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医护人员崇高精神

文明众意愿_广州文化馆

 

广州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弘扬医护人员崇高精神
发表时间:2019-08-16 来源:广州文化馆

分享到:

  “我宣誓,我志愿献身人类的健康事业;自觉维护医学的尊严和神圣;敬佑生命,救死扶伤,平等仁爱,尊师重道;诚实守信,恪守医德,精益求精,慎思笃行;以上誓言,源于心,践于行!”在广东省庆祝“中国医师节”大会上,钟南山院士领千人宣誓,场面震撼人心。2019年8月19日,我们迎来第二个中国医师节。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为生命站岗,为健康守门,老百姓的生、老、病、死都离不开的这群人——全国1175万卫生与健康工作者(其中医生400余万)。自2018年起,国家每年8月19日设立“中国医师节”,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卫生健康工作的高度重视,对广大医师和医务人员的亲切关怀。同时,也提醒全社会理解、尊重、支持、关爱卫生与健康工作者,以“尊医重卫”聚力健康中国建设。

  医者,敬佑生命,救死扶伤;师者,甘于奉献,大爱无疆。医师,俗称医生,是一个护卫着人们身体健康的职业。医生重在医德医风、仁心仁术,正如现代医学泰斗裘法祖教授所云:“德不近佛者,才不近仙者,不可以为医。”自古到今,德才兼备是对医生的基本要求。北宋范仲淹少年时胸怀抱负,“不为良相,即为良医”,他认为唯有宰相和医生可以济世救人。后来他虽然当了宰相,没当医生,但他“敬重医生、敬佑生命、甘于奉献、大德至善”的情怀万古流芳。今天,我们庆祝医师节,就是要弘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号召医生们修医德、行仁术,用优质的服务增进人民健康福祉。

  广州市增城区医学善文化底蕴丰厚。家喻户晓的何仙姑,仁心仁术,治病救人传为佳话。以“厚德厚生、唯善为宝”为院训、“扶贫济困、赠医施药”为行医宗旨的新塘医院前身——宝善堂,得名益于《大学》“楚国无以为定,惟善以为宝。”120多年来,奉行“仁心仁术父母心、医德医风无价宝”,传承医学善文化,给黎民百姓带来了福祉。如今,增城区委、区政府更加重视卫生健康事业,全区共建有医疗卫生机构480个,从业人员达8219人,其中执业医师2491人,他们为守护人民健康而努力,他们为健康增城建设而奋斗。

  增城医学尤其中医历史悠久,宋代崔世明,清代吴荣照、何士举,民国钟学铭、王爱仁、湛介文等都是很有名望的医生。1956年,增城评出了单位补、黄灼生、邓鹤轩等“十佳名医”。1981年12月,新塘卫生院(即原宝善堂)作为“名院”受到了国家卫生部门钱信忠部长的视察和表彰。近年来,增城涌现了一批又一批具有高尚医德、精湛医术的医者,如妙手仁医邹蓉、麻风病人天使罗洁云、乡村最美医生赖土婵、儿科神医李湘波……他们敬重职业、平等仁爱、甘于奉献、精益求精,是我们学习的楷模与榜样。

  健康是人生幸福的起点,医生就是人民健康的“守护神”。作为医生需要保持仁者初心,带着善与爱去行医;作为患者及广大人民需要常怀感恩之心,尊重医生的付出与奉献。唯有如此,才能夯实健康之基,聚力健康建设。(广州市增城区 顾海城)

责任编辑:冯绮雯
 
 
地方文化馆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