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馆联盟 毕节站
中国文化馆(毕节站)首页 > 四在农家

金海湖新区青山发展侧记:把群众幸福做为新农村的底色

发布时间:2019-10-21   来源:金海湖新区文明办   
选择文字大小  
  

  “以前,一出门脚上就粘满泥巴,买卖点东西全靠人背马驮,还有一些人不做事,常常酗酒。”谈起以前的青山村,村民罗大姐摇着头说。 

  曾经的金海湖新区响水乡青山村,面临着道路不通、环境卫生恶劣、部分村民“等、靠、要”思想严重等“老大难”问题。如何发动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破解发展难题,成了摆在青山村委面前的最大难题。 

  解决“老大难”,要算细账、激发内生动力促就业 

  求治之道,莫先于正风俗。新农村要发展,离不开文明乡风的助推。青山要发展,村民要富裕,就要先“富脑袋”。在青山村,推动除旧布新、摒弃“等靠要”懒汉思想、杜绝酗酒等陈规陋习是村委的首要任务。为此,青山村委积极召开院坝会,让村民学习新思想,动员村民主动就业。不仅如此,村委工作人员还到村民家中算细账,让村民主动搞脱贫,全力拼致富,激发其内生动力。 

  “人才扶贫工程”、“万名农民技能大培训”等项目先后在青山村开展,同时,通过引导返乡人才指导贫困户产业发展,吸纳就业,让更多的村民走上了工作岗位,积极、文明的乡风已然成为青山发展曲上最美的音符。 

  实现“富口袋”,要先修路、基础设施建设助发展 

  “青山”之难、难在缺乏“幸福路”,青山村距离响水乡政府不足6公里,但泥泞不堪的道路成为了制约青山发展的直接因素。村里的东西出不去,外面的东西进不来,到镇上赶集要花费大半天的功夫,所有的进出货物只能依赖人背马驮,一到下雨天,摔倒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修路成为了村里几辈人的期望。 

  2018年,青山村抓住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契机,兴修旅游大道——竹青路,并将旅游大道连接东清高速出口,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进行村庄亮化。另一方面,通过挖掘青山村彝族文化,将破、旧、危老民居统一改造成富有彝族文化的民居建筑。修到家门口的旅游路和富有底蕴的彝族文化民居,既让村民住进了安全又有特色的新房子,让出行变得便利,也为青山村打造旅游乡村奠定了坚实基础。 

  “到青山村的路很宽敞,驾驶很安全,道路也很有特色,因为道路的修通,我们才能到青山来做生意。”到青山村配送纸品的司机刘永明说。 

  坚定可持续,要保生态、产业兴旺村民享成果 

  产业兴才能乡村兴,经济强才能人气旺。要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就不能破坏生态,青山村坚定不移将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产业、生态经济优势,抓住青山村森林覆盖率高、气候适宜的特点,引进龙头企业在青山村发展玫瑰种植,走“建设玫瑰庄园,打造彝寨风情”特色旅游产业发展之路。随着玫瑰庄园的发展,游客的到来让村民尝到了甜头,也让青山村更加坚定了发展生态产业的信念。如今,养鸡场、辣椒厂不断兴起,企业不断到青山投资扎根。 

  为保持生态环境整洁,青山村委主动带头,到村民家中打扫庭院,通过大力宣传垃圾不乱扔、分类再处理的生活环保知识,不断增强村民环保意识。同时,厕所改造、“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等项目的实施,生态宜居、干净整洁的新青山呈现在游客面前。 

  客栈、酒店、农家乐......从吃饱到吃好到钱袋子鼓起来,群众幸福正成为青山村最亮丽的底色。今天,青山的贫困发生率已经降到1.72%,在这下降的数字背后是青山人不甘落后,后发赶超的干劲,也是中国新农村建设乡村振兴的缩影。(通讯员:何祖贵 张倩 校对:宋声斌) 


责任编辑:徐锦
打印】【关闭】【收藏此文章

联系地址:毕节市行政办公中心9楼西0922 咨询电话:0857-8630030 咨询QQ:1509077332 邮编:551700
Copyright 毕节文化馆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毕节试验区网 黔ICP备 05000423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