。以单位名义反映的,请加盖本单位公章;以个人名义反映的,请使用真实姓名并提供具体联系方式。

  电话(传真):0371—65901435

  电子邮箱:henanwmb@126.com

  第二届“河南省乡村好媳妇”选树活动组委会

  2017年10月24日

 

  第二届“河南省乡村好媳妇”候选人名单

  (共11人)

  1. 崔俊叶 郑州荥阳市王村镇丁村五组村民

  2. 田彦平 开封市杞县城关镇三里窑村村民

  3. 郭连凤 鹤壁市淇滨区上峪乡西柴厂村村民

  4. 郭 红 新乡市延津县僧故乡辛庄村村民

  5. 姚凤竹 濮阳市清丰县韩村乡库韩村五组村民

  6. 邱留云 王伟红两妯娌 许昌长葛市后河镇后河村十三组村民

  7. 胡彩丽 漯河市召陵区老窝镇寇营村村民

  8. 邓曼君 南阳市唐河县城郊乡八里岗村红旗庄村民

  9. 姜学礼 周口市川汇区荷花路办事处前王营社区村民

  10. 郭 娟 汝州市王寨乡郑铁村一组村民

 

  第二届“河南省乡村好媳妇”候选人事迹

  1.崔俊叶

  崔俊叶,汉族,1976年8月生,郑州荥阳市王村镇丁村村民。

  从2004年到2014年,崔俊叶家中接连遭遇不幸:丈夫先是患上紫癜(败血症),后又被确诊为左冠动脉硬化,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父亲、母亲双双突发脑梗,丧失活动能力和语言能力,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婆婆患上甲状腺肿瘤,公公又遭遇车祸,四肢不能活动,大小便失禁。然而这一切并没有打垮崔俊叶,她坚强地撑起这个家。为早点还清为亲人治病欠下的借款,她经营过水洗店,做过蔬菜种植,每天天不亮就起床批发蔬菜;帮别人养过鸽子,只为每月可以多挣300元钱。为让双方老人能就近治病,她在荥阳市演武路上租了一套上下共100平方的房子,并在亲戚朋友的资助下在一楼开了一家童鞋店,白天趁着没有顾客的时间上楼照顾老人。十几年来,为给家人治病,长相漂亮的她从未给自己添置过一件新衣,买过一件护扶品,却不曾忘记每到换季时给家人们添置衣服。她都把自己每天的时间安排的满满的,买菜、做饭、照顾老人、进货、卖货。面对亲戚朋友关心的询问,她总是笑着说:“累,我不怕!只要一家人能生活在一起,父母高高兴兴的,丈夫平平安安的,我,累点也值!”

  两个家庭,五个病人,十多年来,春夏秋冬,馨香四季,她用坚韧为家人营造了遮风避雨的温暖港湾;人生如梦,岁月如歌,她用坚强为社会唱出了乡村女人的最美音符!

  崔俊叶荣获郑州市第四届道德模范称呼、2015“感动荥阳”十大年度人物。

  2.田彦平

  田彦平,汉族,1963年8月生,开封市杞县城关镇三里窑村村民。

  2013年,村委会给田彦平的婆婆办了一份低保,田彦平和丈夫知道后,两人找到村干部说:“把低保让给村里最困难的人享受,她虽说是俺的继母,和俺的亲娘一样。我们就是她的亲儿亲媳妇,她的生活我们应该照顾好,不能给国家添麻烦。”一次,婆婆因拉肚子虚脱,田彦平和丈夫半夜起来把她送到杞县西关卫生室,因为抢救及时,婆婆转危为安,田彦平一连七天在卫生室守护住院的婆婆。婆婆被车碰伤了,在县医院治疗,她端水喂饭,把婆婆弄脏的床单衣裤,洗得干干净净,直到老人出院。婆婆有高血压,田彦平经常把备用药准备好,反复嘱咐药要按时吃。为了让婆婆开心愉快,田彦平让丈夫开上车,带着老人正月十五去开封看花灯。《梨园春》节目来杞县演出时,彦平首先想到的还是婆婆,她趁着丈夫下班的时间开着车,回家把婆婆接过来看大戏。一年四季,田彦平夫妇总是惦记婆婆的生活,粮油快没有了,赶紧给送去,衣服该换了,早早把新衣服买好。婆婆喜欢吃什么,田彦平也都记在心里。田彦平的孝心,影响了晚辈,她的女儿和儿媳也都对奶奶十分孝敬。

  3.郭连凤

  郭连凤,汉族,1970年3月生,鹤壁市淇滨区上峪乡西柴厂村村民。

  郭连凤结婚时23岁,家庭生活原本快乐和谐,但刚刚一年后,丈夫便在一场事故中去世了。性格原本柔弱的郭连凤面对打击经常以泪洗面,但想到年过半百一夜之间白发的公婆、正在上学的小姑子和刚刚出生70天的儿子,她逐渐从悲伤中坚强起来,忍着丧夫之痛精心操持着这个家。郭连凤每日清晨第一个出门把田地侍弄得井井有条,再回到家赶紧烧菜做饭,哺育孩子,伺候老人。夜晚,家人都睡下了她又开始缝缝补补,洗洗涮涮,用瘦弱的肩膀承担了家庭的风风雨雨。有一次,公婆两人同时生病,地里的农活也正等人干,郭连凤几头都要照顾,短短20多天就瘦了十多斤。两位老人实在不忍心,郑重其事地劝她找个合适的人家改嫁。世间自有真情在,郭连凤的善良和忠孝深深地打动了邻乡的肖玉明,他不仅愿意今生陪伴她,还情愿一块照顾老人、分担忧愁。在亲朋的撮合下,郭连凤领着儿子、带着公婆顶着世俗压力,与肖玉明走到了一起。从此,他们相敬如宾,共同承担起赡养前夫父母和抚养孩子的责任。有了帮衬之后,郭连凤比以前做得更好,照顾老人也更加用心,在别人眼里她真比亲闺女还要亲,受到村民的一致称赞。中华民族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在这位朴实无华的农村妇女身上散发出沁人心脾的芳香。

  郭连凤荣获第三届“鹤壁市道德模范提名奖”,2015年“鹤壁市十佳好媳妇”荣誉称号。

  4.郭红

  郭红,汉族,1976年4月生,新乡市延津县僧故乡辛庄村村民。

  郭红出生于湖北襄阳市一个条件优越的干部家庭,不顾父母的反对义无反顾地嫁到新乡市延津县辛庄村,扎根农村一干就是十几年,从当初的麦苗韭菜分不清,到现在的科技致富带头人,被全村老少亲切地称为当代“银环”。她是尊老爱亲、邻里相帮的楷模,也是勤劳致富科学种田的典范。郭红利用自费学到的科技农业知识,手把手教给村里的菜农们,并把技术免费传授到周边其他县、乡、村老乡们的手里。在她的带领下,乡亲们的大棚蔬菜远销北京、上海、广东等全国20多个省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超亿元,为农业增收农民增效做出了贡献。尊老敬老更是她做人的标准,几十年来,从没有和公婆红过脸、吵过嘴。郭红婆婆腿有残疾,但还要伺候80多岁瘫痪在床、大小便不能自理的奶奶,郭红白天忙完地里的活,晚上就替婆母照料奶奶,从不嫌脏、嫌烦。去年奶奶临终前,摘掉自己手上戴的金戒指含泪对郭红说:“好孙媳,把金戒指奖给你。”她微笑着又给奶奶戴上说:“伺候你是我应该的。”由于家庭变故,她又毫无怨言扛起了抚养叔叔家弟弟妹妹的重任,从无任何抱怨。郭红从城市到农村,从干部家庭到农村家庭,每一个生活细节都为我们传递出尊老、爱老、敬老的良好风气和正能量,她用实际行动和孝道诠释了一个城市姑娘甘当农村媳妇的博爱、互帮、善良的美丽形象。她的事迹在牧野大地农村广为流传,她被称为“新时代的王银环,科技致富的带头人。”

  郭红荣获2014年延津县首届“湘泉杯”十大好媳妇称号,2015年“最美新乡人”称号,2016年延津县第三届道德模范称号。

  5.姚凤竹

  姚凤竹,汉族,1952年8月生,濮阳市清丰县韩村乡库韩村村民。

  姚凤竹生活在一个特殊的家庭:她和爱人都有生父母、养父母,共有八位老人需要赡养。她40多年如一日照顾两位婆婆。1988年冬天,爱人的养母、73岁的婆婆煤气中毒,她往返四十余里送婆婆到县医院看病。婆婆不能独立吃饭,她就一口一口地喂;婆婆大小便失禁,有时老人上厕所边走边拉,衣服、被褥常常弄脏,她给老人洗身子、换衣服、洗被褥,从没有一句怨言。她的悉心照顾,使婆婆得以安享晚年,直到94岁安祥辞世。姚凤竹爱人的生母本是在南京跟着大姐生活,2007年也回到了他们身边,自那时起她要同时照顾两位90多岁高龄的老人,一个是退休职工,一个是农家妇女,她一视同仁,没有亲疏远近。2008年5月,姚凤竹的养母患了脑溢血,瘫痪在床。这样,她就白天上娘家照顾养母,晚上回家来照顾两位年迈的婆婆。除此之外,还要忙家里二十亩地的农活,因为常常顾不上吃饭,她患上了胃溃疡,但却没有影响到她照顾家里几位老人。“懂得理解和包容,将心比心,把公婆视为自己的亲生父母善待。”这是姚凤竹结婚40多年如一日孝敬公婆的座右铭。

  姚凤竹荣获清丰县“十大孝媳”、最美清丰人--最美孝星、濮阳市“宏丰杯”孝老爱亲模范、濮阳好人等荣誉称号。

  6.邱留云、王伟红两妯娌

  邱留云,汉族,1975年1月生;王伟红,汉族,1980年4月生;二人均为许昌长葛市后河镇后河村村民。

  “13年偏瘫婆奶虽病不痛享晚年,13年孝顺妯娌寒来暑往如一日”,长葛市后河镇后河村邱留云、王伟红两妯娌不离不弃照顾偏瘫婆奶的感人善举,成为70万葛天儿女争先传颂的美谈和效仿的榜样。13年前,邱留云、王伟红的公婆双双突发脑梗偏瘫使原本幸福的农家蒙上阴霾。9年前公公病逝,撇下年迈的奶奶高香莲和一身病痛的婆婆贾美云,奶奶又摔倒造成腰椎骨折、骨盆碎裂,生活不能自理。为了让丈夫们安心在外打工,邱留云和王伟红义不容辞地挑起家庭重担,无怨无悔地悉心照料2位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今年婆婆再次犯病,昏迷了多天,虽然抢救了过来,但大脑严重受损,出门就找不到回家的路。两妯娌轮流照顾老人,轮到自己家时,邱留云就放弃工作,专职照顾2位老人。王伟红更是和嫂子比着孝顺,奶奶上完厕所后,她用温水给奶奶洗;婆婆解不下来大便,她就带个一次性手套,慢慢给抠出来;为防两位老人长褥疮,就经常给他们捏腰身、擦身子……。为了哄两位老人开心,她们还买了轮椅,没事的时候就推老人们出去转转,带着她们去看戏……为了老人的安全和方便照顾起居,两位媳妇更是和两位老人同住一屋。在妯娌俩的精心照顾下,两位老人从头到脚干干净净,身体也在慢慢好转。说起自己的孙媳妇儿媳妇,87岁的奶奶高香莲夸个不停,65岁的婆婆贾美云也是笑得合不拢嘴。邱留云、王伟红两妯娌用最朴素的大爱,10余年如一日,让这个饱经病痛的农家始终张扬着幸福生活的风帆。

  邱留云、王伟红两妯娌荣获长葛市孝老爱亲模范。

  7.胡彩丽

  胡彩丽,汉族,1975年2月生,漯河市召陵区老窝镇寇营村村民。

  胡彩丽自小被漯河市召陵区老窝镇胡国栋夫妇抱养;1986年,养母被牛踩伤,住院治疗,11岁的胡彩丽主动承担部分护理任务,学会了生火做饭,还经常帮母亲洗头、擦身,在她的精心护理下,母亲很快得到康复。1988年,养父带其去周口市商水县亲生父母家里与亲生父母相认。初中毕业后,胡彩丽外出打工,工资除生活费外全部用来孝敬4位父母。胡彩丽结婚后,与丈夫共同赡养起亲生父母、养父母和公公婆婆6位老人。2002年,胡彩丽的婆婆癌症晚期,她谢绝别人劝告,坚持给婆婆治病,昼夜守护,精心照料,以至于医护人员都把她当成老人的亲闺女。婆婆去世后,胡彩丽又说服公公,张罗着为他找老伴,并一手操办了老人的婚事,老人婚后,胡彩丽对待继婆婆也和对待亲婆婆一样尽心尽力。2004年,生母有病,她主动把母亲接到家中,寻访名医为其治病。胡彩丽夫妇现在在离三个家庭都较近的老窝镇上开了家小店,经营灶具,并帮人充液化气、送桶装纯净水。夫妻俩诚信经营,努力打拼,生意慢慢好了起来。他们给三个家庭装了电话,安装了可以收看戏曲频道的电视无线接收器,丰富了父母们的精神生活。同时,还根据父母们的不同情况,给每个家庭的老人制定了菜谱,隔三差五地送上蔬菜、水果和肉奶。她现在最想做的事,就是能挣点儿钱建个养老院,到时候把三个家庭的父母接到一块儿,成立个热热闹闹的大家庭,同时也能让社会上其他的老人进来享享福。

  胡彩丽荣获“中华孝亲敬老楷模”称号,2017年全国“最美家庭”,2013年省级五好文明家庭。

  8.邓曼君

  邓曼君,汉族,1990年11月生,南阳市唐河县城郊乡八里岗村红旗庄村民。

  邓曼君在未满月时被遗弃在唐河县城郊乡牛庄村旁边,好心人邓文奇收养了她。2005年养父因高血压突然脑出血,导致下身瘫痪、生活不能自理,当时正在读初中的她不得不离开课堂,回家照料重病的养父,她用稚嫩的双肩挑起了这个家。“不求富贵,不要彩礼,只有一个条件,就是不能丢下养父,我要带着老人进男方家门。”这是她谈婚论嫁时提出的先决条件。听到这个要求,许多人望而却步了。但她的孝心引起了张鹏这个小伙子的注意,在媒人的介绍下,她带着瘫痪的养父嫁给了张鹏。平常丈夫外出打工,邓曼君作为两个孩子的母亲,除了打理几十亩菜园,不但要照顾瘫痪在床的养父,还要照顾因患小儿麻痹而生活不能自理的婆婆。多年来,她坚持每天早上5点钟起床,给养父端完洗脸水后,再去给婆婆擦脸,还要张罗全家人吃饭,忙碌得像个高速旋转的陀螺。2011年,婆婆生病住院期间,排便出现严重障碍,她就用手给婆婆抠大便。每每看到儿媳妇帮自己抠大便,婆婆的泪水就像断了线的珠子般“啪啪”直掉。然而,面对这些别人眼中的苦,邓曼君却觉得,这是幸福到心里的甜。她说:“如今,俺们全家11口人住在一起,妯娌团结,家庭和睦,我觉得特别幸福和满足!”

  邓曼君荣获第三届南阳市道德模范,2017年唐河县 “十佳孝星”荣誉称号,被《南阳晚报》评为2013年南阳市“十大新闻人物”。

  9.姜学礼

  姜学礼,汉族,1941年3月生,周口市川汇区荷花路办事处前王营社区村民。

  40年前,正当30多岁的姜学礼专心教书育人的时候,她的老公公因病瘫痪在床,生活无法自理。丈夫虽有兄妹几人,但都不在身边,只有她和丈夫在周口。为了给丈夫减轻压力,姜学礼毅然决然辞去从教12年的工作,承担起照顾老人、操持家务的重任。从那以后,姜学礼把整个身心全部倾注于家庭中。1988年和2010年姜学礼的老公公和丈夫先后因病去世,儿女们都在外地工作,家中只剩姜学礼照顾婆婆,料理家务。姜学礼与婆婆朝夕相处,相依为命,没有红过一次脸,没有生过一回气。婆婆身体有病,年事高又爱干净,洗洗涮涮的事情都是姜学礼来做。婆婆有时候心里不好受看什么都不顺眼,姜学礼就一边无微不至地照料她,一边心平气和地安慰她,讲故事逗老人开心。2010年婆婆突然患了一场大病,从此卧床不起,此时已经70多岁的姜学礼不辞劳苦,每天守在病床前一口水一口饭喂婆婆,夏季天天给婆婆洗澡,严冬就睡在婆婆脚头。婆婆大小便失禁,屎尿弄到被褥上,她二话不说赶紧给婆婆擦洗,把被褥拆洗干净,从无一句怨言。陪伴、孝敬,成了姜学礼的一种生活习惯,直到2016年10月,104岁的婆婆安详辞世。

  姜学礼荣获周口市第二届“乡村好媳妇”荣誉称号。

  10.郭娟

  郭娟,汉族,1949年12月生,汝州市王寨乡郑铁村村民。

  1971年,22岁的郭娟正值风华正茂的年龄,丈夫却因病撒手人寰,撇下了年迈多病的公婆、叔叔、弱智且患有眼病的哥哥和刚满1岁的女儿。有好心人劝郭娟改嫁,但都被她一一拒绝:“家里这个样子,我要是一走,这个家可就要散了。”在婆婆和哥哥生活不能自理的时候,郭娟每天5点钟起床帮助他们穿衣服、倒屎倒尿、洗脸、梳头、一勺一勺地喂饭、处理大小便、擦洗身子,把他们收拾得干干净净。寒冬腊月,郭娟每天为他们清洗铺盖,两只手冻得通红,裂出了道道血口子。天一暖和,郭娟就用自己瘦弱的身子连拉带拖背着婆婆和1米8的个头、先天弱智、双目失明、耳朵也听不见的哥哥到屋外晒太阳。1987年,73岁的婆婆因病去世。屋漏偏逢连阴雨,女儿结婚不到3年,丈夫因病离开人世,留下一儿一女。女儿外出打工,郭娟除了无微不至的照顾公公和大伯哥,还要照看外孙和外孙女,十几亩地的农活也全部压在了她的身上。2006年93岁的公公离世。如今,已经68岁的郭娟患上了慢性胆囊炎,但她都一如既往地咬紧牙关坚持着,无怨无悔地照顾着82岁的哥哥的饮食起居。郭娟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个女人的大爱与大义。

  郭娟荣获2014年汝州市“道德模范”荣誉称号,2016年汝州市“十大乡贤人物”荣誉称号,2017年汝州市“和睦家庭”荣誉称号。

【责任编辑:安艳鸽】

河南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河南日报报业集团 大河网 承办

豫ICP备0700635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