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岸区弹子石街道利用社会组织优势开展“三事分流”——南岸文化馆
您所在的位置: 南岸文化馆 > 社村新风
南岸区弹子石街道利用社会组织优势开展“三事分流”
来源: 南岸网     发表时间:2015-05-13     责任编辑:潘雪芹

  “私事、小事、大事“分流 社区少了扯皮聊筋

  弹子石街道利用社会组织优势开展“三事分流”

  “以前经常接到群众反映管道堵塞、环境脏乱、不安全等问题,所以我们商量后同意小区进行一次综合整治,然后自治管理。”裕华街社区党委书记王珏日前告诉记者。

  在弹子石街道,一场对社区民生事务进行私事、小事、大事“三事分流“的工作正在推行。社区干部的委屈没了,社区义工的积极性高了,社区居民的烦心事少了,老旧社区的面貌一新了。

  “三事分流”

  从2200元捐款开始

  裕华街69、70、71、72号、凉水井70号,共5栋楼房,是一片老旧居民小区,统称裕华小区。这一片区上世纪90年代修建,居住了418户居民,由于设施老化、管网不规范,也没有物管,大家经常因为一些小事扯皮聊筋。

  “发生这些事情,社区干部都要去调解,有些居民不理解,因此矛盾比较多。”王珏说,从2012年开始,裕华街社区对民生事务进行界定区分,试点实行“三事分流”制度。把民生事务分成大事、小事、私事3类,大事政府部门来办,小事社区与居民商量着办,私事居民自己来办。通过群众参与的责任机制,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基层社区治理模式。

  2012年,居民同意对裕华小区实施自治,社区通过召开院坝会、居民代表会议等,向居民发放裕华小区开展综合整治及自治式物管的宣传资料、调查问卷500余份,问卷收回率达到85%。

  要自治,就需要钱。怎么办呢?年轻党员李维娟成为了解决问题的第一人。在启动整治动员会上,李维娟二话不说掏出了2000块,主动为社区环境整治捐款。看着年轻人如此自觉主动,老党员李明光也坐不住了,立马捐出了200元。

  这2200块一捐出,调动了居民参与自治的热情,裕华村片区有170多户居民你10元、我20元的为环境整治和自助式物管捐款7705元。

  现在,裕华小区已经修建了大门、值班亭,安装了6个监控摄像头,居民议事亭已经修建好,小区的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大事小事群众定性

  “三事分流”责任明确

  在弹子石街道大事小事小事定性,充分听取群众意见,把决定权交给居民后,社区的干部、网格管理员和社区社会组织工作人员一起,把各种民生诉求登记造册。

  这个过程中,社会组织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比如,义工对居民的私事进行现场劝导、引导自治。而对居民反映的大、小事务,网格工作人员能现场宣传答复或办理的就现场解答或办理,不再上交社区;若居民反映的大、小事务工作人员现场无法解答或处理,就登记汇总到社区,按照“三事分流”的原则,由相应人员或社会组织处理,网格工作人员及时跟进并限时(5个工作日内)电话告知办理进展情况,对收集意见的处理、落实情况通过网格服务公示栏、小组会议、楼栋长会议等形式进行每月通报,每季度整理汇总,并在社区政务栏上公示,接受居民的监督,逐步做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

  为了更好地服务群众,街道根据群众办事特点,指导社区建立了错时上下班、全日值班、节假日轮休等便民服务工作机制,方便群众办事;实施社区预约服务,各社区制作了便民服务联系卡,群众可以通过电话预约社区干部灵活商定时间,确保了群众紧急事项得到及时处理。

  与此同时,街道还通过整合服务资源,推进了“一窗通办”工作制。社区公共服务平台开设3个窗口,实行一人多岗、一窗受理、轮流坐班,实行首问负责制,优化办事流程,逐步实现“一窗通办”。

  在弹子石街道,不仅仅是裕华街社区“三事分流”有了成效,其他社区各社区根据自身特色,结合“网格+网络精细化服务”,制定了各自的“三事分流”工作推进方案,正在积极探索创新居民议事协商和矛盾化解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