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文化馆
当前位置:首页 > 创建动态 > 大冶市

大冶着力解决“四个问题” 探索文明实践路径

发布时间:2019-10-30  来源:大冶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大冶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2019年9月)

  今年来,大冶市始终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建设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和民心工程,强化顶层设计,注重系统谋划,着力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得到长足发展,志愿服务已经成为广大市民的新时尚。 

  一、抓组织、强队伍,解决“谁来做”的问题 

  (一)全覆盖构建体系成立市城市文明创建中心,为市委直属事业单位,核定编制45按照我市全域推进的工作要求,依托文明学院和文化阵地,规范设置乡镇(街道)文明实践所、村(社区)文明实践站、部门企事业单位文明实践点,构建起“市、镇、村”三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组织架构。市委书记、乡镇党委书记、村支部书记和部门单位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全市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均有专人负责开展实践工作,并统筹调配各文化站以钱养事人员,进一步充实基层工作力量。 

  (二)全链接组建队伍。纵向看,市级建立1个志愿服务总队、14个乡镇(街道)和379个村(社区)都建立了志愿服务队,特别是村这一级,通过村干部、村庄理事会成员对村庄常住人口进行摸底,通过入家入户宣传,广泛发动乡土文化人才、先进人物、教师、文艺志愿者等各类社会力量,吸引一大批热心爱公益活动的、积极主动的村民加入志愿者队伍当中来,实现志愿服务队伍就在群众身边。横向看,组建党员先锋、理论宣讲、青年、雏鹰、巾帼、乡村振兴、法律、文艺、科技与科普队、卫生健康、禁毒禁赌、社会监督等15个特色志愿服务队,主要是发挥市直部门的职能和专业优势,分别由15个相关职能部门牵头召集参与。 

  (三)全领域发动群众。立足“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创新工作载体,全面实施“群众主体”工作,不断健全基层党组织、自治组织、志愿组织、社会组织,有力地把群众凝聚起来、团结起来,让群众成为文明实践的直接参与者、实施者,充分激发群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广泛发动群众参与,组建商街自治委员会68个,成立公益慈善、邻里互助、文体娱乐等各种类型社会组织84个,这些群众组织已成为开展志愿服务的重要力量,志愿服务队伍得到不断充实和壮大。目前全市注册志愿者12.8万人。这些志愿者队伍像“蒲公英”一样散落在城乡各角落,像“小蜜蜂”一样活跃在文明城上 

  二、抓阵地、强投入,解决“在哪做”的问题 

  (一)整合阵地资源。整合公共文化场所和各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文化遗址、旅游景点地等资源,着力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点。目前,全市共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点56个,其中,在城区已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点23个,包括2个主题公园、8个社区(村)、6个小区、2所学校、1个医疗机构和6个志愿服务示范岗;在乡镇各建设1处镇级、2个村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点等共33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点。 

  (二)盘活服务资源。盘活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农村文化礼堂、农家书屋、农民专业合作社、卫生室、调解委员会等现有基层公共服务资源,打造理论宣讲、志愿服务、教育服务、文化服务、科技与科普、健身体育、法律服务“七大平台”,分别由1个市级部门牵头运行,若干责任部门配合,在城乡各个阵地、各个领域开展文明实践。同时,结合农村祠堂整治工作,充分利用祠堂的传统文化资源,将其转化为传承好家风好家训、传播乡村文明、服务群众的精神家园,全市已有643家农村祠堂转化为文化活动阵地,覆盖322个行政村。 

  (三)运用“云上”资源。统筹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与融媒体中心建设,充分利用“互联网+”、新媒体等技术,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在“云上大冶”APP中增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专栏,将涉及志愿者注册、招募以及实践活动发布、派单、接单、评比、积分兑换等功能“一网打尽”,方便群众在指尖上随时随地参与实践活动,逐步实现文明实践网上网下同步、线上线下互动。 

  三、抓长效、强服务,解决“怎么做”的问题 

  (一)精准问需制菜单。着眼贴近群众需求,不断完善供需精准对接,统一印制志愿服务需求“点单表”、“派单表”、“评单表”,自下而上收集梳理群众需求,市实践中心将村(社区)实践站、乡镇(街道)实践所逐级上报的群众需求,整理成志愿服务项目菜单,通过媒体向公众发布,逐步构建“摸清需求→拿出清单→出单→派单→评估”的流程化配送机制,让文明实践项目更加精准。目前,已推出64条项目的市级文明实践项目清单和203条乡镇实践所项目清单。 

  (二)志愿下沉接地气。按照项目清单安排,推进志愿服务队伍力量下沉,统筹宣传、文化、科技、司法、卫健等市直部门特色志愿服务队力量,下沉到基层农村、学校、企业、站所,自上而下将志愿服务活动送到群众家门口。目前,全市各志愿服务队共开展活动达2580余场次,活动覆盖322个村(社区),服务群众达18.6万余人。 

  (三)强化管理树品牌。加强对志愿服务队伍尤其是镇、村(社区)志愿服务队伍的培训和管理,经常性为乡镇(街道)、村(社区)培训志愿服务骨干,增强基层群众自我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能力,打造一支群众身边不走的志愿服务队伍。大冶市涌现出了“徐大姐”、“好邻居”、“幸福小巷”“守护童心”、“彩虹”等群众赞誉的志愿服务品牌,“小城大爱”举动感动全城。同时,充分发挥党员先锋志愿队的引领带动作用和群众的主体作用,全力打造“党员奉献日”“文明实践日”等志愿服务活动品牌。 

  四、抓机制、强考核,解决“做扎实”的问题 

  (一)健全督办考核机制。坚持“日常考核”和“年度考核”相结合,制定《大冶市新时代文明实践考核细则》,持续不断地对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情况进行督办、指导,实行半月一督查,一月一通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梳理研究并“回头看”,对工作落实不力、影响工作大局的严格通报问责。 

  (二)健全服务项目动态管理机制。按照“群众点单、中心制单、层层派单”的工作模式,推进志愿服务项目化运作,对志愿服务项目清单实行动态管理,按季更新,对实际效果不佳、群众不卖帐的项目进行整改或退出。 

  (三)健全完善激励机制。一方面制定出台《大冶市志愿服务激励回馈管理办法》,将志愿服务时长与积分挂钩,对达到一定服务时长的志愿者给予享受免费乘车、免费游市内景点、免费看电影等待遇,有力激发了志愿者活力。另一方面,通过定期举办公益创投大赛,引导激励各类志愿服务组织紧扣文明实践工作内容,实施开展贴近群众需求的志愿服务。7月15日,我市举办第四届社区公益服务项目创投大赛,对获奖项目分别给予20000元、15000元、10000元的资金扶持。同时,市委设立专项资金200万元,用于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开展、激励、评比、考核,有力促进了工作的落实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