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西县文化馆
设为主页 | 联系我们
中国文化馆总站 首页 文明播报 领导活动 志愿服务 迎讲树 创建活动 未成年人 专题荟萃 创建须知 图看肥西 聚焦 乡镇动态 肥西印象 三线三边 公告栏 思想道德 我们的节日 图片新闻 他山之石

三河美食

来源:  时间:2015-07-16

  

    三河古称鹊渚镇,位于合肥南部肥西、舒城、庐江三县交界之处,因小南河、杭埠河、丰乐河三条河在此交融而得名,素有皖中商品走廊之称。除了地理位置特殊之外,因为是水乡,三河也有独特的水乡风格:悠长细水环绕着整个小镇,烟波缥缈,绿柳拂面,望眼尽是小桥流水人家。小镇有八条街,分为官道和民道,依次呈八卦型排列。官道宽广,全部由一尺宽、两尺长的青石铺就,位于街道的中部,两边则是碎石铺就的民道,总宽约三米左右。如今岁月流逝,青石板上车轧马过,裂痕斑驳,已然有了上千年的历史。两边小巷飞檐琐窗,黑瓦白墙,依稀是往日的徽派建筑。

    三河美食早在清朝年间就已出名,特别是三河小炒,更可谓遐迩闻名的地方风味。每一家饭庄的三河小炒都有不同的配料和特色,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必须有七种材料,分别呈不同颜色。因此,三河小炒也称为七彩小炒。清朝有位喜欢下江南的皇帝,偶尔一次私服寻访来到三河,在一家土菜馆里用膳。因为随从多,土菜馆里的食料被一扫而光,而皇帝依旧没有吃好。一个大臣找到主厨的大师傅,问他还有没有好菜,并且告诉他,是皇帝在此用膳,千万要伺候好。大师傅吓了一跳,但厨房里确实又没有材料了,就用剩下的一些浇头做了一道菜呈给皇上。没想到皇上吃后龙颜大悦,询问厨师是什么菜,厨师答曰三河小炒。皇帝高兴得称赏一番,后来还把那个师傅传到宫中,做了御膳房的大厨。三河小炒因此得以出名。古西街上的百味园的三河小炒很有名,窗格木栏颇有明清风范,后庭悬挂的各类咸货迎风招展,使人望而生馋。勤劳的大厨一直在厨房做菜,接待我们的是美丽大方的女主人。不过二十分钟左右,所点的菜便陆续端上桌来。三河小炒是用木耳、洋葱、酱干、鲜肉、蒜黄、水芹、红椒分别切丝,爆炒而成。小炒讲究火候,讲究搭配,虽然佐料繁多,但其味不失,各式作料都发挥着它原先的纯味,因此木耳清脆,洋葱微辣,蒜黄水灵,水芹柔韧,色浓味香,入口脆爽。倒像是走进一个花园一般,看景色万千,各自芬芳。

    三河素烧略有不同,只三样主料,豆腐皮、木耳、黄瓜,却是用麻油烧制,因此入口绵滑,清爽自然。正所谓一小家碧玉,一大家闺秀,两者截然不同,却又各富风情。汪丫鱼烧豆腐是徽菜中的一道名菜,虽不是三河所独有,却是百味园的招牌菜,以三河的水豆腐做主料,味道与众不同。汪丫鱼是长江水域特有的淡水鱼,无鳞,生有独特鱼刺,广东人也叫它黄骨鱼。百味园烧汪丫鱼,用的佐料全部是粉质,因此菜品上桌后,只见豆腐和鱼,不见任何配料。鱼汤油重色红,味微辣略酸,鱼和豆腐鲜嫩滑溜,入口便下肚,让人赞不绝口。 

    三河的米粉排骨也很出名,是取上好的排骨切成一寸见方,裹以三河特有的米粉面,在太阳下暴晒风干,吃时上笼蒸制。由于排骨只能晒上一天,必须要有好阳光照射,其肉质的原味才不尽失,这道菜并不是时时可见。而我们来得凑巧,饱了口福。当主人家端上桌时,一阵香气四溢,让人不觉食欲大增。捡一块入口,只觉肉质有韧性,味微咸,而米粉香甜,别是一番滋味。最后一道菜是毛圆汤。只见绿叶漂浮,豆腐细嫩,肉圆散漫,非常清爽。入口时稍觉淡,问主人家,才知道这是一道醒酒汤。三河菜属徽菜,味偏咸,而这最后一道汤便是什么调料也不放,只取材质本身的纯味。对我们这般只为尝菜之人,似无太大作用。但对于那些举杯交斛之人,便是正好的味道。听到如此解说,不禁莞尔一笑,有此心为客人,又岂愁不高朋满座?吃过午饭,我们去了杨振宁的客居地。抗战时期,杨振宁曾在此避难,旁边还有因他而得名的一人巷。说起这位世界有名的故人,三河人都是备感骄傲。继续往前走,便看见万年台和朝阳门。万年台是清咸丰年间建造的,已经经历了几百年的风风雨雨,重新修缮后是三河镇的文化广场,与正对街的英王府遥遥呼应。英王府是当年太平天国的指挥部,如今已经不复存在,只有一面照壁,依稀可见往昔的恢宏。1858年,陈玉成与湘军悍将李续宾在朝阳门交锋,创下了史上有名的三河大捷。据说,朝阳门的城墙便是他派人在48小时内建造的,也因此拆了很多的庙宇。如今的城墙上半部依然是当年的老墙,炮眼和了望眼清晰可见。战斗时所架的8门大炮有7门已经给送到南京历史博物馆收藏,只剩一架锈迹斑斑的大炮,占据城墙最高处,睨视着整个小镇,威风不减当年。城墙角下,到处可见三河封缸陈酒的招牌。朋友说,三河的特产便是水豆腐、米饺、茶干,还有封缸陈酒。茶干以单老二家的最为出色,而封缸陈酒则是老糟坊的最为好喝。三河的土产一般都是家传工艺,像封缸陈酒便是兄弟六人开创的牌子,其中又以老大家的为首。老糟坊是老大家的后人开设的,前庭卖酒,后院酿酒,依旧是原先的家庭作坊。

    汪记茶馆在三河很有名,也是吃饭的地方。以前的三河人除了到饭馆,就是到茶馆。汪记已经有八十多年的历史了,位于朝阳门外,初见并不起眼,让我稀奇的倒是他家的灯笼。三河素来有正月里挂灯笼的习俗,用于迎宗送祖。一般红底灯笼是寻常人家挂的,上面用各色笔标上家族的姓氏。生意人家则是白底红字的灯笼。汪记的灯笼虽是白底红字,上面却标着“平安郡”三个字。再一问,才知道这原是祠堂的名字,惟有家族中的重要人家才有资格挂此类灯笼。汪记的主人是老茶馆的第四代了,而第二代的老爷爷依旧安康,虽耳朵不大灵光,却是极爱干净。茶馆的右壁上挂着一个镜框,里面有十几年前的一张旧报纸,记载的就是汪记的历史。照片的中间,汪老爷子端坐八仙桌前,面色凝重,似有所思。菜单拿上来,朋友说道,点一些中午没吃的吧。于是选择了酥鸭元宝,三河虾糊,银鱼蒸蛋,另外要了个青菜蘑菇。

    三河米饺是三河的特色小吃之一,面用上好的小麦粉,饺心用豆腐加调料做成,吃起来外酥里嫩。汪记的米饺因为添加了虾仁,吃起来更有一番鲜美,在整个三河镇上都是出名的。

  三河虾糊则是用新鲜的白米虾掐头去尾,剥壳,然后加凉粉、豆腐及猪油、蒜、白酒、陈醋等精制而成,配以自家特制的米油,三河米粉,精心熬制而成。米粉中伴着虾仁的鲜香,风味别出一格。

责任编辑:姜 超

地方文化馆

合肥文化馆 | 瑶海区文明办 | 庐阳文化馆| 蜀山文化馆 | 包河文化馆 | 肥东文化馆 | 庐江文化馆 | 长丰文化馆 | 巢湖文化馆 | 中铁四局文化馆| 万家热线
           
合肥市肥西县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